Archive for April, 2011

为结束60年宗教逼迫发出声音

Friday, April 29th, 2011

王怡长老(成都秋雨之福归正教会)

一、家庭教会是守法的代表

1955年,王明道先生写下《我们是为了信仰》一文,成为中国教会在君王和社会面前的辩护词。几十年来,家庭教会为福音的缘故,在中国始终持守和践行着宗教和良心的自由。尽管一直受到政府打压,教会一直努力传讲基督的福音,不停止礼拜和聚会。尽管缺乏合法的法律地位,但教会仍然在当代中国形成了几千万公民的团体生活。

有人问,家庭教会违法了吗。我要坦然回答,是的。60年来,家庭教会一直在违法,无论在礼拜、结社、教义、教产、圣礼、布道、宣教、神学培训、牧职按立、文字印刷、儿童主日学和慈惠事工上,家庭教会都以“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全面违背中国的宗教行政管理及相关行政执法,已长达60年。否定这一点,就等于否定了家庭教会的道路,也否定了半个世纪以来中国政教冲突的历史事实。

但是,比这更重要的是,中国政府违法了吗?我们当诚实并勇敢的回答,是的。60年来,这个国家一直在宗教自由方面践踏自己的宪法和法律,无论在教会的礼拜、结社、教义、教产、圣礼、宣教、神学培训、牧职按立、文字印刷、儿童主日学、慈惠等事工上,都以非法的、专制的和野蛮的方式,逼迫主基督在中国的儿女和教会,已长达60年。

因此,我们再问,家庭教会违法了吗?如果《圣经》是基督徒和教会的“宪法”,那么家庭教会60年来对上帝的敬拜和传讲,正是在中国社会中遵循上帝律法和良心自由的典范。我必须说,我们没有违背那更高的、至尊的法律(雅2:8)。并且,正因为我们必须遵守那刻在良心中的法律,我们才不敢不违背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的宗教管理体系——因为这个体系剥夺和控制了基督徒敬拜上帝和传讲福音的使命。

因此,我们再问,家庭教会违法了吗?如果《宪法》被称为现代国家的“君王”,如果中国政府宣称它的权力来自宪法的赋予并应当遵守宪法。那么,我也要诚实的回答,60年来,家庭教会恰恰是在中国社会顺服君王和宪法的典范。教会顺服宪法到了一个地步,即使所有政府官员都选择了藐视宪法,甚至将那些不和他们一起违法的人送往监牢;但教会仍然一如既往的践行着“依法”敬拜上帝和传讲福音的宪法权利。并且,正因为我们必须遵守那在上掌权的《宪法》,我们才不敢不违背那些违反宪法的宗教行政管理体系及相关的执法行为。

家庭教会的一切诉求,在本质上都是福音的诉求。这一诉求与国家的直接冲突,聚焦在《宪法》第35条所保障的“宗教信仰自由”。换言之,社会转型、政治进步,自由、民主、法治、人权;这些在基督徒看来也都是好的,但这些永远都不是教会的诉求。无论是奴隶制还是民主制,无论是君主还是法治,《圣经》教导教会都要顺服政府的权柄。总而言之,基督的教会对任何政治和法律制度都并不感兴趣;但教会在任何政治和法律制度下,都对敬拜上帝和传扬福音的自由感兴趣。

因此,在60年的宗教逼迫中,家庭教会一直以和平、忍耐的方式,成为中国社会守法的代表。主若许可,教会也甘愿在任何制度下吃亏,遵守一切不公不义的法律。事实上,60年来家庭教会就是这样行的。然而,教会唯一不能遵守的法律,就是那些试图剥夺和控制我们敬拜上帝和传扬福音的法律。教会在公共层面,不能不视这些法律是“违宪”的;教会在信仰上,也必须视这些法律是邪恶的,和敌基督的。

无论面对罗马皇帝还是中国共产党,无论是古代社会还是现代社会,真教会的这一立场从来没有改变过。并且,也几乎正是基于基督教会对这一立场的近两千年的坚持和付出,才形成了现代国家和宪法制度中的“宗教自由”观念。

家庭教会的诉求,一直以来,就白纸黑字的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上。除了结束宗教逼迫,保障宗教自由;教会的福音使命与国家的权力无关,教会对国家一无所求。

二、不是政治化,而是政治逼迫

人民日报主办的《环球时报》(4月25日)撰文,指北京守望教会的户外崇拜,及家庭教会寻求其敬拜、传道和地方教会群体的公开化、合法化的努力,是教会的“政治化”。
即使在信徒中,我们也常常疑惑于这个问题。我认为,要理解1950年以来教会与国家关系的历史和现实,必须澄清以下几点事实:

1、60年来的宗教逼迫,从来就不是法律逼迫,而是政治逼迫。就如主耶稣当初所受的审判,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审判(彼拉多说按罗马法律耶稣是无罪的),而是宗教和政治审判。耶稣说,“仆人不能大过主人,他们若逼迫了我,也要逼迫你们”(约15:20)。我要对弟兄姊妹们说,如果我们所信的这位基督,是以煽动颠覆国家的罪名被钉上十字架的。我们在受逼迫中被称为“搞政治”的,这岂不是我们作为门徒、本不配得的荣耀吗?我们的主在十字架上,顶着“犹太人的王”的牌子,因他本是荣耀的君王。同样,中国家庭教会顶着“政治化”的牌子,因我们本是有君尊的祭司。

2、国家与家庭教会的冲突,从来不是一个法律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无论政府还是教会,都要面对这个事实。家庭教会的问题从来就不是在技术层面和行政层面的执法或违法问题。“家庭教会问题”,是因着数千万基督徒公民、长达60年来对宗教和良心自由的持守,从而形成的、当代中国最严重的公共政治问题之一。

3、是政府对教会60年的政治逼迫,而不是教会60年来在行政管理层面的不合作,才导致了家庭教会问题成为一个政治问题。

4、是教会的信仰成为了政治的一部分,而不是政治成为了教会信仰的一部分。对教会来说,无论礼拜、结社、教义、教产、圣礼、布道、宣教、神学培训、牧职按立、文字印刷、儿童主日学和慈惠事工,都永远是信仰问题,而不是政治问题。但对国家来说,只要政府一天不承认教会有敬拜上帝、传扬福音之主权,这些问题就永远都是政治问题,而不是信仰问题。

5、家庭教会的立场和诉求,恰恰是请求掌权者,不要再把我们当作政治问题了。这正是家庭教会坚持不加入“三自爱国运动”的原因。家庭教会因此承受的政治逼迫、隔离和歧视,已长达60年。我们已厌烦了偷偷摸摸的聚会,厌烦了和秘密警察打交道,厌烦了这个国家对福音的恐惧。谁的心里有恐惧,谁就继续在将信仰问题“政治化”。

6、“家庭教会问题”的政治化,和“教会的政治化”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教会除了以非暴力不合作方式践行宗教自由以外,是否介入和借助狭义上的“政治的”权力和手段,而导致了教会本身的“政治化”?据我对当代家庭教会的了解,我必须断然作答:我不认为任何家庭教会及其传道人有“政治化”的倾向和危险;正如我不认为任何“三自”堂会及其传道人没有“政治化”的倾向和危险一样。因为将教会政治化的,恰恰是跟从三自运动的官方教会,而不是拒绝“三自”运动的家庭教会。

7、只有结束宗教逼迫,保障宗教自由,才是家庭教会问题“非政治化“的唯一出路。今天的家庭教会,尤其是城市教会的牧者、传道人,有责任为此发出声音。上一代的传道人,因宗教逼迫本身而为主受苦。这一代的传道人,要因着结束宗教逼迫而预备为主受苦。

三、为结束宗教逼迫发出声音

从教父游斯丁的《护教辞》和初代教父们大量的护教文字;到路德和加尔文等改教家为着护教而呈给君王和诸侯们的文章、书籍;到中国家庭教会的前辈王明道先生所写的《我们是为了信仰》;主基督为他的教会,在“被政治化”的历史中,引导和开辟了一条公开护教和传扬福音的道路。

今天,上帝为家庭教会的领袖和信徒们,预备了远比过去时代更广阔的新闻传播、公共舆论、互联网、市民社会及现代法治体系的保护、允许和技术条件,我们若不能更加公开的、坦然的,在中国的掌权者和中国人民面前,为基督信仰辩护,为结束60年的宗教逼迫而发声,并提出我们对福音传扬之自由和教会对教义、教产、教职之主权的主张——我们这些传道人就有祸了。

我呼吁更多的传道人一起发出声音,并请求主在中国的全体教会成员,及政府和更多的公民,来诚实面对以下的事实:

1、1950年开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基督教会的宗教逼迫,至今没有结束;
2、基督教会的聚会、结社、布道和宣教的自由,仍不被中国政府承认;
3、中国《宪法》中的宗教信仰自由条款,至今形同虚设;
4、基督徒在任公职、受教育、学术、出版上,至今受到公开或严重的歧视;

我也请求中国的掌权者,和每一个或参与或没有参与过宗教逼迫的公务人员,凭着上帝刻在你们灵魂中之良心(罗2:15),来承认和面对以下事实:

1、1950年9月26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在基督教、天主教中展开响应“基督教宣言”运动的指示》,将教会视为“帝国主义的工具”,随后在历次政治运动和迫害中,将无数牧师、传道人以“反革命分子”等名义关押、枪决,迫害不参加官方“三自爱国会”的广大信徒,其中包括我们尊敬的王明道、倪柝声、袁相忱等传道人。这些政治迫害迄今为止,一直未曾得到改正、重审与和解。

2、1950年12月29日,政务院作出《关于处理接受美国津贴的文化教育救济机构及宗教团体的方针的报告》,随后全国19所基督教高校、200多所教会中学、1700多所教会小学及基督教的医院、孤儿院等机构,全部被政府接收。这一剥夺和侵犯宗教自由和教会财产的行为,60年来未曾得到积极和全面的改正。

3、1982年3月31日,中共中央的“19号文件”对当时的极左宗教政策有所纠正,但仍然保持了对基督徒聚会、结社和宣教的限制和打压,从此主导了各级政府30年来对基督徒和教会的错误执法,包括罚款、拘留、劳教、关押、取缔、酷刑及其他非法措施。这一错误政策的影响迄今未曾消除。

4、2004年,国务院违背《立法法》关于“对公民政治权利的限制必须制定法律”的规定,非法制定《宗教事务条例》。其中对基督徒的聚会、结社和宣教的宪法权利,作出诸多限制和取消,并继续将处在中共统战部和官方“三自爱国会”控制以外的广大基督徒的聚会、结社和宣教的行为,视为非法。

作为家庭教会的传道人,我为教会所受的这一切逼迫和限制,感谢和赞美全能的上帝。因为上帝许可并在他美善纯全的旨意中使用这一切,造就、炼净了上帝在中国的教会和儿女。并赐给我们不配得的,为义受苦的莫大福分(彼前3:14)。在更高的意义、甚至个人的意义上,我宁愿这样的逼迫继续存在,也甘心顺服上帝的心意,预备承受更长久的政教冲突。因为这对基督徒的属灵生命和那末后的指望而言,都是好得无比的。

但我们发出声音的缘故,是为着对那一切逼迫者的怜悯。他们不信基督的福音,也就不信上帝公义的愤怒和咒诅——难道我们也不信吗。

我们发出声音的缘故,是为着对那一切因宗教逼迫的阻隔而不能更自由、更有机会听到福音、参加教会的同胞的怜悯。他们不信基督的福音,也就不在乎他们失去了什么——难道我们也不在乎吗。

我们发出声音的缘故,更是为着我们在受逼迫中常常的软弱。“倘若可行,求你叫这杯离开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太26:39)。我们承认,在这常年累月的逼迫和限制中,基督徒也常有胆怯、惧怕,常带血气,苦毒,甚至在受苦中也难免自义、骄傲。因此,我们不是追求宗教自由的英雄,我们乃是求告主基督,早日使我们在这时代远离试探,脱离凶恶。免得我们“被压太重,力不能胜”(林后1:8),而羞辱了主的名。

60年前的中国政府,曾威胁每一个基督徒,把自己的名字和身份交给凯撒。从1950年到1954年,有41万基督徒(约占当时基督徒50%)自愿或被迫在“三自爱国宣言”签名,公开背叛主基督和他的教会,也被迫退出了公共社会。

60年后的主的教会,也需要呼召每一个基督徒,再一次,是为福音的缘故把自己的名字和身份交出来。我们有责任以某种相似的方式(另一场呼吁、发声、请愿、护教和签名运动),在掌权者面前公开自己的认信,为福音和教会辩护,靠着基督的宝血,洗刷中国教会背主的耻辱。

我们需要的并不是一场宗教的“维权运动”,我们需要的只是一场真正的福音运动。我们的声援、请愿和发声,是与家庭教会在当前城市化和社会转型中的一场前所未有的福音预工运动及城市植堂、堂会转型、宣教运动及福音的文化使命密切相关的。藉着这一过程,让家庭教会更加确定地方教会的成员,建造每一间地方堂会,在世人面前形成一个看得见的基督徒共同体。并以宗教自由的议题挑战其他公民的良心,坚固教会成员的勇气,呼唤游离的信徒的委身。

教会并不是要激昂的,向国家争取我们没有的权利。教会乃是谦卑的,为着这个国家能蒙福音的益处,而请求国家承认和尊重我们已经拥有的自由。

教会也并不需要和依靠外在的“宗教自由”,才能维持并活出基督信仰。相反,60年来,教会已经因着基督信仰,而活出了真正的“自由”。因此,教会为结束宗教逼迫的请愿、呼吁、护教、签名和发声,不是为着有形教会的外在益处,而是为着主基督国度的扩展,和对其他社会群体的祝福。不但是因为刑罚,也是因为良心(罗13:5)。

愿恩惠、平安,从神我们的父,并主耶稣基督,归给一切在基督耶稣里成圣,蒙召作圣徒的,以及在中国各处求告我主耶稣基督之名的人。因为基督是他们的主,也是我们的主(林前1:2-3)。

写于主后2011/4/29

先尝复活的人Matt27.50-54

Friday, April 29th, 2011

先尝复活的人Matt27.50-54

陈彪

“因他活着,我能面对明天!”复活节刚过,是否勾起让你的遐想,我们将来复活的情形会是怎样呢?我们是否是先尝复活的人?

马太福音27.52-53记载了福音书中唯一一处,在耶稣受死复活后,有些过去睡了(死了)的人们从坟墓中出来现象。马太福音27章53说,“到耶稣复活以後,他们从坟墓里出来,进了圣城,向许多人显现。”

然而这段记载是插在耶稣受死时刻:

Mat 27:50 耶稣又大声喊叫,气就断了。51 忽然,殿里的幔子从上到下裂为两半,地也震动,磐石也崩裂, 52 坟墓也开了,已睡圣徒的身体多有起来的。53 到耶稣复活以後,他们从坟墓里出来,进了圣城,向许多人显现。54 百夫长和一同看守耶稣的人看见地震并所经历的事,就极其害怕,说:「这真是神的儿子了!」

这些不同事件发生的时间次序究竟如何?马太把这些复活的人的见证放在耶稣受死的时刻用意何在呢?这些已经死了的人在耶稣复活後进城向许多人显现的结局如何?与我们将来复活和今天的人生有怎样的关系?

由于这个事件只有在马太福音里有记载,要回答我们上面的问题,我们需要其他圣经有关复活的教导:

第一类属于还要朽坏的复活:
1、在耶稣受死复活之前,耶稣曾经使寡妇的儿子、和拉萨路从死里复活。

2、在耶稣复活升天之后,祂的使徒彼得和保罗,都曾经使死人复活,比如在徒 9.36-42,20.8-12记载的姐妹多加和少年犹推古从死里复活。其实,旧约中有几个复活的各例就属于这个情形。

但是,由于这些复活不同于耶稣复活的不朽生命,也就是说,第一次的死,这个败坏的世代和原本创造的次序对他们仍然有制约。因此,之后这些信徒的身体也都死了,目前灵魂在天——就是乐园,但仍然等待第二次、荣耀不朽身体的复活。

第二类属于普遍的第二次复活:
3、在基督再来后带来的普遍复活。信徒复活的得到不朽荣耀的身体,在新天新地中与主永远同在。也就是说,到那时,新的创造已经全部完成,众圣徒全然的在地如在天,第二次的死对他们没有制约。对比之下,非信徒也会得到复活,却是为了接受永死的公义审判,也就是第二次的死。

4、马太福音27.52-53章圣徒的复活。他们的复活究竟是属于第一类,那些还要朽坏的复活?还是属于第二类,必不朽坏的复活?持者有两种看法的基督徒神学家都有。虽然这不是重要的神学差异,但是仍旧有它的价值。

根据32节,由于这些圣徒的身体复苏是在耶稣受死的时候,在基督复活之前。有一部份认为这是上帝在基督复活之前的特别作为,与耶稣的复活没有直接的关系。他们将来仍然要面临身体的死亡,是属于第一类的复活。认为第二类复活只有到耶稣再来时才会发生。

但是,许多的神学家,包括改革宗和许多福音派的基督徒(WILLIAM HENDRIKSEN, Simon Kistemaker等),认为这段经文极有可能属于荣耀的复活,是将来普遍复活的预演。也就是说,他们身体的复活是不朽的,是不会再死亡的。也就说他们大概像主耶稣那样,在显现一段时间之后就带着不朽的身体升到天上,将来还要和祂一同再来。 他们是正真先尝复活的人。

马太这里显然在时间顺序上跳了一下。还没有轮到叙述耶稣基督的复活,这个被保罗称为复活的初熟果子之前,就插入了这些曾经“睡了人圣徒”的复活。53节特别提到他们在耶稣复活之后才真正的复活,进入耶路撒冷成为伴随基督复活从死里复活的活见证。虽然,52节说坟墓也开了,已睡圣徒的身体多有起来的。如果这是发生在基督复活之前,这里的描述有可能与耶稣给那个相信他的强盗的应许有关:今夜,你就要与我活在乐园里了。这里发生的,有可能与使徒信经中所说的,耶稣降到阴间有关,涉及到把旧约的众圣徒提升到乐园里,把亚伯拉罕怀中众圣徒的灵魂带到到天上。此外,在耶稣和使徒保罗的用词里,他们往往将耶稣的受死和复活连在一起,来表达基督教最重要的两个椭圆焦点——耶稣的受死和复活,它们是两个不可分离的核心事件。为此,我个人认为马太将这批特别圣徒复活的显现提前描述,只少有两个目的。

第一,借着上帝使已死的圣徒复活的这个特别作为,见证耶稣自己复活带来的巨大含义。如果你来对比,对耶稣复活事件的描述与这些人的复活有相似之处:他们的复活前有地震动,磐石崩裂和坟墓打开;百夫长和一同看守耶稣的人看见地震并所经历的事,就极其害怕。相似的,耶稣的复活也伴随着地大震动;有主的使者从天上下来,把石头辊开,看守的人就因他吓得浑身乱战,甚至和死人一样。……妇女们就急忙离开坟墓,又害怕,又大大的欢喜,跑去要报给他的门徒。当然,描述耶稣的复活,有多不同的要点,如平安和喜乐。但是,这里要突出的这些睡了圣徒的复活,是与耶稣的复活十分相似。

第二,他们的复活显现,带给当时和历代圣体有一个重要的见证,就是我们众圣徒将来末日,基督再来普遍复活时的一个预演,应许我们将来也会像这些复活的圣徒一样,不会被死亡和地狱吞没,反而有那不能朽坏的身体,在新天新地里,没有痛苦和眼泪的与主同在。如果是这样,一定对当时其他的信徒有极大的鼓励,让他们知道他们可以分享这些先尝复活之人的快乐。

同样,对我们今天活在充满各种对生命威胁的世界中信徒而言,这伴随耶稣复活显现的见证,同样在鼓励和提醒我们基督徒,因着真实的把握了将来世代的复活生命,就能够存心忍耐的活在这个罪恶败坏的现今时代。耶稣基督复活的福音给我们一种未来和现今颠倒的活法,让我们成为先尝复活的人!

天平上显明人心叵测 Matt 26.14-27.26

Wednesday, April 20th, 2011

天平上显明人心叵测  Matt 26.14-27.26

陈彪

跟随主耶稣受难前的脚踪,我的心不知为何变得特别关注不同的人是怎样面对耶稣的。无论是买主的犹大,每一个门徒各自表现,三个核心门徒在客西马尼的表现,大弟子彼得的三次不认主;还是大祭司该亚法和马巡抚比拉多对耶稣的审问过程,都可以用人心叵测来刻画。的确,救我们脱离我们内心的凶恶的,的确是上帝特别的恩典。

人心叵测的第一幕:“主,是我吗?”

当逾越节的筵席开始后, 耶稣对门徒们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卖我了。” 门徒们十分忧愁,每个都问耶稣,也彼此对问(路加福音),“是我吗?” 见于他们对耶稣的认识,除了犹太外,他们都是对自己的不确定,人实在是太容易犯错了,有时连自己都不了解我们心中的倾向。马太透过两个方面,提前提醒我们谁是买主的人。一是犹太与祭司长的交易,二是犹大回问耶稣的称呼,别人都称耶稣为主,但有犹大称耶稣是老师(拉比)。马太在提醒我们谁是奸细。耶稣对犹大的装蒜有幽默的对应,说,“这可是你自己说的”。耶稣知道谁是他的真朋友。

人心叵测的第二幕:“我要为大”,“我绝不会出卖你”

根据约翰福音13章,彼得透过约翰知道了犹大是买主的人。而路加福音22章,接着说门徒们接着为谁能做大争论了起了。他们知道耶稣要遇难了,自然联想的将来谁来做领军人物。这一次不是雅各和约翰的母亲了,很可能声音最大的是彼得。于是,耶稣就向他预言他将来的事奉角色:“西门!西门!撒但想要得著你们,好筛你们像筛麦子一样;但我已经为你祈求,叫你不至於失了信心,你回头以後,要坚固你的弟兄。”此时的彼得,连自己都不晓得他下一个时刻会做什么,反而大表忠心——别人可能不忠心,但我愿意为你死。耶稣却说:‘我实在告诉你,今夜鸡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这句话后来救了彼得,让他悔改。耶稣知道谁是他真正的朋友。

人心叵测的第三幕:“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

核心门徒彼得、约翰和雅各的确是最受器重的。在耶稣最艰熬的时刻,代上了他们,请他们为他代祷。此时,耶稣必然感受到巨大的恐惧——不光是死亡,而是代世人接受上帝公义忿怒的刑罚,我们可以从耶稣的汗血滴下,天使来扶持和三次作了同样的祷告,得知祂的忍受着难以想象的压力。“我父啊,这杯若不能离开我,必要我喝,就愿你的意旨成全。” 然而,他们三次都睡了过去了,直到犹大带人来抓耶稣。当耶稣被捕后,门徒都离开他逃走了。但是,耶稣知道他们肉体软弱,他提前提醒他们说,“总要警醒祷告,免得入了迷惑。” 耶稣爱他真正的朋友,尽管他们实在不可靠。他上十字架就是要把他们变得可靠。

人心叵测的第四幕:“他说了僭妄的话,我们何必再用见证人呢?”

耶稣从未说过祂要拆毁圣殿,而是说你们拆毁这殿……。但是,大祭司该亚法叫人做伪证,耶稣故此不答。但当被问及,“你是神的儿子基督不是?”,他对该亚法的回答与犹大一样,“这是你说的。” 耶稣不仅承认自己是神的儿子基督,还指出自己还要末日再来,与上帝同权审判一切的人子弥赛亚。 大祭司的恶心和他撕开衣服的假敬虔,完全暴露了出来。因为真正的审判官耶稣知道谁是他的真朋友。

人心叵测的第五幕:悔改和后悔天壤之别!

彼得三次不认主,后来成为激励我们悔改的榜样,而犹大的后悔出去吊死了,却没有带来人们的同情。差别在何处?人生到处是陷阱,试炼和试验,是不可避免的。不然,我们真不知道到自己在天平上的分量。此时此刻,彼得在使女和旁人的追问下,根本没有勇气见证自己的身份,直到他听到鸡叫时,才痛苦悔改。还记得耶稣为他的代祷吗?首先一定是上帝的保护和耶稣赦罪、代祷的恩典,其次,是彼得内心真诚的悔改。而犹大起初出买耶稣,也许只是出于耶稣没有建立推翻罗马的犹太政权而失望,出于贪财(当然这都是不信耶稣的计划),出于他认为出卖耶稣,或许会逼耶稣出手改变一切。当他意识到耶稣无辜,但有被宗教法庭非法定罪后,他就后悔了。但是, 这并不是出于相信耶稣的应许和身份,没有得到赦免,结果就是自己承担罪的后果——死亡。正如,保罗在林后7章说的,“世俗的忧愁(后悔)是叫人死。”  耶稣知道谁是他的真朋友,而且拯救他们到底。

人心叵测的第六幕:“这两个人,你们要我释放那一个给你们呢?”他们说:“巴拉巴。”

耶稣除了关於他身份的提问,其余的问题祂都已沉默回答。第三次,当敌人问耶稣身份时,耶稣回答是类似的,“你说的是。” 这使得罗马巡抚彼拉多十分恐惧,因为这表明耶稣没有罪,他自己的良心和妻子的梦,都在告诉他,这次不该插手犹太人的事。为此,想起这节期大赦的惯例,试图金盆洗手。但是,几乎所有的人都被祭司长和长老挑唆,要求放了强盗,钉死无罪的耶稣。

这里让我们看到,不光是独裁的可怕,有时民主更加可怕。有人可能随大流,有人本来就恨耶稣,有人在多数声音面前失去反对的勇气。彼拉多怕要生乱,为了自己的地位,就拿水在众人面前洗手,说:‘流这义人的血,罪不在我,你们承当吧。’最令人吃惊的就数众人的回答了:“他的血归到我们和我们的子孙身上。”

历史已经显明,还要最后确定这一点,就是所有靠自己的行为来担当末日审判的人,必然承受自己不义的结果,“罪要归到自己身上。”   耶稣当然知道这里谁是祂真正的敌人,谁是祂最后的朋友。当罪人站在审判台上,充当审判官审判宇宙万有之上帝的儿子耶稣时,全人类抵挡真理,无法无天的心,就在永恒的天平上被审判了。

Joh 3:16 “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17  因为神差他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审判世人,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 18 信他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经定了,因为他不信神独生子的名。19 光来到世间,世人因自己的行为是恶的,不爱光,倒爱黑暗,定他们的罪就是在此。 20 凡作恶的便恨光,并不来就光,恐怕他的行为受责备。 21 但行真理的必来就光,要显明他所行的是靠神而行。”

救我们脱离我们内心的邪恶的,的确是上帝特别的恩典,赐给我们得救的信心,给我们力量在光中同行。求主在这圣神的节期中监察、光照和洁净我们的心,认识和经历与主耶稣同死和同复活。

马太福音24章说的是世界末日吗?

Monday, April 11th, 2011

马太福音24章说的是世界末日吗?

李洪军

这段经文的起因可能是可13:1,一个门徒指着圣殿说“看!何等的石头,何等的殿宇”,主耶稣的回答是,这殿将要被拆毁。门徒听到这句话的反应,和他们的末世论背景是分不开的,在“今生-来世”这个二元末世论背景下,他们很可能把圣殿被毁和基督再来看成同样的事件,或许他们误解耶稣所说的“你们拆毁这殿,我三日内把它重建起来”。所以他们把两个问题“什么时候有这些事(圣殿被毁)?你降临和世界末了有什么预兆?”放在一起来问。

耶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答复门徒的问题的,一方面他要回答门徒(也是我们)所关心的问题,另一方面他要纠正问题背后的错误观念,所以耶稣用展开的末世论模型,分两段话回答他们的(两个)问题:

一、太24:4-28: 

不少人把这段经文解释成“基督再来的预兆”,以为耶稣在回答门徒的第二个问题。我的看法正好相反,认为耶稣在告诉门徒,这些“不是”基督再来的预兆。理由很简单,这这段经文的核心意思是:“你们要谨慎,免得有人迷惑你们”(24:4),接下来列举的人们“迷惑”你们可能使用的方法: 有人自称是基督(24:5);有人利用战争和灾难来预言末世已到(24:6-8);有人用信徒在逼迫中盼望基督快来的心理,起来迷惑人(24:9-11)。

这段经文叙述的现象,都是“世界末了”(末世)“必须有的”(24:6),只表明“(主再来的)日子近了”,如果有人用来迷惑你们,说是基督来了,你们不要被迷惑。耶稣进而告诉门徒,这种现象(末世)不是短暂的,而是会持续一段时间:等到福音要传遍天下(注意当时的情况,福音才刚刚开始,到“传遍天下”,不可能是短期内能完成的),才到“末期”(基督再来的日子)。

耶稣对门徒的末世观有了这样的纠正之后,从24:15-22才开始解释门徒的第一个问题,“圣殿什么是被毁”,指的是主后70年发生的事(参照路21:20-24)。紧接着从24:24-26,再次强调:这仍然不是主再来的兆头,24:25总结了从24:4开始对门徒的警告:你们不要被迷惑,不要把这些当作主再来的兆头。

从24:4-26节,耶稣一直警告人不要被地上局部发生的事所迷惑,也就是说不要把周边环境所发生的事当成主要来的“兆头”。因为主再来的兆头(不是预兆,而是突然出现的“记号”),要显露在天上(意思是不要在地上找预兆)。耶稣用两了个比喻:闪电打在天上,地上的人都能看见:意思是主再来时,不用人告诉你们,人人都亲眼看见天上的异象。第二个比喻不大好听,但意思是一样的:尸首在哪里,鹰也也必聚在哪里:意思是,人们虽然看不见地上的尸首,但看见天上有鹰聚集,就知道那里一定有尸首。基督再来也是这样,耶稣的肉身虽然不一定就降临到你眼前,但是从天上出现的异象,你就该知道基督已经再次降临到地上了。

二、24:29-44
接下来的一段,耶稣讲述的是他降临时的光景,而不是在讲预兆,从这些末世现象(24:4-12),你们就该知道“人子近了”,但是没有人能够预知或预测(看兆头)他什么时候来,所以,“你们要警醒”- 这是耶稣借着门徒的问题引发出来的教导(24:45-25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