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April, 2013

第七十三章 第五个祈求: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

Monday, April 29th, 2013

第七十三章 第五个祈求: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

 

1.  这个祈求的宾语:我们的债

2.  这一祈求的核心:罪得赦免

3.所要求的行为:赦免

4.人需要一个中保

5.信徒在这一祈求中为父的赦罪而祷告

6.赦罪的含义

7.恳求者的心态

8.人类的饶恕与上帝的赦免

9.对未归正者的严肃警告

10.为那些渴慕与上帝和解并和好的人所提供的建议

 

 第七十三章 第五个祈求: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

 

人需要饮食才能维持生命,所以主已经教导我们要为饮食祷告。然而,饮食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因为人有理性的不朽的灵魂,这个灵魂与生俱来就认识上帝,除了上帝之外,没有别的什么能够使灵魂得到满足。属世的人的确因属世的事物而感到满足——假如他能够得到他们的话。这记载在《诗篇》第17篇14节中:“只在今生有福分的世人,你把你的财宝充满他们的肚腹”。上帝不会让他们在祂还没有向他们施恩惠之前就让他们结束今生:“然而为自己未尝不显出证据来,就如常施恩惠,从天降雨,赏赐丰年,叫你们饮食饱足,满心喜乐”(徒14:17)。那就是上帝向他们施恩的程度。但是,上帝为自己的儿女存留的是更大更美的。而且,祂还赐给他们一颗不以属世事物为满足的心,他们爱慕主,选择主作为自己的福分。他们真心实意地说着亚萨曾经说过的话:“除祢以外,在天上我有谁呢?除祢以外,在地上我也没有所爱慕的。我的肉体和我的心肠衰残;但上帝是我心里的力量,又是我的福分,直到永远。但我亲近上帝是与我有益”(诗73:25-26,28)。他们一心一意地献上自己来侍奉上帝;但同时他们也明白,上帝不愿接受不敬虔之人的服侍,那些人是祂的敌人。上帝对那些人说:“你怎敢传说我的律例,口中提到我的约呢?”(诗50:16)。敬虔人认识到了这是使上帝和人隔绝的罪,为了使自己能够见到上帝的启示,能够以平安的心坦然无惧地来到上帝面前,他必须离弃这种罪。所以,他们非常渴望与上帝重新和好,一次次地祷告祈求罪得赦免。这正是主耶稣教导我们的关于祷告的第五个祈求:“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

这个祈求首先包括一个请求“免我们的债”,其次包括恳求者的状态:“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在这个祈求中,我们要注意到它的宾语:“债——我们的债”,以及由于这些债而向上帝所请求的行动:“赦免我们”。

 

1.这个祈求的宾语:我们的债(The Object of this Petition: Our Debts)

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债”这个词(在《路加福音》中所用的词是“罪”)。罪导致债,为了明白债是什么,我们必须注意以下三件事:

第一,人在各个方面都必须完全以上帝为创造者。因此,他的存在、生命、本能,以及身体的力量都是来自上帝的。我们一定要明白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人也不是从那以后就成为自己的主人并独立存在了。相反,他的存在和行为都受到上帝持续不断的影响和上帝大能的保守。正因为如此,人必须以整个生命为上帝而存在——这不仅仅是感恩这么简单的事情,而是因着一个比我们所想象的更有约束力的责任。他还因着人类在亚当里面与上帝定立的工作之约,必须向上帝尽他所当尽的职分,按照这个约定,人类以顺服为条件承受上帝关于救恩的应许——人必须完全委身于这个约定。因此,人有责任完全顺服。而且,人还必须知道上帝是为他设立律法的,上帝有权命令人,人生来就本是应当顺服上帝的(路17:10)。人接受这个责任,无论他是否持守此约,却没有人敢说,也没有人会说,他对上帝没有当尽的责任。

第二,无论人们承认与否,这种负有义务的关系已经被人们破坏了,而且人们每天仍然藉着不顺服上帝、持续抵制这种责任,持续不断地破坏这种关系。圣经中对此是这样描述的:

(1)犯罪:“我向祢犯罪,惟独得罪了祢,在祢眼前行了这恶”(诗51:4);

(2)悖逆主:“我养育儿女,将他们养大,他们竟悖逆我”(赛1:2);

(3)违背律法:“以色列众人都犯了祢的律法”(但9:11);

(4)背约:“他们却如亚当背约”(何6:7);

(5)破坏上帝的律法:“这些人齐心将扼折断,挣开绳索”(耶5:5);

(6)离弃上帝及其律法和圣约:“他们离弃耶和华”(赛1:4);“因为这百姓离弃我在他们面前所设立的律法”(耶9:13);“他们离弃了耶和华他们上帝的约”(耶22:9);

(7)不顺服:“他们不顺从真理”(罗2:8)。

因着上帝的威严和人对上帝的倚赖——以及犯罪的自愿性、故意性、持续性、经常性——罪就更加严重。而且,良心的光照和活泼程度越大,罪就越严重。

第三,因着人违背了自己应尽的责任,他就欠了债;也就是说,他应当受到刑罚。“你们想,他要受的刑罚该怎样加重呢!”(来10:29);“……就在自己身上受这妄为当得的报应”(罗1:27)。罪带来债,并置我们于永远的沉沦捆绑之下:“原来审判是由一人而定罪”(罗5:16)。因着罪,人已经处于下面这个咒诅之下:“不坚守遵行这律法言语的,必受咒诅”(申27:26)。所以他就是与上帝为敌,应当被抛弃,并永远忍受上帝的烈怒。“恶人不能与祢同居”(诗5:4);“将愤怒、恼恨、患难、困苦加给一切作恶的人”(罗2:8-9);“他们要受刑罚,就是永远沉沦,离开主的面”(帖后1:9)。

这就是债的本质,并且所有的人都知道这个债。异教徒知道这个债:“他们虽然知道上帝判定行这样事的人是当死的”(罗1:32)。在上帝的真道服侍之下的所有人都知道这个债:“百姓都要说:‘阿们’”(申27:20)。信徒们熟知这个债:“以至祢责备我的时候显为公义;判断我的时候,显为清正”(诗51:4);“我要忍受耶和华的恼怒,因为我得罪了祂”(弥7:9)。人若要真诚地祷告祈求自己的罪得赦免,那么他必须认识到自己的罪,为之感到忧伤,知道自己应当受到这样的刑罚,上帝在向他施行审判时显为公义。

 

2.这一祈求的核心:罪得赦免(The Focus of this Petition: The Forgiveness of  Guilt)

我们祷告祈求自己的债(或罪)得赦免。[1] 没有人把这个债强加给我们。上帝没有这样做,因为祂所创造的人是圣洁的、完美的。魔鬼没有这样做——牠可以诱惑我们犯罪,但牠既不能强迫我们犯罪,也不能导致我们犯罪。这个世界也没有这样做。它可以威胁我们,引诱我们,但它没有能力左右我们的意志。毋宁说,人自己就是导致人类犯罪的根本原因。“但各人被试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欲牵引诱惑的。私欲既怀了胎,就生出罪来”(雅1:14-15);“你自己的恶,必惩治你”(耶2:19);“你的行动,你的作为,招惹这事,这是你罪恶的结果,实在是苦”(耶4:18);“活人因自己的罪受罚,为何发怨言呢?”(哀3:39)。

这个恳求者不仅知道自己犯罪了,而且还知道自己欠债了——欠了非常大的债。并且,他还知道自己是败坏的、可憎的、可恨的、令人无法容忍的、当受刑罚的。他为自己的罪感到忧伤,在主面前谦卑自身,恳求主神圣的审判临到他——是的,他满怀羞愧地来到天父面前,因为他既不能离开天父,也不能忍受天父的疏远和不满。他宁愿受到管教,藉着更新与天父重新和好,也不愿在不受管教的情况下与天父疏远。所以他满怀悲伤和困惑地来到上帝面前祈求:“求祢饶恕我的罪,免了我的债。”

 

3.所要求的行为:赦免(The Requested Action: Forgiveness)

与这些债相关的祈求是:“赦免;赦免我们……”。债只能藉着废除或者补偿得到赦免。如果一个父亲饶恕了他的孩子,那么他就不惩罚这个孩子,或者他虽然惩罚了孩子,但还是需要饶恕他,这样孩子心里才有平安。这是人的作法。然而,上帝不会免了我们的债,除非我们已经受到了相应的刑罚。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这件事,因为很多人不明白这一点,当他们没有得到赦免时,却幻想着自己已经得赦免了。因为他们没有以正确的方式寻求赦免,所以他们仍然一直得不到赦免,并伏在永远的审判之下。他们幻想着上帝会采取和人一样的做法。他们认为,如果一个人饶恕错待他的人,或者饶恕认识到自己的罪,并深深地谦卑自身,祷告请求饶恕的人,那么这个人就是良善的大有怜悯的人。反之,如果一个人不愿意饶恕别 人,那么大家就会认为这样的行为是邪恶的,这个人就会受到蔑视,被大家认为是一个残忍的人。所以他们这样推断:“上帝比人更有怜悯之心,上帝是良善的。所以祂一定会赦免那些祈求宽恕的人。”而且,如果从今以后这个人尽力过敬虔的生活,那么他的心里就会很平安。无论他的一生是否敬虔,都无关紧要;只要他在临死时祷告说:“上帝啊,求祢怜悯我这个可怜的罪人!”他饶恕了那些曾经伤害过他的人,他为自己罪恶的一生忏悔,然后他在这种状况中死去了。大家都认为这样的人一定能够得救。可怜的人啊,醒醒吧!成千上万的人就是从这条路走进地狱的。不要再这样继续走下去了;相反,要晓得上帝的赦罪之路。在还来得及的时候踏上这条路,以便你能够得救。

我认为上帝既不能也不会任凭罪不受到刑罚。上帝既会让罪受到暂时刑罚,也会让罪受到永久的刑罚。为了使你完全相信这一点,你必须注意到上帝不仅是主和设立法度的,而且还是全人类的审判者。亚伯拉罕说:“审判全地的主,岂不行公义吗?”(创18:25)。大卫是这样认识上帝的:“上帝是公义的审判者,又是天天向恶人发怒的上帝”(诗7:11)。

每个人都要来到上帝的审判台前。“因为人所做的事,上帝都必审问”(传12:14);“却要知道,为这一切的事,上帝必审问你”(传11:9)。不仅每个人在死后都要来到审判者上帝面前,被扔进地狱或接进荣耀中——因为“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来9:27)——而且所有的人都要同时来到大法官上帝面前,在那里一切事情都将按照公义进行审判。“因为祂已经定了日子,要按公义审判天下”(徒17:31)。以诺——亚当的七世孙——知晓并传讲这个审判:“看哪!主带着祂的千万圣者降临,要在众人身上行审判……证实那一切不敬虔的人所妄行一切不敬虔的事”(犹14-15)。写下这些文字的我,和你们这些读到或听到这些话的人,都要经历这个审判。“因为我们众人必要在基督台前显露出来,叫各人按照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恶受报”(林后5:10)。让我们从各方面来探讨这个审判。所有的人都要接受审判,并被分成两群。一群人将要被定罪,不是因为别的缘故,正是因为他们自身的罪。上帝是审判者,而且是公义的审判者。难道公义不包括给予每个人公正的赏罚吗?难道公义的审判不包括根据每个人的状况给予他刑罚或宣告他无罪吗?人人都知道审判者必须公正:有罪的人必须被宣判有罪,无辜的人必须被宣告无罪。怜悯之心并不能感动他宣告有罪之人无罪。一个法官可能是和善而又仁慈的人,但他绝对不能任由杀人者逍遥法外。他必须定他死罪,因为公义要求他这样做。然而,上帝岂不比人更公义吗?所以,上帝的公义要求祂刑罚罪人。这里的关键不是仁慈,而是公义。上帝对于自己的描述可以证实这一点:“……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出3 4:7)。请告诉我:“上帝为什么要刑罚那些站在祂左边的人?难道祂不是无限慈爱的吗?那么祂为什么不对他们施以仁慈呢?”所以,罪人受到刑罚必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是什么呢?那只能是因为上帝的公义和信实。全世界的审判者岂不行公义吗?上帝难道不是按照真理施行审判吗?“我们知道这样行的人,上帝必照真理审判他”(罗2:2)。既然罪人不能藉着上帝的仁慈脱离地狱之苦,上帝是照真理施行审判的公义的法官,祂万不能以有罪的为无罪,那么上帝也不能容许罪不受刑罚,因而罪人也不能期盼着他的罪会藉着废除而得到赦免。

那么对罪人有什么忠告呢?他们一定会全都沉沦吗?人自己找不到解救的办法,因为他难以忍受罪带来的刑罚。他无法超越自己的刑罚,因为他不能向上帝赎罪;他不得不永远受罪的辖制。“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太16:26)罪是一个人无可否认的事实。他在今生所受的一切苦难都不能补偿他的罪。他的一切善行——且不说他的善行在上帝面前不是洁净的,而是污秽如破布——不能抹去他先前所犯的罪。他仍然有一颗罪恶的心,从这颗心中发出各种罪恶的思想、言语、行为。灵魂离开了身体之后仍然是罪恶的;只要罪在继续,刑罚也就在继续——也就是说,永永远远。

 

4.人需要一个中保(Man’s Need of a Surety)

为了使人能够脱离罪恶和刑罚,在上帝公义的审判中免除罪债,他必须有一个中保,这个中保一方面要能够满足上帝的公义,忍受罪人当受的刑罚,另一方面又必须完全合乎律法。因为上帝允许中保的调解,所以祂所献上的代价和顺服必须藉着归算被算到罪人的帐上。另一方面,人也必须晓得自己藉着一位中保得了拯救,他必须接受这位中保的救赎和公义作为自己的,这样他才能藉此来到上帝面前。上帝向所有的异教徒隐藏了这条得救之路,上帝也向所有生活在福音之下的未归正之人——尽管他们中有些人能够从表面意义上解释这条路,也能这样说到这条路——隐藏了这条路。但是,上帝向祂的选民启示了这条路,并带领他们走上这条路。主耶稣,既是完全的人也是完全的上帝,已经被上帝亲自赐下作我们的中保。 “耶稣就做了更美之约的中保”(来7:22)。祂已经为选民献上了赎价。“因基督也曾一次为罪受苦,就是义的代替不义的,为要引我们到上帝面前”(彼前3:18)。信徒们藉此与上帝重新和好了。“因为我们作仇敌的时候,且藉着上帝儿子的死,得与上帝和好”(罗5:10)。因此,我们得与上帝相和。“我们既因信称义,就藉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与上帝相和”(罗5:1)。接受耶稣为中保的人,在祂里面得了丰盛。“你们在祂里面也得了丰盛”(西2:10);“……好叫我们在祂里面成为上帝的义”(林后5:21)。这就是罪得赦免之路,除此以外再无赦免。

 

问题:如果已经献上赎价,怎么会有赦免呢?

回答:假如我们想要亲自承受所有的刑罚,假如我们自己能够完全合乎律法,那么我们就更有理由提出这个问题。然而,既然这些都是藉着一位中保来完成的,那么我们需要藉着中保的赎罪和公义才能得到赦免。罪人必须满怀信心地接受这一点,这样当他来到上帝面前时才能得到赦免。在这件事上,同时彰显了上帝作为审判者的公义和作为与浪子重归于好的父亲的良善,因为那个曾经犯罪的本性必须得到恢复。那位中保已经得到上帝的许可作我们的中保,上帝对这位中保感到很满意。既然上帝对祂所执行的中保职分感到满意,那么祂的请求和赦免都是公义的。人对此毫无功德,他本身是有罪的,所以赦免对于人来说完全是出于恩典。因此,补偿与赦免是非常和谐的,而赦免与运用则是不同的行为。

我们在此处祈求赦罪,这与在旧约中信徒所作的并没有什么不同之处。他们也和我们一样得到了赦罪。我们在此处发现希腊文aphes一词。这个词在此处的用法并不是在新约中所特有的,与 paresis这个词也不是对立性的,仿佛这个词只是在旧约中才有,旧约信徒所知道的只是罪的宽恕,而不是罪的赦免。因为不管是在新约圣经中,还是在旧约圣经中,aphesis的意思都是赦罪。“按着律法,凡物差不多都是用血洁净的,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了”(来9:22)。那时,旧约仍是完全有效的;然而,主耶稣仍然吩咐祂的门徒们祈求:免我们的罪(aphes)。

 

5.信徒在这一祈求中为父的赦罪而祷告(This Petition: The Believer’s Prayer for Paternal Forgiveness)

在此处祈求罪得赦免时,恳求者并没有把自己视为未归正、未与上帝和好的人,渴慕脱离那种处于上帝震怒之下的状态(信徒生来和别人一样,都是可怒之子);准确地说,他是把自己视为一个上帝的孩子,因此,他祈求说:“我们的父啊,赦免我们的罪。”上帝以属人的方式对待祂的子女们。世上的父亲会对孩子的不轨之举表示不悦,同样,当上帝的孩子们犯罪的时候,上帝也会像他们显明祂的不悦。祂不再与他们亲密相交,而向他们掩面,让他们感受到祂父般的忿怒,惩罚他们,使他们的良心感到悔恨、不安和焦灼。内心的平安离开他们,使他们里里外外都感到忐忑不安。如此的处境使得信徒非常迷茫,他就来到父的面前,承认自己的罪,在基督的宝血里寻求庇护,祈求说:“饶恕我们的罪。”对于这样的信徒 ,主会不时地显明祂自身,赦免他们的过犯。

 

6.赦罪的含义(Forgiveness Implied)

赦罪的含义如下:

首先,赦罪是刑罚的免除:“耶和华啊,求祢不要在怒中责备我,也不要在烈怒中惩罚我”(诗6:1),不被算为有罪,也就是说,不被当作罪人对待:“凡心里没有诡诈,耶和华不算为有罪的,这人是有福的”(诗32:2)。

第二,由于赦罪,上帝不再隐藏祂的面――这是上帝子女灵命的中心,也不收回祂的同在,不在密云中隐藏祂自己,使得祷告不能进入,祂也不再如同外人一样。“求祢不要审问仆人。因为在祢面前,凡活着的人,没有一个是义的”(诗143:2);“耶和华啊,求祢速速应允我……不要向我掩面”(诗143:7)。

第三,有赦罪的确信,也就是说,上帝赐给人这样的心情,使其脱离罪债的重负,感受到罪得赦免。“祢就赦免我的罪。(细拉)”(诗32:5);“因为祢将我一切的罪,扔在祢的背后”(赛38:17)。大卫如此祷告说:“求祢对我的灵魂说,我是拯救你的”(诗35:3)。天使对以赛亚说:“你的罪孽便除掉,你的罪恶就赦免了”(赛6:7)。

第四,灵魂得赐平安。罪伤害人的灵魂,使他不得安息,充满担心和焦虑。当上帝赦免罪时,就有甜蜜的安宁和无法言表的平安临到人的心灵。这就是大卫的愿望:“涂抹我的过犯……求祢用牛膝草洁净我,我就干净,求祢洗涤我……求祢使我得听欢喜快乐的声音”(诗51:1,7-8)。上帝也有这样的应许:“你们的上帝说,你们要安慰,安慰我的百姓。要对耶路撒冷说安慰的话,又向他宣告说,他争战的日子已满了,他的罪孽赦免了”(赛40:1-2)。这也一直是教会所经历的:“耶和华啊,我要称谢祢:因为祢虽然向我发怒,祢的怒气却已转消,祢又安慰了我”(赛12:1)。

第五,赦罪的结果就是使人能够坦然无惧地来到上帝的面前,上帝成为与人已经和好的父。“弟兄们,我们既因耶稣的血,并我们心中天良的亏欠已经洒去,身体用清水洗净了,就当存着诚心,和充足的信心,来到上帝面前”(来10:19,22)。

第六,赦罪还包含恢复与上帝的交通,得蒙上帝的亲密拥抱。这种交通曾经由于罪而中断了。“祢因爱我的灵魂,(或作生命)便救我脱离败坏的坑。因为祢将我一切的罪,扔在祢的背后”(赛38:17)。灵魂便以孝子一般喜乐的心与上帝相见。“城内居民必不说,我病了。其中居住的百姓,罪孽都赦免了”(赛33:24)。灵魂高高兴兴地感谢主:“我的心哪,你要称颂耶和华,不可忘记祂的一切恩惠。祂赦免你的一切罪孽,医治你的一切疾病”(诗103:2-3)。

这一切都包含在赦罪之中。在这一祈求中,恳求者所祈求的就是如此,而上帝也把这样的赦罪赐给有信心的恳求者。无论何时,也不管是多少次,只要祂的孩子承认自己的罪,接受基督为他们的赎价和公义,向祂祈求赦罪,祂就把这样的赦罪赐给他们。但是,主并不总是把上面所提及的各个方面都赐给他们。也并不总是按他们所渴慕的程度赐给他们;有时上帝让他们长期地寻求祂。他们在寻求时常常马马虎虎,在祷告时往往无精打采,又常有不信之心,沮丧之情,没有完全除去自己的私欲,因而并不适合享受这些甜蜜的经历。因此,当他们期望亮光的时候,却有黑暗临到,期望医治的时候,却有惊恐来临。但是,最终,“祂垂听穷人的祷告,并不藐视他们的祈求”(诗102:17)。所以,要恒切祷告,而且,不仅要为你自己祷告,也为教会和所有的信徒祷告,因为他们都处于罪的重负之下,很多人已经被罪压弯了腰。由于罪,他们心灵中没有平安,满心忧伤,期望罪得赦免,如此他们就能更加坦然地赞美上帝,以孝子之心敬畏祂,甜蜜地与主同行。这就是这一祈求的第一部分:“免我们的债。”

 

           7.恳求者的心态(The Disposition of the Supplicant)

第二部分所表达的是恳求者的心态:“正如我们免了人的债。”对于所加上的这句话有各种不同的解释。但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我们免了人的债并不是功德,是上帝赦免我们的罪的原因。假如这样的话,这句话就成了“因为我们免了人的债。”但是,此处所用的词是“如同”(hoos),并不是“因为”。假如用“因为”一词就不是祈求,而是要求属于我们的东西。另外,赦罪的赐予是基于上帝的恩典。“如今却蒙上帝的恩典,因基督耶稣的救赎,就白白的称义”(罗3:24)。同样清楚的是:我们的赦免与上帝的赦免不同。上帝是作为审判官和父赦免我们的罪;而我们则是赦免我们与我们同等的人。上帝的赦免是完全的,而我们的赦免是有瑕疵的。同时,我们免了人的债也不是条件,假如是条件的话,这就成了与上帝所立的契约。准确地说,这是恳求者谦卑地祈求上帝的恩典;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也就是说,恳求者请求并得到赦罪,所需要的心态就是谦卑。假如有人被邻舍激怒,怒气冲冲,一心要报复,这样的人就不适合祈求“免我们的债”。在这样的状态下,他既不能得到赦罪以及相应的安慰,也不能得到在赦罪中所包含的一切(如上所述)。假如心中有仇恨和复仇之意也是如此,因为不管罪的程度如何,并不能改变罪的性质。如果有人要祷告,就必须使他的心不责备 他。“我们的心若责备我们,上帝比我们的心大,一切事没有不知道的。亲爱的弟兄啊,我们的心若不责备我们,就可以向上帝坦然无惧了”(约壹3:20-21)。如果一个人认识到自己对于得罪自己的邻舍积蓄怨恨、恨恶之心,他(假如他有属灵的生命)就不敢祈求赦罪。他必然定自己有罪;他既不敢也不能期望自己罪得赦免。假如他意识到自己冤枉了别人,还没有与人和好,那么他也不敢祈求罪得赦免(太5:23-24)。当他与邻舍和好,饶恕得罪他的人,他就可以坦然无惧地祷告,藉着信心要求并期盼罪得赦免。当主耶稣说以下的话时,祂所传递的就是这样的信息:“你们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饶恕你们的过犯。你们不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不饶恕你们的过犯”(太6:14-15)。假如你不饶恕他人的过犯,上帝就不会赐给你罪得赦免的安慰,也不会对你说:“放心吧,你的罪赦免了;我就是你的拯救。”祂既不会使你坦然地来到祂的面前,也不会使你与祂有和平的交通。这就是“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所包含的意思。

此处所说的欠我们债的,并不是指金钱或财产方面。这节经文并没有说,不许我们根据公义的法则追讨债务,当然在追讨债务的时候,对于没有能力还债的人不要残酷苛刻。准确的意思是,欠债的人是指那些在言语或行为上得罪我们的人。

 

8.人类的饶恕与上帝的赦免(Human Forgiveness vs. Divine Forgiveness)

人的饶恕与上帝的赦免不同,人并没有上帝那样的权柄和威严。同时,人的饶恕也与其得罪上帝以及在上帝法庭前当受的惩罚的程度无关。上帝的赦免是唯独属乎上帝的事。这种来自人的饶恕在上帝面前并没有什么价值。在死亡的时候,任何人都不要试图安慰自己说,我现在已经得救了,因为我饶恕了他人,而且也得蒙他人的饶恕,与邻舍和好了。准确地说,这样的饶恕只是适用于得罪人的事。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邻舍作了错事,我们就成了审判他的人,就有权柄惩罚他,这是绝不可能的。准确地说,饶恕是发生在同等的人之间,即使他们受了冤屈,也不可以惩罚他人。是的,任何人都不得对得罪自己的人发怒,任凭心中燃起复仇之心,也不可对得罪自己的人心怀恶意、憎恨、厌恶。因此,假如你对他人 不发怒,不憎恨,这本身并不是一种德行。具有这种的心态并不是自愿性的,仿佛我们可以选择一样。这不过是停止犯罪而已。所以,假如我们对他人既不怀怒,也未施与惩罚,也不想惩罚对方,不要认为我们就作了了不起的事。饶恕是受害方发自内心地向加害人宣告,他对他既不仇恨、厌恶,也不对他心怀怒气,而且他不仅不会加害对方,还要与他和睦相处,彼此相爱。当然,这种饶恕的心态并不是常常出现的,只有当加害人承认自己的罪,并寻求饶恕与和解的时候才会如此。这在《路加福音》17章3至4节中非常明显:“你们要谨慎。若是你们的弟兄得罪你,就劝戒他。他若懊悔,就饶恕他。倘若他一天七次得罪你,又七次回转说,我懊悔了,你总要饶恕他。” 假如对方还没有为罪懊悔,你却说“我饶恕你”,这不过是炫耀你自己的仁慈而已,同时也使加害人在其罪中更加刚硬。

当我们祈求“免我们的债,如同免了人的债”时,这一切都包含在其中了。

主耶稣为那些属祂的人一次性地付出了痛苦。祂以自己为祭献上,一次性地成就了这样的工作。“因为祂一次献祭,便叫那得以成圣的人永远完全”(来10:14),祂也因此为那些属祂的人赢得了永远的救赎。虽然通过基督的受死,罪得赦免已经成为现实,但罪人本身仍然浑身上下充满了罪,死在过犯罪恶之中,生来就与他人一样,本为可怒之子。他是当被定罪的,他的状况是圣洁的上帝所不喜悦的。其实,上帝恨恶这种罪况,上帝的公义要求对此进行审判。在这样的状况中,他并不是饶恕的对象。但是,上帝仍然把属灵的亮光和生命赐给祂的选民,各按其时。那时,他就开始晓得自己生来处于什么样的状况中,因此而感到惧怕,对于自己的罪恶、当被定罪的处境感到困惑重重。他认识到,他的救恩就在于与上帝和解,与上帝和好,并在和解之后坦然无惧地就近上帝,以赤子般的顺服和爱心,谦卑地与他的父上帝同行。他非常渴慕从罪境中脱身得救。他仰望中保基督 ,接受祂,祈求饶恕他的罪。主就把赦罪赐给他,把代赎应用在他的身上,使他品尝到代赎和赦罪的果子的甘甜。对于有的人而言,这更加清晰;对于另外的人而言,这有些模糊。因为信徒天天在许多事上犯罪,他对罪得赦免的信心就减弱了,一般而言,变得非常脆弱,担心和忧虑又重新浮现。那种对平安的渴慕之心也再次出现了,因此他重新操练信心,祈求罪得赦免。大卫是合乎上帝心意的人,在他身上就是如此:   “谁能知道自己的错失呢?愿祢赦免我隐而未现的过错”(诗19:12);“求祢不要记念我幼年的罪愆,和我的过犯……耶和华啊,求祢因祢的名赦免我的罪,因为我的罪重大”(诗25:7,11);“(大卫与拔示巴同室以后,先知拿单来见他。他作这诗,交与伶长)上帝啊,求祢按祢的慈爱怜恤我,按祢丰盛的慈悲涂抹我的过犯。求祢将我的罪孽洗除净尽并洁除我的罪”(诗51:1-2)。

 

            9.对未归正者的严肃警告(A Serious Warning Addressed to the Unconverted)

未归正者是不能如此祈求的。他们每天都是这样喋喋不休,其实无非是在嘲弄上帝,因为他们的心灵并不真诚。他们若不悔改,就会受到可怕的报应,因为上帝不会任凭人如此轻慢祂,他们也无法欺骗祂。

因此,1)你们这些对于自己的罪况――你们罪恶的思想、言语和行为――麻木不仁的人,你们并不惧怕上帝的震怒,仍然是肆无忌惮地自行其是;2)你们这些不想离弃一切罪的人,我重复一遍,一切罪(我说什么呢?你们除了晓得三四个大罪之外,并不认识罪是什么,你们又怎能离弃它们呢?);3)你们这些并不晓得什么是与上帝和解,与上帝和好的人,你们并不晓得如何坦然无惧地就近上帝,如何以赤子之心与上帝同行,你们对于自己的过犯既不感到难过,也不渴慕这种愉快的经历;4)你们生活在忌妒、仇恨之中,浑身浸透着复仇的烈焰,只要有机会,就伺机报复;哎,唯愿你们晓得你自己的心境就是如此!

首先,你当晓得,每当你重复这一祈求时(因为不可能称之为祷告),你就是在招惹上帝的震怒,实际上你是在向上帝挑战,要让上帝惩罚你。终有一天,上帝对你的长久忍耐之心到头时,你必会晓得假装祷告,不严肃地重复这一祈求到底意味着什么。

第二,你现在生活在未与上帝和解的状况下,并且继续生活在这种状态下,罪债累累,当受上帝的震怒。当上帝的震怒倾注下来的时候,你往何处逃避呢?你必落在永生上帝的手中,那是可怕的。

第三,你必不会逃脱上帝的惩罚,既然上帝为其选民之罪惩罚了祂自己的爱子,你还能期望什么呢?因此,你当悔改,寻求藉着耶稣基督的宝血脱离你的罪债和惩罚,以正直的心祈求罪得赦免。

 

10.为那些渴慕与上帝和解并和好的人所提供的建议(Counsel for Those who Desire to Be Reconciled and Be at Peace with God)

你渴慕与上帝和解和好,但在罪得赦免方面信心脆弱,很少有确信,很少或从未体验到罪得赦免的感觉,你的良知不断地为自己所犯过的罪而困扰,使得你无法就近上帝,沮丧不安,这使得你无法寻求与上帝和好。来吧,切切地认识到你的罪过的沉重,成为赦罪的参与者,得享与上帝和好的生活吧。主耶稣已经为我们提供了蒙恩之道,祂教导我们祈求:“免我们的债。”我们可以按着主所放在我们嘴中的话自由地祷告。

首先,我们的需要迫使我们这样做――处于上帝的震怒之下,受到上帝的咒诅,处于魔鬼的权势之下,处于罪的辖制之下,当受永死的惩罚,这是何等地可怕啊!假如上帝使人对此略有看见,那当是何等地无法忍受啊!未归正的人就处于这样的境况中。哎,唯愿他们存记在心,相信这是真的;唯愿主的可畏促使他们殷切地寻求,藉着主耶稣的宝血而罪得赦免,与上帝和好!因此,当发自内心地祈求“赦免我的罪!”虽然归正之人已经与上帝和好,如果他们现在仍然不晓得罪得赦免之事,对他们个人而言,就仿佛没有赦罪一样。如此以来,对他们而言,仿佛他们仍然处于以上提及的审判之下。所以,这也促使他们寻求罪得赦免,因为说服他们要容易得多。总是生活在死亡和定罪的阴影之下,总是生活在良心焦虑不安的 状况中,一想到上帝就难受,总是处于败坏的权势之下,这是互为因果的,这样的生活该是何等地悲哀和愁苦啊!每个困境都被视为是上帝震怒的标记,所从事的一切都被视为是受咒诅的,不管是饮食起居,灿烂星空,美丽大地,良朋好友,都无快乐可言。因此,寻求罪得赦免吧,你的这种愁苦就会烟消云散。

其次,不管你的罪有何等地大,也不管你是否多次犯罪,都不要因此而沮丧,当鼓起勇气寻求罪得赦免。不要和该隐一样说:“我的罪太大,无法赦免。我的祷告不过是亵慢上帝,因为我一边切切地寻求赦罪,一边立即再犯同样的罪。我再也不敢祈求赦罪了。”这样,你想转向何方呢?你希望继续处于这种凄惨的境况中吗?你知道别的方法吗?你必须得到赦罪,因此你必须祈求赦罪。说“我不敢祈求”对你没有任何帮助。因此,再次转向你犯罪所得罪的上帝吧!在祂面前承认你的罪,谦卑在祂的面前,祈求赦罪,因为我们的上帝并不是严酷的上帝。毋宁说,上帝“是有怜悯有恩典的上帝,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出34:6)。主乐于施行怜悯,赦免过犯,垂听祷告。让以下的经文来鼓励你:“主啊,祢本为良善,乐意饶恕人,有丰盛的慈爱,赐给凡求告祢的人”(诗86:5)。《耶利米书》32章41节也说:“我必欢喜施恩与他们”。是的,主喜悦见到有人来向祂寻求恩典:“耶和华必然等候,要施恩给你们。必然兴起,好怜悯你们。因为耶和华是公平的上帝。凡等候祂的,都是有福的”(赛30:18)。你有许多罪吗?主也有许多的赦罪:“因为上帝必广行赦免”(赛55:7)。你每天都一再犯罪吗?那么,请考察《耶利米哀歌》3章22至23节:“我们不致消灭,是出于耶和华诸般的慈爱。是因祂的怜悯不致断绝。每早晨,这都是新的。祢的诚实极其广大”。上帝如此有慈爱,如此有恩典,有谁不愿意来到祂的面前,向祂祈求呢?既然主耶稣已经满足了上帝的公义,祂是慈悲的大祭司,把祂的功德赐给一切来就祂的人,使他们分享祂的代赎,并为他们祈求,我们更有理由坦然无惧地来到上帝的面前。因此,你这困惑不安,山穷水尽,忧虑重重的人啊,当接受这位中保,藉着祂,并靠着祂的功德来到天父的面前祈求“免我们的债”。

第三,罪得赦免,是最令人感到喜悦的。信主的人啊,不管你现在多么软弱,不管你偏离多远,你肯定还没有忘记,脱离一切罪债和惩罚是何等可悦;能够坦然无惧地来到上帝面前,以赤子之心说“我的父”是何等可悦;灵魂平安,得与上帝和好,是何等地不可思议;罪得赦免,与上帝和解,是何等喜乐;与基督的救赎和公义有份,披戴基督是何等地可悦。你是否仍然记得,当主对你说:“你的罪免了;我是你的上帝,你是我的子民”,那时你的心是何等地敞亮啊,仿佛天上地下的一切都与你和好了?你确实熟知这种状况,或是感受到了,或是藉着信心晓得。当你不在这种状况中时,你的心灵就感到苦恼,强烈地渴慕处于这样的状态中,并且在这种快乐的心境中不断深入。假如现在你的罪未得赦免,难道这不足 以激励你寻求吗?假如你现在丧失了罪得赦免的平安,这难道不足以促使你逃向基督,重新恢复与上帝和好的心境吗?如果你现在处于这种状态中,务要谨慎,持守到底,因为这种状态很容易因为严重或鲁莽犯罪而受到干扰。另外,在你犯罪跌倒之后,假如你没有继续倚靠主耶稣的救赎,藉着祂的宝血重新洗净自己,重新站立起来,重新谦卑地行走在上帝的面前,与主相亲,你心灵的平安也会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你也会很容易失去这种甜蜜的心情。因此,当天天祈求:“免我的债!”

第四,假如在你身上哪怕是有些许的信心和生命,你也必定会渴慕成圣。你必定会刻意保守自己,不犯特定的罪,你努力这样行,那样行。然而,这无济于事,因为你再次犯罪,你的期望也被粉碎了。此时,你就会否认自己的灵命状况,因为这样的生活不会与上帝的恩典并存。总之,你感到非常沮丧,充满了失望之情,若是没有主的介入,你就会不再努力成圣了。然后,你继续努力,但结果仍是一样。这使你生活在焦虑之中,即使有什么进步,最多也不过是属血气的工作,你的良心仍是烦躁不安。

如果你想在圣洁上长进,必须从罪得赦免起步。你如果藉着信心接受独一的中保耶稣基督,因此而来到上帝的面前,使你的罪都得以赦免,那么,上帝与你之间的隔绝就消除了,你就会开始与上帝相交。你就会爱慕上帝,因与上帝相交而快乐,不愿意轻易失去这种快乐。既然知道罪使得这种相交中断,人就会保持警醒,抵挡犯罪。既然罪得赦免激发人心中对上帝的爱,这种爱就使得人以赤子之心敬畏上帝,顺服上帝,行主所喜悦的一切。因此,罪得赦免生发成圣。以下的经文说明了这一点:“……又藉着信,洁净了他们的心”(徒15:9);“……惟独使人生发仁爱的信心,才有功效”(加5:6);“但在祂有赦免之恩,要叫人敬畏祂”(诗130:4)。通过罪得赦免,受伤的灵魂得了医治,这就使得信主的人勇敢地走下去。“城内居民必不说,我病了。其中居住的百姓,罪孽都赦免了”(赛33:24)。这些经文所表达的就是赦罪的必要性以及赦罪的甜蜜与功效。“我的心哪,你要称颂耶和华,不可忘记祂的一切恩惠。祂赦免你的一切罪孽,医治你的一切疾病”(诗103:2-3)。

 

 

[1]注1:按照荷兰原文的字面翻译,这个祈求是“免了我们的罪”。

 

__._,_.___

 

 

52周 初级要理问答 First Catechism for 52 weeks

Wednesday, April 3rd, 2013

1。谁造了你?

答:上帝。

2。上帝还造了什么?

答:万物都是上帝造的。

3。为什么上帝造你和世上万物?

答:为了他自己的荣耀。

4。你怎么才能荣耀上帝?

答:爱他并遵行他的命令。

5。为什么你要荣耀上帝?

答:因为他造我并看顾我。

6。除了这位上帝外还有其它真神吗?

答:没有。只有独一真神。

7。独一真神有几个位格?

答:三个位格。

8。哪三个位格?

答:圣父、圣子、圣灵。

9。上帝是怎样神?

答:上帝是个灵,不像我们有身体,他没有身体。

10。上帝在哪里?

答:上帝无处不在。

11。你可以看见上帝吗?

答:不能。我看不见上帝,但他任何时间都能看见我。

12。上帝无所不知吗?

答:是的。没有一件事可以隐瞒过上帝。

13。上帝无所不能吗?

答:是的,上帝能够做任何符合他神圣旨意的事。

14。你从哪里学习爱上帝和顺服上帝?

答:唯有从圣经里。

15。圣经的作者是谁?

答:上帝拣选的人在圣灵的默示下写成。

16。人类的始祖是谁?

答:亚当和夏娃。

17。上帝怎样造人?

答:上帝按自己的形象造人——造男造女。

18。上帝怎样造出人类的始祖?

答:上帝用泥土造了亚当的身体,用亚当的肋骨造了夏娃的身体。

19。除了身体之外,上帝还给了亚当和夏娃什么?

答:他还给了他们不会灭亡的灵魂。

20。你除了身体之外也有灵魂吗?

答:有。我的灵魂是不会灭亡的。

21。你怎么知道你的灵魂是不会灭亡的?

答:因为圣经这样告诉我。

22。亚当夏娃在上帝造他们之初是怎样的状况?

答:上帝造他们圣洁、幸福。

23。上帝与亚当立的约是什么约?

答:是生命之约。

24。约是什么?

答:是上帝所设立的我们与上帝的关系,并由上帝的话所保证。

25。在生命之约中上帝要求亚当做什么?

答:完全的顺服上帝。

26。在生命之约中上帝的应许是什么?

答:如果亚当顺服上帝将得到永生为奖赏。

27。在生命之约中上帝告诫亚当什么?

答:如果亚当不顺服上帝,他必定死。

28。亚当守住了生命之约吗?

答:没有,他犯罪背叛上帝。

29。什么是罪?

答:任何主动地违反上帝的命令、或轻视忽略上帝的命令的思想、言语、行为。

30。什么是轻视忽略的罪?

答:不做上帝要求我们做的。

31。什么是主动地犯罪?

答:做上帝禁止我们做的。

32。什么是罪的后果?

答:上帝的咒诅和惩罚。

33。我们的始祖犯了什么罪?

答:吃了禁果。

34。谁引诱亚当、夏娃犯罪?

答:撒旦,先引诱夏娃,然后又利用夏娃引诱亚当。

十一

35。当亚当和夏娃犯罪以后,他们有了什么改变?

答:他们不再是圣洁和快乐,他们进入罪与痛苦中。

36。在生命之约里,亚当只代表他自己吗?

答:不。他代表全人类。

37。亚当的罪对你有什么影响?

答:它使我成为罪人并犯罪。

十二

38。你本性是个怎样的罪人?

答:在我生命的每个层面都堕落了。

39。我们从亚当承接来的罪的本性称作什么?

答:原罪。

40。任何人能带着这样以生具来的罪性进天堂吗?

答:不能。我的心必须先被改变,我才能相信耶稣,并进入天堂。

十三

41。你的心被改变的过程称为什么?

答:重生。

42。谁能改变你的心呢?

答:只有圣灵能改变我的心。

43。生命之约能使你得救吗?

答:不能。没有人能透过生命之约得救。

44 。为什么没有人能透过生命之约得救?

答:因为所有人都违背了它并被它定罪。

十四

45。你怎么违背了生命之约?

答:亚当代表所有人,所以在亚当第一次的罪中,我跟他一起堕落了。

46。那么,你怎样才能得救呢?

答:通过主耶稣的恩典之约。

47。耶稣在恩典之约中代表哪些人?

答:代表蒙他拣选的人。

十五

48。耶稣怎样完成了恩典之约?

答:为了属他的人,他完全遵循上帝的律法,并替他们担当了他们所有的罪。

49。耶稣犯过罪吗?

答:从来没有,他的一生是完全无罪的。

十六

50。基督怎么会受苦?

答:基督—上帝的儿子,成为人,这样他才能替我们顺服和受苦。

51。基督为了谁顺服和受苦?

答:为了所有父上帝赐给他的人。

52。基督在世上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答:顺服、服事和受苦的生活。

十七

53。耶稣是怎样死的?

答:痛苦和羞辱的十字架死刑。

54。救赎是什么意思?

答:基督代替罪人接受上帝的审判而受苦和受死。

十八

55。在恩典之约中父上帝应许了什么?

答:所有由基督代死的人,上帝称他们为义,使他们成圣。

56。上帝怎样称你为义?

答:他赦免我所有的罪,透过基督接纳我为义。

57。上帝怎样使你成圣?

答:他改变我,使我从内心到行为都越来越圣洁。

十九

58。你必须做什么才会得救?

答:我必须认罪悔改,相信基督为我的救主。

59。怎样认罪悔改?

答:对我的罪后悔以至于恨恶和弃绝罪。

60。为什么你一定要恨恶和弃绝罪?

答:因为上帝不喜悦罪。

二十

61。什么是相信基督?

答:接受他为我唯一的救主。

62。靠你自己你能够悔改并相信吗?

答:不能。如果没有圣灵改变我的心,我不能够悔改相信。

63。你怎样得到圣灵的帮助?

答:上帝赐圣灵给那些祈求他的人。

二十一

64。基督什么时候死的?

答:大约两千年以前。

65。在基督之前的罪人怎么得救呢?

答:相信救主弥赛亚要来。

66。他们怎样表明他们的信心?

答:献上帝所要求的祭。

67。这些祭代表什么?

答:预表基督、上帝的羔羊,将要来为罪人死。

二十二

68。主耶稣作为上帝所应许的弥赛亚,他履行了几样职份?

答:他履行了三个职份。

69。哪三个职份?

答:先知、祭司和君王。

二十三

70。基督怎样作你的先知?

答:他教导我上帝的旨意。

71。基督怎样作你的祭司?

答:他为我的罪而死,并为我祈祷。

72。基督怎样作你的君王?

答:他掌管我、世界和魔鬼,并保护我。

二十四

73。为什么你需要基督作你的先知?

答:因为我天生是无知的。

74。为什么你需要基督作你的祭司?

答:因为我违背上帝的律法,是罪人。

75。为什么你需要基督作你的君王?

答:因为我软弱无助。

二十五

76。上帝在西奈山颁布了几条诫命?

答:十条诫命。

77。我们为什么要顺服十诫?

答:因为上帝是创造了我们、拯救了我们,他是我们的君王。

78。前四条诫命教导你什么?

答:什么是爱上帝和服事上帝。

79。后六条诫命教导你什么?

答:什么是爱邻舍和服事邻舍。

二十六

80。十诫的总纲是什么?

答:尽心尽力爱上帝,并爱邻舍如己。

81。谁是你的邻舍?

答:所有人都是我的邻舍。

82。上帝是否因你爱他和顺服他而喜悦?

答:是的。他爱那些爱他的人。

83。上帝是否不喜悦那些拒绝爱他和顺服他的人?

答:是的。上帝因为这些邪恶而忿怒。

二十七

84。第一条诫命是什么?

答:“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

85。第一条诫命教导你什么?

答:敬拜真神,单单敬拜他。

二十八

86。第二条诫命是什么?

答:“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什么形像彷佛上天,下地,和地 底下,水中的百物。 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它,因为我耶和华 你的上帝是忌邪的上帝。恨我的,我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 爱我,守我诫命的,我必向他们发慈爱,直到千代。”

87。第二条诫命教导你什么?

答:只按照上帝命令的方式敬拜他,不可敬拜塑像和肖像。

二十九

88。第三条诫命是什么?

答:“不可妄称耶和华你上帝的名,因为妄称耶和华名的,耶和华必不以 他为无罪。”

89。第三条诫命教导你什么?

答:对上帝的名要恭敬,特别是在持守誓约上。

三十

90。第四条诫命是什么?

答:“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六日要劳碌作你一切的工,但第七日 是向耶和华你上帝当守的安息日。这一日你和你的儿女,仆婢,牲畜,并 你城里寄居的客旅,无论何工都不可作,因为六日之内,耶和华造天, 地,海,和其中的万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华赐福与安息日,定为圣日。”

91。第四条诫命教导你什么?

答:工作六天和守安息日为圣日。

三十一

92。一个星期中的那一天是基督徒的安息日?

答:每周的第一天,就是主日。

93。为什么称为主日?

答:因为那是主复活的日子。

94。你应该怎样守主日?

答:我应该放下日常工作休息,并且忠实地敬拜上帝。

三十二

95。第五条诫命是什么?

答:“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上帝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

96。第五条诫命教导你什么?

答:爱和顺服我的父母,和所有受上帝设立在我之上的人。

97。第六条诫命是什么?

答:“不可杀人。”

98。第六条诫命教导你什么?

答:不可以非法的夺取任何人的生命。

三十三

99。第七条诫命是什么?

答:“不可奸淫。”

100。第七条诫命教导你什么?

答:不可以与在圣洁的婚姻之外的任何人有性关系。

101。第八条诫命是什么?

答:“不可偷盗。”

102。第八条诫命教导你什么?

答:不拿别人的任何东西。

三十四

103。第九条诫命是什么?

答:“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

104。第九条诫命教导你什么?

答:任何时间都讲真话。

105。第十条诫命是什么?

答:“不可贪恋人的房屋,也不可贪恋人的妻子,仆婢,牛驴,并他一 切所有的。”

106。第十条诫命教导你什么?

答: 不论上帝赐我的什么样境况都应该知足。

三十五

107。你能完全遵守十诫吗?

答:不能。从亚当堕落后,耶稣是唯一没有违反十诫的人。

108。那么,十诫对你有什么用呢?

答:它教导我什么是上帝所喜悦的,并让我知道我多么需要救主。

三十六

109。什么是祷告?

答:祷告是向上帝祈求上帝在圣经中已经应许了的。并为那些他已经给的献 上感谢。

110。我们奉谁的名祷告?

答:只奉基督的名。

111。为教导我们祷告,基督给了我们什么?

答:主祷文。

112。主祷文是什么?

答:“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 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 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 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 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你的,直到永远,阿们。”

三十七

113。在主祷文中我们为几样事情祷告?

答:六样。

114。首先,我们为那样事祷告?

答:“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

115。祷告“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是什么意思?

答:我们祈求上帝使我们及所有受造物能够荣耀上帝的名。

三十八

116。其次,我们为那样事祷告?

答:“愿你的国降临”。

117。祷告“愿你的国降临”是什么意思?

答:我们祈求上帝带领更多的人相信并顺从他的福音。

三十九

118。第三,我们为什么事祷告?

答:“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119。祷告“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是什么意思?

答:我们祈求上帝使我们能够服事上帝,并愿意服事上帝,就象天使在天上服事上帝那样。

四十

120。第四我们为什么事祷告?

答:“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

121。祷告“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是什么意思?

答:我们祈求上帝赐给我们所有我们需要的。

四十一

122。第五,我们为什么事祷告?

答:“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

123。祷告“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是什么意思?

答:我们祈求上帝因着基督的缘故赦免我们的罪,并帮助我们愿意赦免别人。

四十二

124。第六,我们为什么事祷告?

答:“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

125。祷告“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是什么意思?

答:我们祈求上帝保护我们不被试探引诱;或使我们足够强壮,在试探来临的时能够抵挡的住。

四十三

126。圣礼有几项?

答。两项。

127。是那两项?

答:洗礼和主餐。

128。圣礼是谁设定的?

答:是主耶稣基督。

129。为什么基督设立圣礼?

答:为了使我们与世人不同,也为了给我们安慰和力量。

四十四

130。洗礼使用什么为记号?

答:水洗。

131。水洗代表什么?

答:透过用耶稣宝血的洁净,使我们与耶稣合一。

四十五

132。奉谁的名受洗?

答:奉圣父、圣子、圣灵的名。

133。谁应该受洗?

答:相信的人和他们的子女。

四十六

134。为什么我们有些人甚至还是在婴儿时就受了洗?

答:因为上帝将信徒的孩子包含在约中,并以洗礼作为他们的记号。

135。关于小孩子,耶稣说过什么?

答:“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因为在天国的,正是这样的人。”

136。你的洗礼要求你成为什么人?

答:成为真正的追随基督的人。

四十七

137。主餐使用什么为记号?

答:吃饼和喝葡萄酒来纪念耶稣的受苦与受死。

138。饼代表什么?

答:基督的身体为我们的罪献上。

四十八

139。葡萄酒代表什么?

答:基督的血为我们的罪流出。

140。谁可以领受主餐?

答:那些悔改、相信基督、有新生命的,并且在教会众人面前宣告了信仰的人。

四十九

141。基督是否停留在坟墓中?

答:不是。在被埋葬之后第三天, 从坟墓中他身体复活。

142。基督现在在哪里?

答:在父上帝的右边,统管他的国度,并为我们祈祷。

五十

143。主耶稣会再来吗?

答:是的!在末日他要再来,审判世界。

144。信徒死的时候,将会有什么事发生?

答:我们的身体回归尘土,我们的灵魂回到上帝那里。

145。不信的人死的时候,会有什么事发生?

答:他们的身体也归回尘土,他们的灵魂将去到阴间。

五十一

146。阴间是什么样的地方?

答:阴间是一个可怕的地方,在那里,不信的人与上帝分离,并因他们自己的罪而受苦。

147。所有的死人都将身体复活吗?

答:是的。一些复活承受永生,另一些复活承受永死。

五十二

148。在末日上帝将对不相信的人做什么?

答:上帝将审判他们,判处他们接受永恒的惩罚,与撒旦和堕落的天使一起被丢进火湖里。

149。在末日上帝将为信徒做什么?

答:他将在新天新地里给他们一个家,让他们与他同住。

150。新天新地将是什么样的地方?

答:那将是一个荣耀和快乐的地方,在那里,得救了的人将永远与耶稣在一起。

灵修阅读和实践:第八卷 祷告论 第六十九章 主祷文:解释与应用

Tuesday, April 2nd, 2013

弟兄姐妹,朋友们平安!

在纪念耶稣复活后的第一周,开始按他的教导,操练祷告意味着什么呢?这是我们教会门徒训练的祷告范本,让我们做儿女的,能够在基督里荣耀我们在天之父!阿门

第六十九章 主祷文:解释与应用

1.我们祷告的规则和典范

2.称呼:我们在天上的父

3.上帝的三重父性

4.父亲这个称呼的使用:新旧约中信徒的操练

5.“在天上的”这个短语的重要性

6.这个称呼表达自由和崇敬之心

7.信徒来到天父面前

8.第一个祈求:愿人都尊祢的名为圣

9.这个恳求的目标

10.第一个祈求的宾语

11.要求的行为

12.上帝使自己显为圣

13.人分别为圣的方式

14.祷告祈求“愿人都尊祢的名为圣”的含义

15.对于这一祈求的妄用

16.不尊上帝之名为圣的严重后果

17.敬虔之人因没有充分运用这一祈求而受到责备

第六十九章 主祷文:解释与应用

在前一章中,我们已经概括地论及了祷告,探讨了祷告的本质,必需的内在条件,外部因素,必要性,以及益处。现在我们必须告诉恳求者应该为什么事情祷告,以什么顺序祷告。在门徒请求主教导怎样祷告时,主耶稣已经为我们界定了祷告的内容及顺序。这通常被称作“主祷文”,记载在《马太福音》第6章9至13节以及《路加福音》第11章2至4节。《马太福音》中记载了一句结语,而《路加福音》中把它省略了。这并不表明主耶稣没有说这句话,而是表明主的意愿只是要为那些应当祷告祈求的事,提供一个有条理的祷告典范。由于同样的缘由,福音书作者讲述同一件事情时,有的人详细陈述,有的人则简明扼要。这个作者记述了这件事,而那个作者记述了另外的事情,因为当主耶稣说话或者做事时,他们不可能都一起出现在所有的场合。而且,主耶稣所说过的话和做过的事要比圣经上记载的多得多。“耶稣所行的事还有许多;若是一一地都写出来,我想,所写的书,就是世界也容不下了”(约21:25)。然而,所记载的已经足够“叫你们信耶稣是基督,是上帝的儿子,并且叫你们信了祂,就可以因祂的名得生命”(约20:31)。天主教引用《路加福音》中没有结语的那段祷告,而我们引用《马太福音》中有结语的那段祷告。

1.我们祷告的规则和典范(A Rule and Example for our Prayer)

主耶稣赐下这个祷文作为我们祷告的规则和典范,我们祷告的内容和顺序必须与之相一致,也就是说,我们祷告的先后顺序,以及祈求的方式都必须与之一致。但是,我们不必一字不差地重复这个祷告。在有记载的使徒们的祷告中,他们从来没有原原本本地重复这个祷告。我们的确可以用主祷文来祷告,无论是在公众集会上,还是在私下祷告时;然而,我们并非必须这样做。我们一定不要以为,背诵了主祷文之后,我们就发出了比用我们自己的话语更圣洁的祷告。主祷文本身是完全的;但是,祷告的人并不会仅仅因为背诵了主祷文,他的祷告就完全了。如果我们对于每一个祈求,每一个字,没有正确的理解,如果我们对于每一件事没有圣洁的清楚的渴望,却去背诵主祷 文,那么这就是妄称上帝的名。这是在嘲弄上帝,好像我们是在用机械地背诵词句来侍奉上帝,既不明白这些词句的含义,也没有藉着它们表达任何愿望,即使有人认为他是在向上帝祷告也是如此。上帝要的是我们的心灵。祷告是来到上帝面前表达圣洁的愿望,因此我们必须用心灵和诚实祷告。“我要用灵祷告,也要用悟性祷告”(林前14:15)。

为了更好地理解主祷文,我们必须把不同的部分区别开来。人为地把主祷文分成七个部分或时间性的阶段,粗暴地毁灭这篇属灵祷告的原意,是对威严的上帝的神圣话语的无耻歪曲。按照他们的推测,有些事情已经过去了,不必再为之祷告了,而另一些事情是属于将来的,不会在我们这个时代发生。只有一件事与现在有关;然而,究竟是哪件事,却不能确定。那么,对于每个人来说,这里面就找不到什么来满足属灵的需要。但是,我们立刻能够发现这个祷告有三部分:1)称呼;2)祈求;3)结语。祈求部分也可以像下面这样再分:

(1)最突出的事情是所有祈求的共同目的(这是第一个祈求),以及达到这个目的的方式(这些是接下来的五个祈求);或者

(2)我们祈求的前三件事与上帝有关,后三件事与我们自己和邻舍有关。

2.称呼:我们在天上的父(Our Father Which Art in Heaven)

祷告要求我们转向我们要向祂祈求一些事情的那一位。因为我们在祷告中所求的事情除了上帝,谁也不能给予我们,所以恳求者转向上帝,即光明之父,从祂那里得到每一样美善而又完全的恩赐。我们知道上帝是唯一配受敬拜的,我们以最深的谦卑之心跪拜在祂面前,全心全意地渴望这样做。然后我们应该带着极大的崇敬之心来敬拜祂,把尊贵和荣耀献给祂,即使我们不需要向祂求任何东西。但是,因为我们总是需要一些东西,所以我们来到上帝面前,把祂当作我们自己一切身份的源泉,我们所领受的一切的源泉,我们所渴望领受的一切的源泉。我们不要向别的任何人祈求任何事——诚然,我们不应该那样做。当向人求某件事时,我们既是在向上帝 求,也是在向人求,人是上帝之手所使用的器皿,因为人在上帝的统管之下。恳求者坚信上帝是全知的,祂晓得我们的需要和渴望,祂垂听那祷告的恳求者。恳求者认识到上帝是全能的,祂能满足我们所求的——无论满足的方式是否就在附近——是的,单单藉着祂旨意的运作,祂所能做的远远超过我们所求的。恳求者晓得上帝是良善的,不仅善待所有的人,用食物和愉悦填满他们的心:“耶和华善待万民,用祂的慈悲覆庇祂一切所造的”(诗145:9),而且对祂在基督里的儿女们展现了父亲般的无比深沉的慈爱。祂所喜悦的就是善待他们,祂以仁慈为乐。上帝对他们说:“要在患难之日求告我,我必回答你;你要大大张口,我就给你充满;让我听见你的声音,因为它是甜美的”。恳求者晓得上帝是信实的——祂是那位向自己的儿女,即应许的承受者,成就所有应许的,尤其是下面这些应许:“你们奉我的名无论求什么,我必成就”(约14:13);“凡你们祷告祈求的,无论是什么,只要信是得着的,就必得着”(可11:24)。这就是上帝的本性,上帝据此对待祂的儿女。所以,如果恳求者想要蒙主悦纳,能够坦然无惧地祷告,那么他也必须知道主具有这些特性。祷告这个行为表明我们知道主是这样的,因为若非如此,我们不会来到祂的面前。然而,活泼的认识产生活泼的祷告。

恳求者不仅要来到他所认识的这样一位上帝面前,而且还要用一个适合的名称来称呼主,这个称呼或者符合他对上帝的心情,或者适合我们目前的需要,或者符合对于祷告心态的渴望,无论如何,都当以崇敬和信心为特点。圣徒曾经使用过各种称呼,比如“主”,“哦,主上帝我的救恩”,“主我的力量”,“我的上帝”,“鉴察人心的主”,“创造天地的上帝”,以及“哦,圣洁信实的主”。主耶稣在祷告中通常使用“父”和“我的父”这两个称呼,教导我们也用“父”这个名称来称呼上帝。这并非表明我们不能使用其他称呼,因为旧约和新约中的圣徒常常使用其他称呼。然而,“父”这个称呼是最亲切的,最合宜的,最感人的,最可爱的称呼——这个称呼能够使人 产生最大的崇敬和自信。这是主耶稣赐给信徒们的特权:他们可以用“父”来称呼威严的永生的上帝。

3.上帝的三重父性(The Threefold Fatherhood of God)

上帝从不同的方面展现祂的父性。

(1)上帝是父,乃是由于永远的生成,这是指着圣子上帝而说的。“祢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祢”(诗2:7)。

(2)上帝是父,乃是由于创造和保守,这是指着天使和所有人说的。异教徒认为上帝是这样的。亚当这样成为上帝的儿子(路3:38),天使们被称作上帝的众子(伯38:7)。正是从这个观点,我们读到:“我们岂不都是一位父吗?岂不都是一位上帝所造的吗?”(玛2:10);“上帝在祂的圣所作孤儿的父”(诗68:5)。但是,当这样使用时,“父亲”这个称呼却不能带来任何安慰,而是会逐渐带来恐惧,因为人已经堕落远离上帝了,作为罪的后果,上帝已经成为向罪人发怒的复仇者。

(3)上帝是父,乃是由于收纳。上帝已经在永恒中预定了要在某个时间收纳祂的选民为祂的孩子。“预定我们藉着耶稣基督得儿子的名分”(弗1:5)。由于这个预定,上帝重生了他们,赐给他们属灵的生命,使他们因此成为上帝的儿女。“这等人(上帝的儿女)……乃是从上帝生的”(约1:13);“祂按自己的旨意,用真道生了我们”(雅1:18)。上帝把这些人带到祂的圣子耶稣基督那里,赐给他们信心,他们藉着这信心接受主耶稣作他们的救赎和公义,进入到与耶稣签订的属灵婚约之中。他们因此与上帝――新郎的父亲――联合,上帝也因此成为他们的父亲。“凡接待祂的,祂就赐给他们权柄作上帝的儿女”(约1:12);“你们因信基督耶稣都是上帝的儿子”(加3:26)。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想法,主耶稣说:“我要升上去见我的父,也是你们的父”(约20:17)。上帝与基督和信徒们的父是同一位,只不过是从不同的方面来说的。因为信徒们是上帝的儿女,已经领受了使人得儿子名分的圣灵,他们可以大声喊:“阿爸!父!”(罗8:15;加4:6)。这个称呼给信徒带来爱、自由、安慰,以及自信。

4.父亲这个称呼的使用:新旧约中信徒的操练(The Use of the Father Name: The Practice of Believers in both Old and New Testaments)

父亲这个称呼的使用与旧约中信徒的操练并没有很大区别,他们同样能用“父亲”一词来称呼上帝。因为他们也是从上帝生的,在基督里面有信心,有基督的圣灵(诗51:11),受圣灵的引导(诗143:10);上帝是他们的父亲(玛1:6)。“祂岂不是你的父吗”(申32:6)?他们是上帝的儿女:“我养育儿女,将他们养大”(赛1:2);“你们是耶和华你们上帝的儿女”(申14:1)。他们也用“父亲”这个词来称呼上帝:“从今以后,你岂不向我呼求说:‘我父啊,祢是我幼年的恩主’”(耶3:4);“祢却是我们的父。耶和华啊,祢是我们的父”(赛63:16);“耶和华啊,祢现在仍是我们的父”(赛64:8)。因此,这是一个恩典之约中历代所有的信徒都拥有的特权,不仅仅是新约中信徒的特权。当主耶稣教导祂的门徒称呼上帝“父”时,旧约中的命令和仪式仍然是有效的。“父亲”这个词有时是用来表明上帝的本质,即指三位一体的上帝:“……众光之父”(雅1:17);“我们岂不都是一位父吗?”(玛2:10)。“父亲”有时用于有位格的含义,指的是三位一体中的第一位,或者说,指的是以第一位格存在的上帝。因为我们不能从三位一体中分离出一个上帝的位格,孤立地看待祂。但是,我们可以区分本质和位格。这就是我们对于下列经文中“父亲”的理解:“因此,我在父面前屈膝”(弗3:14);“我父是栽培的人”(约15:1)。

问题#1:应该怎样理解主祷文称呼中“父亲”这个词?

回答:此处所指的并不是创造和保守意义上的父亲,也不是指永世生成这个意义上的父亲,而是指收纳这个意义上的父亲,因为恳求者是以孩子的心来到上帝面前。

问题#2:“父亲”这个词一定要从本质或位格的意义上来理解吗?

回答:恳求者被圣灵(即祷告的灵,祂用说不出来的叹息为我们代求)挑旺起来祷告,并由圣灵带领进行祷告,他藉着圣子来到圣父面前,因此他来到以第一位格存在的上帝面前,并不排除圣子和圣灵。我们必须避免试图去理解无法理解的东西,避免把各个位格和上帝的本质分裂开来。这会在一些初信主的人心中产生一些困惑,就仿佛假如三位一体中的一位被呼求得比其他多一些,就会成为对这一位格的注重。此处我们必须从存单纯的心开始,由圣灵带领,藉着作为中保的圣子来到圣父面前,从而以这样的方式敬拜和称呼那独一而永恒的上帝。

主耶稣并没有教导我们只用“父亲”这个词来称呼上帝,而是还加上了相关的物主代词“我们的”-“我们的父”。因为“父亲”这个词适用于藉着信心而被收纳、重生、立婚约、与上帝的儿子主耶稣联合,所以“我们的”这个词一定不能理解成指的是所有的人,而是仅仅指重生的人,是指上帝有信心的儿女。尚未归正的人不是上帝的孩子,所以他也不能用“父亲”这个词来称呼上帝。即使他是上帝所造的,由于创造之工,上帝是他的父亲,但使用“父亲”这个词却不能带给他安慰和自由,使他像信徒那样来到上帝面前,因为罪已经把他和上帝及上帝的恩宠完全隔绝了,使他处于上帝的震怒之下,所以上帝对他而言是烈火和惊骇。除了藉着基督,他无法来到上帝面 前。既然未归正的人没有基督,那么他就不能来到上帝面前,不能用“父亲”这个词来称呼上帝。有信心的恳求者用“我们的”这个词,不仅包括了他自己,还包括了所有的真信徒——那些他认识的以及不认识的。他是上帝教会中的一个成员,上帝是这教会的父亲。“我要作你们的父,你们要作我的儿女”(林后6:18)。因此当他说“我们的父”时,他包括了上帝的整个教会,藉此表明上帝家里每一个成员的爱心,表达了他相信自己在上帝里有份,他得蒙允许称呼上帝为“父”,是上帝家里的一员,已经与所有的圣徒联合了。

问题#3:当我们私下祷告时,我们可以不说“我们的父”,而说“我的父”吗?

回答:主耶稣为我们提供这篇祷告并不是要我们祷告时一字不差的照搬它。当信徒在密室里祷告时,常常是为他自己求,那么他也可以像以利户那样明确地说“我的父”:“愿约伯可以被试验到底(My desire is that Job may be tried unto the end)”(伯34:36)。[1]

问题#4:一个软弱的不能确信上帝是他父亲的信徒必须怎样祷告呢?他可以把“我们的父”这几个字略过去吗?他必须由于受造而认为上帝是他的父吗?他可以用盼望的语气说“哦,你将会是我的父”吗?

回答:当在自己的密室中时,恳求者不必拘泥于主祷文中的词句,他可以用他所知道的属于自己的最好的话语。除了凭着信心献上的祷告,没有祷告是上帝所喜悦的,也不会蒙垂听。然而,信心的本质并不在于确信,而是在于把我们的灵魂交托给耶稣,祂是我们的救赎和公义。恳求者知道除了藉着基督,没有其它的道路能够来到上帝面前。他赞同这条道路,不再渴望其它道路,选择这条道路,他走这条道路时所瞩目的是基督,不管是在内心,还是在行为上。他盼望基督,向基督祷告,渴望基督,接受基督,使自己顺服基督。在这样操练时,他认识到自己憎恶罪,因罪而忧愁,罪使他非常沉重。而且,他渴望在一切的单纯、爱,以及子女般的敬畏中服从主,这也是他所追 求的目标。如果他给这个进行这样操练的人一个总的评估,他会承认这样的人是真信徒,可以自由地称呼上帝“父”。然而,由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黑暗、懒惰、不断犯罪,他不敢称呼上帝是他的父,尽管他认识到自己里面有前面所提及的那些东西。这样的人必须丢开他的疑惑,持守真理,尊敬上帝如父,因为上帝赐给了他这样的状态和这些果子。在祷告中称呼上帝“父亲”,并不是出于确信,而是出于他们的判断和真诚的渴望。是的,这些忧虑和挣扎是生命和信心的证据。因为这样的人不仅爱主耶稣,而且爱祂所有的肢体,爱祂的教会,他把他们包括在自己的祷告中,所以他不仅称呼上帝“父”,“我的父”,而且也称呼“我们的父”。

5.“在天上的”这个短语的重要性(The Significance of the Phrase “Which Art in Heaven”)

主耶稣接下来说:“在天上的”。此处我们必须注意,“天上“(heavens)[2]这个词用的是复数形式,不像在第三个祈求里用的是单数形式。因此,这表明:

第一:“在天上”并不是指一个位置,因为上帝是无限的。祂充满在天地之间,并无限地超越天地。“看哪,天和天上的天,尚且不足祢居住的”(王上8:27)。

第二,“天”也并不是指第三层天,那里是圣天使和得荣的圣徒的居所,是上帝的乐园,是天父的家,是上帝的宝座,是能够得见上帝荣耀的地方。第三个祈求中指的是第三层天,但这里并非如此。这里说到的是“天(复数形式heavens)”,这包括各层天。因此恳求者不能只局限地把这理解成第三层天,而是应该超乎天地万物——其间的一切都从恳求者的心中和眼中消失了,就如同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这使我们认识到上帝是无限的,无比威严的,荣耀的,无所不能的,不可看见的,祂居住在遥不可及的光芒中,祂以光彩为外衣。圣徒的本性和倾向都教他们在祷告中要这样认识上帝,诚心仰望(与位置无关)那不能看见但鉴察一切的上帝。

在这一点上,新旧约中的恳求者之间——耶路撒冷、圣殿、至圣所,以及第三层天中的恳求者之间,没有差别。在旧约时代,也不是必须说:“哦,上帝,祢住在耶路撒冷,在两个基路伯之间”,而我们这些新约时代的圣徒则是直接来到上帝面前说“我们在天上的父”。因为在旧约中,恳求者也是高举他们的心,仰望天上的上帝:“我因仰观,眼睛困倦,耶和华啊”(赛38:14);“我们当诚心向天上的上帝举手祷告”(哀3:41);“坐在天上的主啊,我向祢举目”(诗123:1)。他们祷告祈求上帝从天上垂顾他们:“求祢从天上垂顾,从祢圣洁荣耀的居所观看”(赛63:15),上帝从天上垂听他们的祷告:“必从祂的圣天上应允他”(诗20:6)。在这一点上,旧约中的信徒和新约中的信徒处于同一立足点上,这消除了那种认为在这个教义上旧约和新约有差别的观点。旧约中的信徒祷告时把脸转向耶路撒冷,说:“以色列的牧者啊,……坐在二基路伯上的啊,求祢发出光来”(诗80:1),这一事实表明,在祷告中他们藉着弥赛亚来到上帝面前。他们奉祂的名祷告——祂被描写成坐在基路伯的翅膀所遮蔽的施恩宝座旁。同样,在新约中,当我们奉祂的名祷告时,也单单是藉着那独一的中保来到上帝面前。既然在旧新约中他们都是藉着大祭司耶稣基督——祂在旧约中将要来而在新约中已经来了——献祭来到上帝面前,那么他们都蒙上帝的悦纳和垂听,因为上帝喜悦祂爱子的献祭:“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太17:5)。

6.这个称呼表达自由和崇敬之心(The Address Renders Liberty and Reverence)

主耶稣以神圣的智慧把自由和崇敬之心在这个称呼中结合在一起:“父啊,我们在天(荷兰文用的复数形式the heavens)上的父”。“父”这个词给了我们自由,使我们能以一种亲密的方式来到作为父亲的上帝面前,坦然无惧地向祂表明我们的需要和愿望,并祈求它们能够得到满足。为了避免我们由于这样的亲密而失去对上帝的尊崇和敬畏,我们必须在称呼中加上令人敬畏的定语——“在天上的”。然而,为了避免我们由于上帝至高的威严而惧怕来到上帝面前,我们在称呼中加上“父”这个词。儿女的自由和崇敬必须是密不可分的。最后,我们说“我们的”来表达对于上帝儿女们的爱。

主耶稣这样教导我们在祷告中应当使用一个合宜的称呼。如果我们用一个出于形式或习俗偶然想起来的名称来称呼上帝——缺乏对上帝,对我们自己,以及我们所处的环境的清楚认识——这表明作为一个恳求者,我们缺乏灵性,因为以这样的方式开始祷告是有罪的。我们也一定不要花费时间来考虑该用什么名称来称呼上帝。这通常会使祷告的倾向消失。然而,如果恳求者抛开一切事情,转向上帝,这样的祷告倾向会产生一个合适的称呼——可能是关于上帝的良善、全能、仁慈、真实、圣洁、荣耀、威严——否则我们的需要、敬畏,或焦虑会使我们想起一个合适的称呼,这个称呼会使我们的灵魂进入祷告的状态,或者进一步加强这种心态。但是,如果我们想不起一个特别 的称呼,那么可以自在地遵从主耶稣的命令,用“我们在天上的父”来称呼上帝。

7.信徒来到天父面前(The Believer’s Approach to the Father)

通常,一个专注祷告之心会发出一声叹息,恳求者会以“哦!”开始祷告。如果你跟别人在一起,你必须控制自己,不要让你叹息的声音被别人听到;这会妨碍别人。你也不要做作地发出这样的叹息,因为那是假冒伪善。你也一定不要因为身体的状况而发出叹息,因为那与祷告无关。你也不要假装或者由于习惯而叹息;这属于例行公事,跟祷告毫无关系。相反的,这样的叹息必须是灵魂的声音,必须是来自圣灵的,祂“用说不出来的叹息替我们祷告”(罗8:26)。

(1)有的时候灵魂被忧伤、身体的痛苦,或者灵魂的悲伤胜过,以致于她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但是,她以一声真诚的叹息——用斑鸠的声音——把自己放在那无所不知的上帝面前。这是上帝所喜悦的,主知道圣灵的心意,一定会垂听:“我的鸽子啊……求祢容我得听祢的声音;因为祢的声音柔和”(歌2:14)。

(2)有的时候灵魂是虚空的。她很焦急,渴望祷告,但是心中一片空白,对于某件事的渴望既不活泼,也不能挑旺灵魂。灵魂应当怎么做呢?离开她的密室吗?她不能那样做,因为她知道自己一无所有。如果没有特别的事情,她就会从虚空中发出一声渴望被充满的叹息——一声上帝非常理解的叹息。

(3)有的时候灵魂如此专心地关注一件想得到的属灵之事,对它有如此深刻的认识,她的渴望变得如此强烈,以致于她找不到合适的话语来表达那些难以形容的事情和渴望。所以,她没有别的办法,只能藉着一声叹息,来表达许多言语所不能表达的深意。

(4)有的时候灵魂处于一种罪恶的状态。她渴望来到上帝面前,但是她很羞愧,不敢来到上帝面前,就隐藏起来。可以说,她挣扎着爬到施恩的宝座前,却没有勇气说话。那么她就发出一声安静的叹息,有时伴随着默默的流泪——这是悔过的灵魂的可喜表现。

尽管恳求者在祷告中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的称呼,但是没有什么比说“父”,“我的父”,“我们的父”更甜蜜,更激动人心,更有益的了。当恳求者凭着信心,专心默想“父”这个词,从上帝的观点来看,从自己的观点来看,以及默想这种关系中所包含的一切,就会使灵魂进入一种狂喜的状态,在对上帝的崇敬中浑然忘我。

恳求者看自己就如同是一条虫子,而且是一条里里外外满是罪恶的虫子,如此卑污,可恨,该死,以致于没有人会怜悯地看他一眼。若不是由于上帝的长期忍耐,他早就已经被扔进地狱里了。想一想他已经脱离了永远的灭亡,而大多数并不比他更坏的人却在那里沉沦!除此之外,再想一想他已经被收纳为上帝的孩子——被收纳为上帝的后嗣,与基督一同承受那永远的荣耀!这超过了一切天使和人所能理解的。想一想他可以称呼上帝“父”,“我的父”!

当恳求者专心仰望他可以称之为“父亲”的上帝,想到上帝的威严、荣耀、圣洁、完全时;当他想到那样伟大的上帝在那里使他可以得成全,得满足,在唯一神圣的上帝里得到喜乐时;当他最后想到自己在一切的福益——这是永远都难以理解的——上有份时,这会使恳求者心醉神迷,以致于他的身体和灵魂都不能承受上帝奇妙的慈爱;灵魂会被惊奇和喜乐压倒,他的心灵会完全降服于上帝。

当恳求者反思他与上帝的关系以及上帝与他的关系时,他一定会感叹:“这是耶和华所做的,在我们眼中看为希奇”(诗118:23)。因为,如果上帝是他的父亲,那么上帝已经用永恒的父亲般的爱在爱他了。那么上帝全能的信实的父亲般的眼睛在看顾他,保守他脱离一切凶恶,赐给他身体和灵魂的一切需要,使万事为他效力。同样,当他处于愁苦、缺乏或者死亡的状况中时,上帝对他施以父亲般的温柔和慈爱,怜悯他。上帝就这样使他成为恩典之约中全部恩惠的承受者。所以当他呼求上帝时,上帝会像父亲一样应允他。“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儿女,何况你们在天上的父,岂不更把好东西给求祂的人吗?”(太7:11)。如果主没有立刻赐下你所求的,祂会在最好的时候赐给我们,祂会把对我们有益的东西赐给我们。当祂赐给我们东西时,是出于父亲般的爱;当祂不赐给我们某样东西时,也是出于父亲般的爱。而你——把一切都完全交托给天父,不要惧怕,不要忧虑。作为一个孩子,要荣耀你的天父:敬畏祂,热爱祂,甘心情愿顺服祂,侍奉祂。

看哪,所有的这一切——远远超过我们所能够表达的——都包括在这个称呼里面。所以,凭着信心,专心地使用这个称呼,然后继续进行由下面六个祈求组成的祷告。

8.第一个祈求:愿人都尊祢的名为圣(The First Petition: Hallowed Be Thy Name)

目标刺激工人作工,目标也界定了他将使用的工具,使难以忍受的工具变得容易使用。没有理性的动物,尽管它们不知道目标是什么,却仍被自然本能所驱使,奔向上帝为它们设立的目标,并知道用什么方式达到那个目的。然而,有理性的人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心中明白自己所盼望的是什么。这就成为他想要达到的目标。他所使用的工具的强烈程度,与达到这个目标对于他的必要性,有益的程度,以及渴望的程度成正比。在属世的领域中,这是绝对真实的;在属灵的世界中,这也同样真实。人的懒散或热心的程度,与他对于属灵之事的认识程度和热爱程度成正比。与此相一致,他或者不能使自己与世界分离,或者他很容易舍弃世界,一心一意地决定单单寻求主耶稣,藉着祂称义并成圣,并使主成为他的 生命和喜乐。

我们最终的目标是我们最先考虑,却最后在我们的计划中实施的。最初,人期待一件特别的事情。他追求这件事;他专注于这件事;除此以外,他心中再也没有别的事情。他用以得到这件事情本身的方式,与他所追求的各种目标无关。但是,他对这些方式的使用并不是这件事情的结局;毋宁说,他用已经得到的东西去获取别的东西。以此类推,他再用这个东西去获取别的东西。他一直这样继续下去,直到他得到了他最初想要的东西;到那时,他的活动就终止了。这在属灵的领域内同样适用。这能使你判断出自己在追求目标时是多么真诚或虚假,以及怎样、为何运用那些工具。

9.这个恳求的目标(The Objective of This Petition)

在这个祷告中,主耶稣教导我们应该摆在面前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我们最主要的愿望是什么,我们在其它的几个祈求中所必须盼望和提出的目的是什么。

问题:毫无疑问,我们最终的目标是我们所追求的首要目的,主耶稣在第一个祈求里确立了以荣耀上帝为最终的目标,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渴望其它几个祈求的原因。我们渴慕并追求得赎和救恩(即,对于归正、信心,和圣洁的盼望,其动力不是唯独由于渴慕以荣耀上帝之名为目的),难道不是出于罪恶的自爱吗?是不是我们必须首先领受荣耀上帝的渴慕之心,然后才可以渴慕并追求得赎与救恩呢?是不是唯独当以这种渴慕和目的激励我们去寻求我们的得赎和救恩呢?

回答#1:如果有人把永远的救恩当作自己的目标——没有其它任何更深入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而寻求主耶稣,藉着各种方式,比如向上帝真诚的祷告和恳求、信心的操练、积极抵挡罪、敬虔的操练,达到称义和成圣,那么他的行为就被上述的规则所约束了。救恩是他所追求的主要目标,他使用各种方式来达到这个目标——这就成为了他的最终目标。

回答#2:从实质和顺序上来说,这篇祷告是完美的。人为了能够完美地进行这篇祷告,他自己必须是完美的。然而,在今生没有人是完美的,所以没有人能够做出完美的祷告。那么接下来该做什么呢?因为他的祷告和行为是不完善的,是被罪污染了的,那么为了不犯罪,他就必须避免祷告吗?决非如此,因为假如这样,一切的敬虔就都停止了。然而,他的祷告和行为的确不能被看作是完美的德行。因此他既不能亲近上帝,在上帝面前存在,也不能要求上帝垂听他的祷告。他目标的正确性,他为追求这个目标而进行的活动,是上帝所喜悦的,因为他追求这个目标并积极地仰望基督;他的行为是属灵的,具有属灵的生命力。上帝会垂听这不完美的祷告,不是因为这个祷告本身所具有的价值,而是由于上帝父亲般的慈爱和因 基督所做的补偿而赐下的应许。

回答#3:假如有人还不知道这个最终的目标,也就是荣耀上帝的名,不是由于对此的爱而被激发起来,而仅仅是盼望着自己的救恩和永远的平安,那么他当记念上帝的吩咐。“当恐惧战兢,作成你们得救的工夫”(腓2:12);“我当怎样行才可以得救?”(徒16:30)。救恩是他的目标,使徒告诉了他达到这个目标的蒙恩之道:“当信主耶稣基督,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徒16:31)。一个这样寻求得救,为此目的而竭力悔改相信主耶稣的人,从完全正确的意义上来说并不积极,但是他的行为也不是错误的。他极力追求得救,踏上相信基督的道路,这正是上帝的旨意。当他这样做的时候,他是蒙主悦纳的,主应许要把救恩赐给这样的人。

回答#4:上帝并不是这样带领祂的儿女的:他们先有对荣耀主名的渴慕,惟独因着爱心和对这个目标的追求,使他们寻求救恩,得以悔改并产生信心。我重申,上帝并不是以这种方式带领祂的儿女的。先知和使徒们也从来没有这样带领他们的弟子。以这样的方式教导别人和希望这样带领别人的人,表明他自己只不过是处于属世的状态,并没有找到救恩之路。他就好像是一个瞎子错误地带领来到他面前寻求照顾的人,因为在那条道路上,他们永远也不会得救。如果一个人不从最低的水平开始,他永远也不可能达到最高层次的圣洁。我们并不是从最高的台阶开始,然后走到最低的台阶;相反,我们从最低处开始,渐渐上升到最高处。

回答#5:一个属灵的有智慧的父亲,当他要教孩子读书写字时,他不会先尽力让孩子认识到要荣耀上帝并以此为乐,以便他的孩子会因此受到激励,努力学习怎样读书写字。他知道这超出了孩子智力所及的范围。同样,上帝也按照祂的孩子的理解能力带领他们。上帝先把他们放在最低的台阶上,以便带领他们一步一步地走向高处。一个刚刚蒙恩的人,虽然他的动机并不是渴慕荣耀上帝的名,但他并不反对这样做。毋宁说,他会根据别人向他说明以及他所能理解的程度,他赞同这样做。其实,当他为自己所享有的一切感谢上帝时,他就不时地把荣耀归给上帝。

当我们祷告说“愿人都尊祢的名为圣”时,我们一定不要认为自己是为主而祷告,仿佛我们能够给祂什么,仿佛通过尊祂的名为圣,我们就能增加祂的荣耀似的。这样做是侮辱上帝,因为上帝是完美的,全备的。“也不用人手服侍,好像缺少什么”(徒17:25);“我的好处不在祢以外”(诗16:2);“你为人公义,岂叫全能者喜悦呢?你行为完全,岂能使祂得利呢?”(伯22:3)。人认识上帝,热爱上帝,服侍上帝,赞美上帝,这并不是为了上帝得利,而是为了人自己的益处。他能够这样做是出于上帝的恩典;如果他得蒙允许这样做,并且确实这样做了,这是他今生最高的目标和福益。在第一个祈求的用词中,应当注意:1)宾语:“祢的名”;2)渴望的行为:“被尊为圣”。

10.第一个祈求的宾语(The Object of this Petition)

第一个祈求的宾语是“祢的名”。名字是一个词语,当我们谈到名字的时候,它是用来把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区别开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名字”这个词有时象征一个人。“约有一百二十名”(徒1:15)。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因此有多少个名字就有多少个人。所以,上帝的名字就象征上帝自己。“这以色列妇人的儿子亵渎了圣名,并且咒诅”(利24:11);“祂名叫什么?祂儿子名叫什么?你知道吗?”(箴30:4)。这指的是上帝的本质,祂的存在对你来说是不可理解的,无法表达的。这也可以从下列经文中得到证明:上帝的名是活的(诗20:1),圣经说人当倚靠耶和华的名(赛50:10),侍奉祂的名(番3:9),敬畏祂的名(玛4:2)。有时上帝的名被认为指的是上帝用以称呼自己的名字或者允许我们用来称呼祂的名字——比如耶和华:“我是耶和华,这是我的名”(赛42:8)。上帝的名字也被认为指的是上帝的名声——就像我们提到一个有好名声的人,即见证、尊敬、名声。这也表示与上帝有关。“祢为祢的大名要怎样行呢?”(书7:9)。此处上帝的名代表上帝自己,祂的本质,祂的完全,从某些方面来说,也代表祂的名声。

11.要求的行为(The Mandated Activity)

涉及上帝的名,圣经吩咐我们的行为或活动,都当尊祂的名为圣。因为“尊为圣(to hallow)”这个词包含了各种活动,所以那些对于尊上帝之名为圣只有肤浅认识的人感到很困惑。为了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我们必须注意到,对于“尊为圣”这个词,当它指的是人或事时,与它的宾语是上帝时,我们应该有不同的理解。当人或事是其宾语时,它表示:

(1)与其他一切隔绝,孤立独处。

(2)委身于上帝,合乎上帝所用,顺服于祂的主权和服侍。

(3)准备并使人有资格服侍上帝。因此它指的是光照,重生,在人里面回复上帝的形像,使人圣洁有德行,使人因着圣洁而容光焕发。

(4)圣洁地委身于服侍上帝——一个上帝要求我们完成的使命。有时这归因于上帝,有时这归因于人。

如果这是上帝的作为,那么它表示:

(1)使一个人从其他人中分别出来,以便因他的罪而处罚他。“叫他们等候[3]杀戮的日子”(耶12:3)。

(2)使一个民族与其他的民族分别出来,预备他们,使他们有资格向其他民族施行上帝的审判:“我要预备[4]行毁灭的人,各拿器械攻击你”(耶22:7)。

(3)为上帝的服侍分别出一件事物或一个日子:“我已将你所建的这殿分别为圣”(王上9:3);“所以耶和华赐福与安息日,定为圣日”(出20:11)。

(4)从其他人中分别出一个民族或一个人为上帝所有并服侍他:“以色列中一切头生的都分别为圣归我”(民3:13);“我是叫你们成圣的耶和华”(利20:8)。它也指使一个人适合于侍奉上帝,即改变他,使他圣洁,使他成为属灵的。“用真理使他们成圣”(约17:17);“愿赐平安的上帝亲自使你们全然成圣”(帖前5:23)。上帝也以这种方式使主耶稣分别为圣,使祂因着上帝与人二性的结合以及圣灵的特殊浇灌,配作我们的中保。“……父所分别为圣又差到世间来的……”(约10:36);“……使救他们的元帅因受苦难得以完全”(来2:10)[5]。

当“使成圣(hallowing)”是人的作为时,它指的是:

(1)为了侍奉上帝,分别出——按照上帝的命令——一个日子,一个事物,或者一个人。可以是使一天分别为圣:“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出20:8);可以是使一个事物分别为圣:“用八日的工夫洁净了耶和华的殿”(代下29:17);可以是使一个人成圣:“凡头生的,要分别为圣归我”(出13:2)。

(2)使我们自己分别出来,专心仰望上帝,或者为侍奉上帝预备我们自己。“你们要自洁预备明天”(书7:13);“我们就当洁净自己,除去身体、灵魂一切的污秽,敬畏上帝,得以成圣”(林后7:1)。

并非“使成圣”这个词的所有含义在此都适用。但是,我们把它们都列举出来,因为你需要知道这些,以便你能够避免在这方面的任何困惑,能够更好地理解“使成圣”这个词的含义。这也是一种“使成圣”,它的宾语既不是人,也不是别的什么东西。

此处所提及的“使成圣”的宾语是上帝。有时是指上帝的作为,有时是指人的作为。

12.上帝使自己显为圣(God Hallows Himself)

上帝使自己显为圣:“我要使我的大名显为圣”(结36:23)。上帝在自然之工和恩典之工中都使自己显为圣,向人启示自己是何等的上帝。

首先,上帝在自然之工中使自己显为圣。

(1)当祂启示自己是独一真神时,就使自己显为圣。“我耶和华是创造万物的,是独自铺张诸天的……除我以外再没有真神”(赛44:24,6)。人可以从受造之物中认识到上帝的作为:“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藉着受造之物就可以晓得”(罗1:20)。

(2)当上帝藉着属世的祝福启示自己的良善时,就使自己显为圣。“然而为自己未尝不显出证据来,就如常施恩惠,从天降雨”(徒14:17);“遍地满了祢的丰富”(诗104:24)。

(3)当上帝惩治罪人彰显自己的公义时,就使自己显为圣。甚至连异教徒都认识到了这一点,因为他们当中有人说:“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怀疑,是有一个上帝在统治万有,还是一切事物都是出于偶然。但是,鲁非诺(Rufinus)的刑罚最终打消了我的怀疑,证明了上帝的真实性。他们这些不敬虔之人被高举,是为了能够更彻底地被粉碎。”圣经中常常提到这样的事情,比如下面这两段经文:“西顿哪,我与你为敌,我必在你中间得荣耀。我在你中间施行审判,显为圣的时候,人就知道我是耶和华”(结28:22);“我在法老和他的车辆、马兵上得荣耀的时候,埃及人就知道我是耶和华了”(出14:18)。

(4)当上帝在自己的作为中启示自己不可抵挡的全能时,就使自己显为圣:“其实我叫你存立,是特要向你显我的大能,并要使我的名传遍天下”(出9:16)。也请想一想《但以理书》第4章34至35节:“我便称颂至高者,赞美尊敬活到永远的上帝。祂的权柄是永有的,祂的国存到万代。地上所有的居民,都算为虚无,在天上的万军和世上的居民中,祂都凭自己的意旨行事,无人能拦住祂手,或问祂说:祢做什么呢?”

然而,在恩典之工中,上帝以一种特别的意义使自己显为圣,祂启示自己是:

(1)公义的上帝,祂不能容忍罪不受到刑罚,罪人所犯的罪若是没有得到彻底的刑罚,就不能与祂和好。“上帝设立耶稣作挽回祭,是凭着耶稣的血,藉着人的信,要显明上帝的义”(罗3:25)。

(2)慈爱的上帝:“但到了上帝我们救主的恩赐和祂向人所施的慈爱显明的时候,……祂便救了我们”(多3:4-5)。

(3)智慧的上帝:“为要藉着教会使天上执政的、掌权的,现在得知上帝百般的智慧”(弗3:10)。

(4)信实的上帝:“上帝的应许,不论有多少,在基督都是是的,所以藉着祂也都是实在的,叫上帝因我们得荣耀”(林后1:20)。

(5)信实的上帝:“我指着信实的上帝说,我们向你们所传的道,并没有是而又非的”(林后1:18)。

(6)不变的上帝:“照样,上帝愿意为那承受应许的人格外显明祂的旨意是不更改的,就起誓为证”(来6:17)。所以上帝说:“但我的慈爱必不离开你,我平安的约也不迁移”(赛54:10)。

以这些方式,上帝启示自己的完全,使自己的名显为圣。

13.人分别为圣的方式(The Manner in Which Man Hallows)

人也可以分别为圣,分别为圣的对象可以是自己,其他人,或是各种事物。那么它表示:

(1)为了敬虔的目的把普通的东西分别出来:“凡头生的,都要分别为圣归我”(出13:2);“要为我分派巴拿巴和扫罗”(徒13:2)。

(2)委身上帝,献身上帝,服侍主,或献祭:“我为他们的缘故,自己分别为圣,叫他们也因真理成圣”(约17:19)。下面这些经文指的是这个含义:“先把自己献给主”(林后8:5);“另一个要亲手写归耶和华的,并自称为以色列”(赛44:5)。

(3)预备服侍主:“你当自洁,来与我同吃祭肉”(撒上16:5)。

(4)以圣洁的方式参与主的工作:“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出20:8)。这也包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行为中要敬虔圣洁。“所以你们要成为圣洁,因为我是圣洁的”(利11:44)。

人也要尊上帝为圣。但是,这样的尊为圣并不具有前面所列举的含义,因为上帝是完美的,祂身上不能增减什么。

然而,尊上帝的名为圣包括:

第一,认识并留心查看上帝在何处以及用什么方式使自己的名显为圣——在祂的作为中以及在恩典中,正如我们前面所探讨过的。尊上帝的名为圣的人,必须留心上帝在何处启示祂自己,上帝在其中彰显了何等的完全。“你们来看耶和华的作为”(诗46:8);“凡有智慧的,必在这些事上留心;也必思想耶和华的慈爱”(诗107:43)。

第二,一定要认识上帝是这样的上帝,欢欢喜喜地赞美上帝。“是的,主上帝,全能者啊,祢的判断义哉!诚哉!”(启16:7)。

第三,一定这样荣耀上帝的名,高举上帝的名,赞美上帝的名。“万国啊,你们都当赞美耶和华;万民哪,你们都当颂赞祂。因为祂向我们大施慈爱,耶和华的诚实存到永远”(诗117)。

(1)我们应当用心灵来尊上帝的名为圣:“我的心哪,你要称颂耶和华;凡在我里面的,也要称颂祂的圣名”(诗103:1);“只要心里尊主基督为圣”(彼前3:15);

(2)用口唇来尊上帝的名为圣:“我要默念祢威严的尊荣和祢奇妙的作为”(诗145:5);

(3)用生命和行为来尊主的名为圣:“你们多结果子,我父就因此得荣耀”(约:15:8)。

第四,我们必须向别人表明我们的上帝是多么荣耀的上帝。从圣经和上帝的作为中,从祂的普通护理和特殊护理中,我们都必须指出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上帝彰显了自己的哪一种完全,从而带领他们知道上帝、认识上帝、热爱上帝、荣耀上帝。在每一首诗篇中,大卫都劝勉人们这样做——在《诗篇》第148篇中,大卫劝勉众天使、诸军、君王、首领、审判官、少年人、处女、老年人都要这样做。他鼓励他们所有的人都要赞美上帝,在祂的创造、保守、治理、救赎等一切作为中看见主的荣耀。他在第13和14节中总结性地说到:“愿这些都赞美耶和华的名,因为独有祂的名被尊崇,祂的荣耀在天地之上。祂将祂百姓的角高举,因此祂一切圣民以色列人,就是与祂相近的百姓,都赞美祂。你们要赞美耶和华!”《诗篇》的作者也提到了野兽、飞鸟、大鱼、日头,以及树木。这并不是说他们能够赞美耶和华,而是说它们使人们有理由赞美上帝;他以下面这句话作为《诗篇》这本书的结束语:“凡有气息的,都要赞美耶和华。你们要赞美耶和华!”

14.祷告祈求“愿人都尊祢的名为圣”的含义(The Implication of Praying, “Hallowed Be Thy Name”)

我们还远远没有说明上帝的名是怎样以及藉着什么被尊为圣的。现在继续说明祷告祈求“愿人都尊祢的名为圣”的含义。

首先,这表达了对上帝的强烈的爱,以及对于上帝之名得荣耀被赞美的渴望。“愿那些喜爱祢救恩的常说:‘当尊上帝为大’”(诗70:4)。

其次,这包含了一种认识,即我们和其他所有人都不配让上帝向我们彰显祂自己,哪怕是一点点启示,我们也不配;我们应该为上帝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而欢喜;我们应当开口赞美上帝。当圣天使赞美上帝,彼此呼喊“圣哉!圣哉!圣哉!”时,他们用翅膀遮住了脸(赛6)。亚伯拉罕说:“我虽然是灰尘,还敢对主说话”(创18:27)。由此我们承认,假如上帝允许我们,使我们能够荣耀祂,这是上帝测不透的恩典和慈爱。为这个恩典,我们祷告。

第三,这表明我们承认自己没有能力这样做,以尊上帝的名为圣为自己喜乐的人,发现自己在各方面都很困惑。他的悟性太黯淡了,他的意志太迟钝了,他的情感昏昏欲睡。他既不能开始工作,也无法继续;假如他做什么事情,也不过是他的头脑在工作,而不是他的心灵在工作,所以他总是想要停下来。因此他认识到,自己能够尊上帝的名为圣,一定是出于恩典,所以他说:“主啊,求祢使我嘴唇张开,我的口便传扬赞美祢的话”(诗51:15)。

第四,这表明我们有信心,相信上帝有能力这样做,也愿意把这赐给我们——祂确实赐给我们了。“这百姓是我为自己所造的,好述说我的美德”(赛43:21);“他们被称为公义树,是耶和华所栽的,叫祂得荣耀”(赛61:3)。假如把这赐给恳求者不是主的意愿,主耶稣不会把这些话放在我们口中。

第五,这包含着一个衷心的请求:

(1)上帝将会启示祂的本相;祂是那位治理万有的,从最微小的到最伟大的;祂是那位掌管刑罚和赐给祝福的,祂是那位决定着战争胜负的。“以色列的牧者啊,……求祢发出光来。在以法莲、便雅悯、玛拿西面前施展祢的大能,来救我们。上帝啊,求祢使我们回转,使祢的脸发光”(诗80:1-3);“耶和华啊,祢是伸冤的上帝。伸冤的上帝啊,求祢发出光来”(诗94:1)。

(2)恳求者和其他的人都将会认识并承认上帝,正如祂在圣经和藉着圣灵做的工作中所启示的——正如上帝确实喜欢做的。“恶人……不注意耶和华的威严”(赛26:10);“义人见仇敌遭报就欢喜……因此人必说:‘义人诚然有善报,在地上果然有施行审判的上帝’”(诗58:10-11);“你们就知道我耶和华如此说,也如此成就了”(结37:14)。

(3)恳求者和其他的人——由于认识到了上帝是如此威严、圣洁、荣耀、良善和全能的主——将会在他所行的一切上,热爱上帝,敬畏上帝,服从上帝,赞美上帝;因着这样的心态和渴望,他们开始做每一件事,积极向上,并在这样的心态和渴望中结束,在每一件事上都欢呼:“因为万有都是本于祂,倚靠祂,归于祂。愿荣耀归给祂,直到永远”(罗11:36)。所有的这一切都包含在这句祷告中:“愿人都尊祢的名为圣”。

恳求者强烈地渴望上帝在人们中间得荣耀,认识到自己不配蒙允这样做,因为自己的软弱无法做到这样,他就凭着信心,像小孩子一样把自己摆在上帝面前,来到他在基督里的父亲上帝面前,祷告:“愿祢的作为向祢仆人显现,愿祢的荣耀向他们子孙显明”(诗90:16);“祢的赞美,祢的荣耀,终日必满了我的口”(诗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