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修阅读和实践:第八卷 祷告论 第六十九章 主祷文:解释与应用

弟兄姐妹,朋友们平安!

在纪念耶稣复活后的第一周,开始按他的教导,操练祷告意味着什么呢?这是我们教会门徒训练的祷告范本,让我们做儿女的,能够在基督里荣耀我们在天之父!阿门

第六十九章 主祷文:解释与应用

1.我们祷告的规则和典范

2.称呼:我们在天上的父

3.上帝的三重父性

4.父亲这个称呼的使用:新旧约中信徒的操练

5.“在天上的”这个短语的重要性

6.这个称呼表达自由和崇敬之心

7.信徒来到天父面前

8.第一个祈求:愿人都尊祢的名为圣

9.这个恳求的目标

10.第一个祈求的宾语

11.要求的行为

12.上帝使自己显为圣

13.人分别为圣的方式

14.祷告祈求“愿人都尊祢的名为圣”的含义

15.对于这一祈求的妄用

16.不尊上帝之名为圣的严重后果

17.敬虔之人因没有充分运用这一祈求而受到责备

第六十九章 主祷文:解释与应用

在前一章中,我们已经概括地论及了祷告,探讨了祷告的本质,必需的内在条件,外部因素,必要性,以及益处。现在我们必须告诉恳求者应该为什么事情祷告,以什么顺序祷告。在门徒请求主教导怎样祷告时,主耶稣已经为我们界定了祷告的内容及顺序。这通常被称作“主祷文”,记载在《马太福音》第6章9至13节以及《路加福音》第11章2至4节。《马太福音》中记载了一句结语,而《路加福音》中把它省略了。这并不表明主耶稣没有说这句话,而是表明主的意愿只是要为那些应当祷告祈求的事,提供一个有条理的祷告典范。由于同样的缘由,福音书作者讲述同一件事情时,有的人详细陈述,有的人则简明扼要。这个作者记述了这件事,而那个作者记述了另外的事情,因为当主耶稣说话或者做事时,他们不可能都一起出现在所有的场合。而且,主耶稣所说过的话和做过的事要比圣经上记载的多得多。“耶稣所行的事还有许多;若是一一地都写出来,我想,所写的书,就是世界也容不下了”(约21:25)。然而,所记载的已经足够“叫你们信耶稣是基督,是上帝的儿子,并且叫你们信了祂,就可以因祂的名得生命”(约20:31)。天主教引用《路加福音》中没有结语的那段祷告,而我们引用《马太福音》中有结语的那段祷告。

1.我们祷告的规则和典范(A Rule and Example for our Prayer)

主耶稣赐下这个祷文作为我们祷告的规则和典范,我们祷告的内容和顺序必须与之相一致,也就是说,我们祷告的先后顺序,以及祈求的方式都必须与之一致。但是,我们不必一字不差地重复这个祷告。在有记载的使徒们的祷告中,他们从来没有原原本本地重复这个祷告。我们的确可以用主祷文来祷告,无论是在公众集会上,还是在私下祷告时;然而,我们并非必须这样做。我们一定不要以为,背诵了主祷文之后,我们就发出了比用我们自己的话语更圣洁的祷告。主祷文本身是完全的;但是,祷告的人并不会仅仅因为背诵了主祷文,他的祷告就完全了。如果我们对于每一个祈求,每一个字,没有正确的理解,如果我们对于每一件事没有圣洁的清楚的渴望,却去背诵主祷 文,那么这就是妄称上帝的名。这是在嘲弄上帝,好像我们是在用机械地背诵词句来侍奉上帝,既不明白这些词句的含义,也没有藉着它们表达任何愿望,即使有人认为他是在向上帝祷告也是如此。上帝要的是我们的心灵。祷告是来到上帝面前表达圣洁的愿望,因此我们必须用心灵和诚实祷告。“我要用灵祷告,也要用悟性祷告”(林前14:15)。

为了更好地理解主祷文,我们必须把不同的部分区别开来。人为地把主祷文分成七个部分或时间性的阶段,粗暴地毁灭这篇属灵祷告的原意,是对威严的上帝的神圣话语的无耻歪曲。按照他们的推测,有些事情已经过去了,不必再为之祷告了,而另一些事情是属于将来的,不会在我们这个时代发生。只有一件事与现在有关;然而,究竟是哪件事,却不能确定。那么,对于每个人来说,这里面就找不到什么来满足属灵的需要。但是,我们立刻能够发现这个祷告有三部分:1)称呼;2)祈求;3)结语。祈求部分也可以像下面这样再分:

(1)最突出的事情是所有祈求的共同目的(这是第一个祈求),以及达到这个目的的方式(这些是接下来的五个祈求);或者

(2)我们祈求的前三件事与上帝有关,后三件事与我们自己和邻舍有关。

2.称呼:我们在天上的父(Our Father Which Art in Heaven)

祷告要求我们转向我们要向祂祈求一些事情的那一位。因为我们在祷告中所求的事情除了上帝,谁也不能给予我们,所以恳求者转向上帝,即光明之父,从祂那里得到每一样美善而又完全的恩赐。我们知道上帝是唯一配受敬拜的,我们以最深的谦卑之心跪拜在祂面前,全心全意地渴望这样做。然后我们应该带着极大的崇敬之心来敬拜祂,把尊贵和荣耀献给祂,即使我们不需要向祂求任何东西。但是,因为我们总是需要一些东西,所以我们来到上帝面前,把祂当作我们自己一切身份的源泉,我们所领受的一切的源泉,我们所渴望领受的一切的源泉。我们不要向别的任何人祈求任何事——诚然,我们不应该那样做。当向人求某件事时,我们既是在向上帝 求,也是在向人求,人是上帝之手所使用的器皿,因为人在上帝的统管之下。恳求者坚信上帝是全知的,祂晓得我们的需要和渴望,祂垂听那祷告的恳求者。恳求者认识到上帝是全能的,祂能满足我们所求的——无论满足的方式是否就在附近——是的,单单藉着祂旨意的运作,祂所能做的远远超过我们所求的。恳求者晓得上帝是良善的,不仅善待所有的人,用食物和愉悦填满他们的心:“耶和华善待万民,用祂的慈悲覆庇祂一切所造的”(诗145:9),而且对祂在基督里的儿女们展现了父亲般的无比深沉的慈爱。祂所喜悦的就是善待他们,祂以仁慈为乐。上帝对他们说:“要在患难之日求告我,我必回答你;你要大大张口,我就给你充满;让我听见你的声音,因为它是甜美的”。恳求者晓得上帝是信实的——祂是那位向自己的儿女,即应许的承受者,成就所有应许的,尤其是下面这些应许:“你们奉我的名无论求什么,我必成就”(约14:13);“凡你们祷告祈求的,无论是什么,只要信是得着的,就必得着”(可11:24)。这就是上帝的本性,上帝据此对待祂的儿女。所以,如果恳求者想要蒙主悦纳,能够坦然无惧地祷告,那么他也必须知道主具有这些特性。祷告这个行为表明我们知道主是这样的,因为若非如此,我们不会来到祂的面前。然而,活泼的认识产生活泼的祷告。

恳求者不仅要来到他所认识的这样一位上帝面前,而且还要用一个适合的名称来称呼主,这个称呼或者符合他对上帝的心情,或者适合我们目前的需要,或者符合对于祷告心态的渴望,无论如何,都当以崇敬和信心为特点。圣徒曾经使用过各种称呼,比如“主”,“哦,主上帝我的救恩”,“主我的力量”,“我的上帝”,“鉴察人心的主”,“创造天地的上帝”,以及“哦,圣洁信实的主”。主耶稣在祷告中通常使用“父”和“我的父”这两个称呼,教导我们也用“父”这个名称来称呼上帝。这并非表明我们不能使用其他称呼,因为旧约和新约中的圣徒常常使用其他称呼。然而,“父”这个称呼是最亲切的,最合宜的,最感人的,最可爱的称呼——这个称呼能够使人 产生最大的崇敬和自信。这是主耶稣赐给信徒们的特权:他们可以用“父”来称呼威严的永生的上帝。

3.上帝的三重父性(The Threefold Fatherhood of God)

上帝从不同的方面展现祂的父性。

(1)上帝是父,乃是由于永远的生成,这是指着圣子上帝而说的。“祢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祢”(诗2:7)。

(2)上帝是父,乃是由于创造和保守,这是指着天使和所有人说的。异教徒认为上帝是这样的。亚当这样成为上帝的儿子(路3:38),天使们被称作上帝的众子(伯38:7)。正是从这个观点,我们读到:“我们岂不都是一位父吗?岂不都是一位上帝所造的吗?”(玛2:10);“上帝在祂的圣所作孤儿的父”(诗68:5)。但是,当这样使用时,“父亲”这个称呼却不能带来任何安慰,而是会逐渐带来恐惧,因为人已经堕落远离上帝了,作为罪的后果,上帝已经成为向罪人发怒的复仇者。

(3)上帝是父,乃是由于收纳。上帝已经在永恒中预定了要在某个时间收纳祂的选民为祂的孩子。“预定我们藉着耶稣基督得儿子的名分”(弗1:5)。由于这个预定,上帝重生了他们,赐给他们属灵的生命,使他们因此成为上帝的儿女。“这等人(上帝的儿女)……乃是从上帝生的”(约1:13);“祂按自己的旨意,用真道生了我们”(雅1:18)。上帝把这些人带到祂的圣子耶稣基督那里,赐给他们信心,他们藉着这信心接受主耶稣作他们的救赎和公义,进入到与耶稣签订的属灵婚约之中。他们因此与上帝――新郎的父亲――联合,上帝也因此成为他们的父亲。“凡接待祂的,祂就赐给他们权柄作上帝的儿女”(约1:12);“你们因信基督耶稣都是上帝的儿子”(加3:26)。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想法,主耶稣说:“我要升上去见我的父,也是你们的父”(约20:17)。上帝与基督和信徒们的父是同一位,只不过是从不同的方面来说的。因为信徒们是上帝的儿女,已经领受了使人得儿子名分的圣灵,他们可以大声喊:“阿爸!父!”(罗8:15;加4:6)。这个称呼给信徒带来爱、自由、安慰,以及自信。

4.父亲这个称呼的使用:新旧约中信徒的操练(The Use of the Father Name: The Practice of Believers in both Old and New Testaments)

父亲这个称呼的使用与旧约中信徒的操练并没有很大区别,他们同样能用“父亲”一词来称呼上帝。因为他们也是从上帝生的,在基督里面有信心,有基督的圣灵(诗51:11),受圣灵的引导(诗143:10);上帝是他们的父亲(玛1:6)。“祂岂不是你的父吗”(申32:6)?他们是上帝的儿女:“我养育儿女,将他们养大”(赛1:2);“你们是耶和华你们上帝的儿女”(申14:1)。他们也用“父亲”这个词来称呼上帝:“从今以后,你岂不向我呼求说:‘我父啊,祢是我幼年的恩主’”(耶3:4);“祢却是我们的父。耶和华啊,祢是我们的父”(赛63:16);“耶和华啊,祢现在仍是我们的父”(赛64:8)。因此,这是一个恩典之约中历代所有的信徒都拥有的特权,不仅仅是新约中信徒的特权。当主耶稣教导祂的门徒称呼上帝“父”时,旧约中的命令和仪式仍然是有效的。“父亲”这个词有时是用来表明上帝的本质,即指三位一体的上帝:“……众光之父”(雅1:17);“我们岂不都是一位父吗?”(玛2:10)。“父亲”有时用于有位格的含义,指的是三位一体中的第一位,或者说,指的是以第一位格存在的上帝。因为我们不能从三位一体中分离出一个上帝的位格,孤立地看待祂。但是,我们可以区分本质和位格。这就是我们对于下列经文中“父亲”的理解:“因此,我在父面前屈膝”(弗3:14);“我父是栽培的人”(约15:1)。

问题#1:应该怎样理解主祷文称呼中“父亲”这个词?

回答:此处所指的并不是创造和保守意义上的父亲,也不是指永世生成这个意义上的父亲,而是指收纳这个意义上的父亲,因为恳求者是以孩子的心来到上帝面前。

问题#2:“父亲”这个词一定要从本质或位格的意义上来理解吗?

回答:恳求者被圣灵(即祷告的灵,祂用说不出来的叹息为我们代求)挑旺起来祷告,并由圣灵带领进行祷告,他藉着圣子来到圣父面前,因此他来到以第一位格存在的上帝面前,并不排除圣子和圣灵。我们必须避免试图去理解无法理解的东西,避免把各个位格和上帝的本质分裂开来。这会在一些初信主的人心中产生一些困惑,就仿佛假如三位一体中的一位被呼求得比其他多一些,就会成为对这一位格的注重。此处我们必须从存单纯的心开始,由圣灵带领,藉着作为中保的圣子来到圣父面前,从而以这样的方式敬拜和称呼那独一而永恒的上帝。

主耶稣并没有教导我们只用“父亲”这个词来称呼上帝,而是还加上了相关的物主代词“我们的”-“我们的父”。因为“父亲”这个词适用于藉着信心而被收纳、重生、立婚约、与上帝的儿子主耶稣联合,所以“我们的”这个词一定不能理解成指的是所有的人,而是仅仅指重生的人,是指上帝有信心的儿女。尚未归正的人不是上帝的孩子,所以他也不能用“父亲”这个词来称呼上帝。即使他是上帝所造的,由于创造之工,上帝是他的父亲,但使用“父亲”这个词却不能带给他安慰和自由,使他像信徒那样来到上帝面前,因为罪已经把他和上帝及上帝的恩宠完全隔绝了,使他处于上帝的震怒之下,所以上帝对他而言是烈火和惊骇。除了藉着基督,他无法来到上帝面 前。既然未归正的人没有基督,那么他就不能来到上帝面前,不能用“父亲”这个词来称呼上帝。有信心的恳求者用“我们的”这个词,不仅包括了他自己,还包括了所有的真信徒——那些他认识的以及不认识的。他是上帝教会中的一个成员,上帝是这教会的父亲。“我要作你们的父,你们要作我的儿女”(林后6:18)。因此当他说“我们的父”时,他包括了上帝的整个教会,藉此表明上帝家里每一个成员的爱心,表达了他相信自己在上帝里有份,他得蒙允许称呼上帝为“父”,是上帝家里的一员,已经与所有的圣徒联合了。

问题#3:当我们私下祷告时,我们可以不说“我们的父”,而说“我的父”吗?

回答:主耶稣为我们提供这篇祷告并不是要我们祷告时一字不差的照搬它。当信徒在密室里祷告时,常常是为他自己求,那么他也可以像以利户那样明确地说“我的父”:“愿约伯可以被试验到底(My desire is that Job may be tried unto the end)”(伯34:36)。[1]

问题#4:一个软弱的不能确信上帝是他父亲的信徒必须怎样祷告呢?他可以把“我们的父”这几个字略过去吗?他必须由于受造而认为上帝是他的父吗?他可以用盼望的语气说“哦,你将会是我的父”吗?

回答:当在自己的密室中时,恳求者不必拘泥于主祷文中的词句,他可以用他所知道的属于自己的最好的话语。除了凭着信心献上的祷告,没有祷告是上帝所喜悦的,也不会蒙垂听。然而,信心的本质并不在于确信,而是在于把我们的灵魂交托给耶稣,祂是我们的救赎和公义。恳求者知道除了藉着基督,没有其它的道路能够来到上帝面前。他赞同这条道路,不再渴望其它道路,选择这条道路,他走这条道路时所瞩目的是基督,不管是在内心,还是在行为上。他盼望基督,向基督祷告,渴望基督,接受基督,使自己顺服基督。在这样操练时,他认识到自己憎恶罪,因罪而忧愁,罪使他非常沉重。而且,他渴望在一切的单纯、爱,以及子女般的敬畏中服从主,这也是他所追 求的目标。如果他给这个进行这样操练的人一个总的评估,他会承认这样的人是真信徒,可以自由地称呼上帝“父”。然而,由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黑暗、懒惰、不断犯罪,他不敢称呼上帝是他的父,尽管他认识到自己里面有前面所提及的那些东西。这样的人必须丢开他的疑惑,持守真理,尊敬上帝如父,因为上帝赐给了他这样的状态和这些果子。在祷告中称呼上帝“父亲”,并不是出于确信,而是出于他们的判断和真诚的渴望。是的,这些忧虑和挣扎是生命和信心的证据。因为这样的人不仅爱主耶稣,而且爱祂所有的肢体,爱祂的教会,他把他们包括在自己的祷告中,所以他不仅称呼上帝“父”,“我的父”,而且也称呼“我们的父”。

5.“在天上的”这个短语的重要性(The Significance of the Phrase “Which Art in Heaven”)

主耶稣接下来说:“在天上的”。此处我们必须注意,“天上“(heavens)[2]这个词用的是复数形式,不像在第三个祈求里用的是单数形式。因此,这表明:

第一:“在天上”并不是指一个位置,因为上帝是无限的。祂充满在天地之间,并无限地超越天地。“看哪,天和天上的天,尚且不足祢居住的”(王上8:27)。

第二,“天”也并不是指第三层天,那里是圣天使和得荣的圣徒的居所,是上帝的乐园,是天父的家,是上帝的宝座,是能够得见上帝荣耀的地方。第三个祈求中指的是第三层天,但这里并非如此。这里说到的是“天(复数形式heavens)”,这包括各层天。因此恳求者不能只局限地把这理解成第三层天,而是应该超乎天地万物——其间的一切都从恳求者的心中和眼中消失了,就如同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这使我们认识到上帝是无限的,无比威严的,荣耀的,无所不能的,不可看见的,祂居住在遥不可及的光芒中,祂以光彩为外衣。圣徒的本性和倾向都教他们在祷告中要这样认识上帝,诚心仰望(与位置无关)那不能看见但鉴察一切的上帝。

在这一点上,新旧约中的恳求者之间——耶路撒冷、圣殿、至圣所,以及第三层天中的恳求者之间,没有差别。在旧约时代,也不是必须说:“哦,上帝,祢住在耶路撒冷,在两个基路伯之间”,而我们这些新约时代的圣徒则是直接来到上帝面前说“我们在天上的父”。因为在旧约中,恳求者也是高举他们的心,仰望天上的上帝:“我因仰观,眼睛困倦,耶和华啊”(赛38:14);“我们当诚心向天上的上帝举手祷告”(哀3:41);“坐在天上的主啊,我向祢举目”(诗123:1)。他们祷告祈求上帝从天上垂顾他们:“求祢从天上垂顾,从祢圣洁荣耀的居所观看”(赛63:15),上帝从天上垂听他们的祷告:“必从祂的圣天上应允他”(诗20:6)。在这一点上,旧约中的信徒和新约中的信徒处于同一立足点上,这消除了那种认为在这个教义上旧约和新约有差别的观点。旧约中的信徒祷告时把脸转向耶路撒冷,说:“以色列的牧者啊,……坐在二基路伯上的啊,求祢发出光来”(诗80:1),这一事实表明,在祷告中他们藉着弥赛亚来到上帝面前。他们奉祂的名祷告——祂被描写成坐在基路伯的翅膀所遮蔽的施恩宝座旁。同样,在新约中,当我们奉祂的名祷告时,也单单是藉着那独一的中保来到上帝面前。既然在旧新约中他们都是藉着大祭司耶稣基督——祂在旧约中将要来而在新约中已经来了——献祭来到上帝面前,那么他们都蒙上帝的悦纳和垂听,因为上帝喜悦祂爱子的献祭:“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太17:5)。

6.这个称呼表达自由和崇敬之心(The Address Renders Liberty and Reverence)

主耶稣以神圣的智慧把自由和崇敬之心在这个称呼中结合在一起:“父啊,我们在天(荷兰文用的复数形式the heavens)上的父”。“父”这个词给了我们自由,使我们能以一种亲密的方式来到作为父亲的上帝面前,坦然无惧地向祂表明我们的需要和愿望,并祈求它们能够得到满足。为了避免我们由于这样的亲密而失去对上帝的尊崇和敬畏,我们必须在称呼中加上令人敬畏的定语——“在天上的”。然而,为了避免我们由于上帝至高的威严而惧怕来到上帝面前,我们在称呼中加上“父”这个词。儿女的自由和崇敬必须是密不可分的。最后,我们说“我们的”来表达对于上帝儿女们的爱。

主耶稣这样教导我们在祷告中应当使用一个合宜的称呼。如果我们用一个出于形式或习俗偶然想起来的名称来称呼上帝——缺乏对上帝,对我们自己,以及我们所处的环境的清楚认识——这表明作为一个恳求者,我们缺乏灵性,因为以这样的方式开始祷告是有罪的。我们也一定不要花费时间来考虑该用什么名称来称呼上帝。这通常会使祷告的倾向消失。然而,如果恳求者抛开一切事情,转向上帝,这样的祷告倾向会产生一个合适的称呼——可能是关于上帝的良善、全能、仁慈、真实、圣洁、荣耀、威严——否则我们的需要、敬畏,或焦虑会使我们想起一个合适的称呼,这个称呼会使我们的灵魂进入祷告的状态,或者进一步加强这种心态。但是,如果我们想不起一个特别 的称呼,那么可以自在地遵从主耶稣的命令,用“我们在天上的父”来称呼上帝。

7.信徒来到天父面前(The Believer’s Approach to the Father)

通常,一个专注祷告之心会发出一声叹息,恳求者会以“哦!”开始祷告。如果你跟别人在一起,你必须控制自己,不要让你叹息的声音被别人听到;这会妨碍别人。你也不要做作地发出这样的叹息,因为那是假冒伪善。你也一定不要因为身体的状况而发出叹息,因为那与祷告无关。你也不要假装或者由于习惯而叹息;这属于例行公事,跟祷告毫无关系。相反的,这样的叹息必须是灵魂的声音,必须是来自圣灵的,祂“用说不出来的叹息替我们祷告”(罗8:26)。

(1)有的时候灵魂被忧伤、身体的痛苦,或者灵魂的悲伤胜过,以致于她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但是,她以一声真诚的叹息——用斑鸠的声音——把自己放在那无所不知的上帝面前。这是上帝所喜悦的,主知道圣灵的心意,一定会垂听:“我的鸽子啊……求祢容我得听祢的声音;因为祢的声音柔和”(歌2:14)。

(2)有的时候灵魂是虚空的。她很焦急,渴望祷告,但是心中一片空白,对于某件事的渴望既不活泼,也不能挑旺灵魂。灵魂应当怎么做呢?离开她的密室吗?她不能那样做,因为她知道自己一无所有。如果没有特别的事情,她就会从虚空中发出一声渴望被充满的叹息——一声上帝非常理解的叹息。

(3)有的时候灵魂如此专心地关注一件想得到的属灵之事,对它有如此深刻的认识,她的渴望变得如此强烈,以致于她找不到合适的话语来表达那些难以形容的事情和渴望。所以,她没有别的办法,只能藉着一声叹息,来表达许多言语所不能表达的深意。

(4)有的时候灵魂处于一种罪恶的状态。她渴望来到上帝面前,但是她很羞愧,不敢来到上帝面前,就隐藏起来。可以说,她挣扎着爬到施恩的宝座前,却没有勇气说话。那么她就发出一声安静的叹息,有时伴随着默默的流泪——这是悔过的灵魂的可喜表现。

尽管恳求者在祷告中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的称呼,但是没有什么比说“父”,“我的父”,“我们的父”更甜蜜,更激动人心,更有益的了。当恳求者凭着信心,专心默想“父”这个词,从上帝的观点来看,从自己的观点来看,以及默想这种关系中所包含的一切,就会使灵魂进入一种狂喜的状态,在对上帝的崇敬中浑然忘我。

恳求者看自己就如同是一条虫子,而且是一条里里外外满是罪恶的虫子,如此卑污,可恨,该死,以致于没有人会怜悯地看他一眼。若不是由于上帝的长期忍耐,他早就已经被扔进地狱里了。想一想他已经脱离了永远的灭亡,而大多数并不比他更坏的人却在那里沉沦!除此之外,再想一想他已经被收纳为上帝的孩子——被收纳为上帝的后嗣,与基督一同承受那永远的荣耀!这超过了一切天使和人所能理解的。想一想他可以称呼上帝“父”,“我的父”!

当恳求者专心仰望他可以称之为“父亲”的上帝,想到上帝的威严、荣耀、圣洁、完全时;当他想到那样伟大的上帝在那里使他可以得成全,得满足,在唯一神圣的上帝里得到喜乐时;当他最后想到自己在一切的福益——这是永远都难以理解的——上有份时,这会使恳求者心醉神迷,以致于他的身体和灵魂都不能承受上帝奇妙的慈爱;灵魂会被惊奇和喜乐压倒,他的心灵会完全降服于上帝。

当恳求者反思他与上帝的关系以及上帝与他的关系时,他一定会感叹:“这是耶和华所做的,在我们眼中看为希奇”(诗118:23)。因为,如果上帝是他的父亲,那么上帝已经用永恒的父亲般的爱在爱他了。那么上帝全能的信实的父亲般的眼睛在看顾他,保守他脱离一切凶恶,赐给他身体和灵魂的一切需要,使万事为他效力。同样,当他处于愁苦、缺乏或者死亡的状况中时,上帝对他施以父亲般的温柔和慈爱,怜悯他。上帝就这样使他成为恩典之约中全部恩惠的承受者。所以当他呼求上帝时,上帝会像父亲一样应允他。“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儿女,何况你们在天上的父,岂不更把好东西给求祂的人吗?”(太7:11)。如果主没有立刻赐下你所求的,祂会在最好的时候赐给我们,祂会把对我们有益的东西赐给我们。当祂赐给我们东西时,是出于父亲般的爱;当祂不赐给我们某样东西时,也是出于父亲般的爱。而你——把一切都完全交托给天父,不要惧怕,不要忧虑。作为一个孩子,要荣耀你的天父:敬畏祂,热爱祂,甘心情愿顺服祂,侍奉祂。

看哪,所有的这一切——远远超过我们所能够表达的——都包括在这个称呼里面。所以,凭着信心,专心地使用这个称呼,然后继续进行由下面六个祈求组成的祷告。

8.第一个祈求:愿人都尊祢的名为圣(The First Petition: Hallowed Be Thy Name)

目标刺激工人作工,目标也界定了他将使用的工具,使难以忍受的工具变得容易使用。没有理性的动物,尽管它们不知道目标是什么,却仍被自然本能所驱使,奔向上帝为它们设立的目标,并知道用什么方式达到那个目的。然而,有理性的人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心中明白自己所盼望的是什么。这就成为他想要达到的目标。他所使用的工具的强烈程度,与达到这个目标对于他的必要性,有益的程度,以及渴望的程度成正比。在属世的领域中,这是绝对真实的;在属灵的世界中,这也同样真实。人的懒散或热心的程度,与他对于属灵之事的认识程度和热爱程度成正比。与此相一致,他或者不能使自己与世界分离,或者他很容易舍弃世界,一心一意地决定单单寻求主耶稣,藉着祂称义并成圣,并使主成为他的 生命和喜乐。

我们最终的目标是我们最先考虑,却最后在我们的计划中实施的。最初,人期待一件特别的事情。他追求这件事;他专注于这件事;除此以外,他心中再也没有别的事情。他用以得到这件事情本身的方式,与他所追求的各种目标无关。但是,他对这些方式的使用并不是这件事情的结局;毋宁说,他用已经得到的东西去获取别的东西。以此类推,他再用这个东西去获取别的东西。他一直这样继续下去,直到他得到了他最初想要的东西;到那时,他的活动就终止了。这在属灵的领域内同样适用。这能使你判断出自己在追求目标时是多么真诚或虚假,以及怎样、为何运用那些工具。

9.这个恳求的目标(The Objective of This Petition)

在这个祷告中,主耶稣教导我们应该摆在面前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我们最主要的愿望是什么,我们在其它的几个祈求中所必须盼望和提出的目的是什么。

问题:毫无疑问,我们最终的目标是我们所追求的首要目的,主耶稣在第一个祈求里确立了以荣耀上帝为最终的目标,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渴望其它几个祈求的原因。我们渴慕并追求得赎和救恩(即,对于归正、信心,和圣洁的盼望,其动力不是唯独由于渴慕以荣耀上帝之名为目的),难道不是出于罪恶的自爱吗?是不是我们必须首先领受荣耀上帝的渴慕之心,然后才可以渴慕并追求得赎与救恩呢?是不是唯独当以这种渴慕和目的激励我们去寻求我们的得赎和救恩呢?

回答#1:如果有人把永远的救恩当作自己的目标——没有其它任何更深入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而寻求主耶稣,藉着各种方式,比如向上帝真诚的祷告和恳求、信心的操练、积极抵挡罪、敬虔的操练,达到称义和成圣,那么他的行为就被上述的规则所约束了。救恩是他所追求的主要目标,他使用各种方式来达到这个目标——这就成为了他的最终目标。

回答#2:从实质和顺序上来说,这篇祷告是完美的。人为了能够完美地进行这篇祷告,他自己必须是完美的。然而,在今生没有人是完美的,所以没有人能够做出完美的祷告。那么接下来该做什么呢?因为他的祷告和行为是不完善的,是被罪污染了的,那么为了不犯罪,他就必须避免祷告吗?决非如此,因为假如这样,一切的敬虔就都停止了。然而,他的祷告和行为的确不能被看作是完美的德行。因此他既不能亲近上帝,在上帝面前存在,也不能要求上帝垂听他的祷告。他目标的正确性,他为追求这个目标而进行的活动,是上帝所喜悦的,因为他追求这个目标并积极地仰望基督;他的行为是属灵的,具有属灵的生命力。上帝会垂听这不完美的祷告,不是因为这个祷告本身所具有的价值,而是由于上帝父亲般的慈爱和因 基督所做的补偿而赐下的应许。

回答#3:假如有人还不知道这个最终的目标,也就是荣耀上帝的名,不是由于对此的爱而被激发起来,而仅仅是盼望着自己的救恩和永远的平安,那么他当记念上帝的吩咐。“当恐惧战兢,作成你们得救的工夫”(腓2:12);“我当怎样行才可以得救?”(徒16:30)。救恩是他的目标,使徒告诉了他达到这个目标的蒙恩之道:“当信主耶稣基督,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徒16:31)。一个这样寻求得救,为此目的而竭力悔改相信主耶稣的人,从完全正确的意义上来说并不积极,但是他的行为也不是错误的。他极力追求得救,踏上相信基督的道路,这正是上帝的旨意。当他这样做的时候,他是蒙主悦纳的,主应许要把救恩赐给这样的人。

回答#4:上帝并不是这样带领祂的儿女的:他们先有对荣耀主名的渴慕,惟独因着爱心和对这个目标的追求,使他们寻求救恩,得以悔改并产生信心。我重申,上帝并不是以这种方式带领祂的儿女的。先知和使徒们也从来没有这样带领他们的弟子。以这样的方式教导别人和希望这样带领别人的人,表明他自己只不过是处于属世的状态,并没有找到救恩之路。他就好像是一个瞎子错误地带领来到他面前寻求照顾的人,因为在那条道路上,他们永远也不会得救。如果一个人不从最低的水平开始,他永远也不可能达到最高层次的圣洁。我们并不是从最高的台阶开始,然后走到最低的台阶;相反,我们从最低处开始,渐渐上升到最高处。

回答#5:一个属灵的有智慧的父亲,当他要教孩子读书写字时,他不会先尽力让孩子认识到要荣耀上帝并以此为乐,以便他的孩子会因此受到激励,努力学习怎样读书写字。他知道这超出了孩子智力所及的范围。同样,上帝也按照祂的孩子的理解能力带领他们。上帝先把他们放在最低的台阶上,以便带领他们一步一步地走向高处。一个刚刚蒙恩的人,虽然他的动机并不是渴慕荣耀上帝的名,但他并不反对这样做。毋宁说,他会根据别人向他说明以及他所能理解的程度,他赞同这样做。其实,当他为自己所享有的一切感谢上帝时,他就不时地把荣耀归给上帝。

当我们祷告说“愿人都尊祢的名为圣”时,我们一定不要认为自己是为主而祷告,仿佛我们能够给祂什么,仿佛通过尊祂的名为圣,我们就能增加祂的荣耀似的。这样做是侮辱上帝,因为上帝是完美的,全备的。“也不用人手服侍,好像缺少什么”(徒17:25);“我的好处不在祢以外”(诗16:2);“你为人公义,岂叫全能者喜悦呢?你行为完全,岂能使祂得利呢?”(伯22:3)。人认识上帝,热爱上帝,服侍上帝,赞美上帝,这并不是为了上帝得利,而是为了人自己的益处。他能够这样做是出于上帝的恩典;如果他得蒙允许这样做,并且确实这样做了,这是他今生最高的目标和福益。在第一个祈求的用词中,应当注意:1)宾语:“祢的名”;2)渴望的行为:“被尊为圣”。

10.第一个祈求的宾语(The Object of this Petition)

第一个祈求的宾语是“祢的名”。名字是一个词语,当我们谈到名字的时候,它是用来把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区别开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名字”这个词有时象征一个人。“约有一百二十名”(徒1:15)。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因此有多少个名字就有多少个人。所以,上帝的名字就象征上帝自己。“这以色列妇人的儿子亵渎了圣名,并且咒诅”(利24:11);“祂名叫什么?祂儿子名叫什么?你知道吗?”(箴30:4)。这指的是上帝的本质,祂的存在对你来说是不可理解的,无法表达的。这也可以从下列经文中得到证明:上帝的名是活的(诗20:1),圣经说人当倚靠耶和华的名(赛50:10),侍奉祂的名(番3:9),敬畏祂的名(玛4:2)。有时上帝的名被认为指的是上帝用以称呼自己的名字或者允许我们用来称呼祂的名字——比如耶和华:“我是耶和华,这是我的名”(赛42:8)。上帝的名字也被认为指的是上帝的名声——就像我们提到一个有好名声的人,即见证、尊敬、名声。这也表示与上帝有关。“祢为祢的大名要怎样行呢?”(书7:9)。此处上帝的名代表上帝自己,祂的本质,祂的完全,从某些方面来说,也代表祂的名声。

11.要求的行为(The Mandated Activity)

涉及上帝的名,圣经吩咐我们的行为或活动,都当尊祂的名为圣。因为“尊为圣(to hallow)”这个词包含了各种活动,所以那些对于尊上帝之名为圣只有肤浅认识的人感到很困惑。为了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我们必须注意到,对于“尊为圣”这个词,当它指的是人或事时,与它的宾语是上帝时,我们应该有不同的理解。当人或事是其宾语时,它表示:

(1)与其他一切隔绝,孤立独处。

(2)委身于上帝,合乎上帝所用,顺服于祂的主权和服侍。

(3)准备并使人有资格服侍上帝。因此它指的是光照,重生,在人里面回复上帝的形像,使人圣洁有德行,使人因着圣洁而容光焕发。

(4)圣洁地委身于服侍上帝——一个上帝要求我们完成的使命。有时这归因于上帝,有时这归因于人。

如果这是上帝的作为,那么它表示:

(1)使一个人从其他人中分别出来,以便因他的罪而处罚他。“叫他们等候[3]杀戮的日子”(耶12:3)。

(2)使一个民族与其他的民族分别出来,预备他们,使他们有资格向其他民族施行上帝的审判:“我要预备[4]行毁灭的人,各拿器械攻击你”(耶22:7)。

(3)为上帝的服侍分别出一件事物或一个日子:“我已将你所建的这殿分别为圣”(王上9:3);“所以耶和华赐福与安息日,定为圣日”(出20:11)。

(4)从其他人中分别出一个民族或一个人为上帝所有并服侍他:“以色列中一切头生的都分别为圣归我”(民3:13);“我是叫你们成圣的耶和华”(利20:8)。它也指使一个人适合于侍奉上帝,即改变他,使他圣洁,使他成为属灵的。“用真理使他们成圣”(约17:17);“愿赐平安的上帝亲自使你们全然成圣”(帖前5:23)。上帝也以这种方式使主耶稣分别为圣,使祂因着上帝与人二性的结合以及圣灵的特殊浇灌,配作我们的中保。“……父所分别为圣又差到世间来的……”(约10:36);“……使救他们的元帅因受苦难得以完全”(来2:10)[5]。

当“使成圣(hallowing)”是人的作为时,它指的是:

(1)为了侍奉上帝,分别出——按照上帝的命令——一个日子,一个事物,或者一个人。可以是使一天分别为圣:“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出20:8);可以是使一个事物分别为圣:“用八日的工夫洁净了耶和华的殿”(代下29:17);可以是使一个人成圣:“凡头生的,要分别为圣归我”(出13:2)。

(2)使我们自己分别出来,专心仰望上帝,或者为侍奉上帝预备我们自己。“你们要自洁预备明天”(书7:13);“我们就当洁净自己,除去身体、灵魂一切的污秽,敬畏上帝,得以成圣”(林后7:1)。

并非“使成圣”这个词的所有含义在此都适用。但是,我们把它们都列举出来,因为你需要知道这些,以便你能够避免在这方面的任何困惑,能够更好地理解“使成圣”这个词的含义。这也是一种“使成圣”,它的宾语既不是人,也不是别的什么东西。

此处所提及的“使成圣”的宾语是上帝。有时是指上帝的作为,有时是指人的作为。

12.上帝使自己显为圣(God Hallows Himself)

上帝使自己显为圣:“我要使我的大名显为圣”(结36:23)。上帝在自然之工和恩典之工中都使自己显为圣,向人启示自己是何等的上帝。

首先,上帝在自然之工中使自己显为圣。

(1)当祂启示自己是独一真神时,就使自己显为圣。“我耶和华是创造万物的,是独自铺张诸天的……除我以外再没有真神”(赛44:24,6)。人可以从受造之物中认识到上帝的作为:“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藉着受造之物就可以晓得”(罗1:20)。

(2)当上帝藉着属世的祝福启示自己的良善时,就使自己显为圣。“然而为自己未尝不显出证据来,就如常施恩惠,从天降雨”(徒14:17);“遍地满了祢的丰富”(诗104:24)。

(3)当上帝惩治罪人彰显自己的公义时,就使自己显为圣。甚至连异教徒都认识到了这一点,因为他们当中有人说:“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怀疑,是有一个上帝在统治万有,还是一切事物都是出于偶然。但是,鲁非诺(Rufinus)的刑罚最终打消了我的怀疑,证明了上帝的真实性。他们这些不敬虔之人被高举,是为了能够更彻底地被粉碎。”圣经中常常提到这样的事情,比如下面这两段经文:“西顿哪,我与你为敌,我必在你中间得荣耀。我在你中间施行审判,显为圣的时候,人就知道我是耶和华”(结28:22);“我在法老和他的车辆、马兵上得荣耀的时候,埃及人就知道我是耶和华了”(出14:18)。

(4)当上帝在自己的作为中启示自己不可抵挡的全能时,就使自己显为圣:“其实我叫你存立,是特要向你显我的大能,并要使我的名传遍天下”(出9:16)。也请想一想《但以理书》第4章34至35节:“我便称颂至高者,赞美尊敬活到永远的上帝。祂的权柄是永有的,祂的国存到万代。地上所有的居民,都算为虚无,在天上的万军和世上的居民中,祂都凭自己的意旨行事,无人能拦住祂手,或问祂说:祢做什么呢?”

然而,在恩典之工中,上帝以一种特别的意义使自己显为圣,祂启示自己是:

(1)公义的上帝,祂不能容忍罪不受到刑罚,罪人所犯的罪若是没有得到彻底的刑罚,就不能与祂和好。“上帝设立耶稣作挽回祭,是凭着耶稣的血,藉着人的信,要显明上帝的义”(罗3:25)。

(2)慈爱的上帝:“但到了上帝我们救主的恩赐和祂向人所施的慈爱显明的时候,……祂便救了我们”(多3:4-5)。

(3)智慧的上帝:“为要藉着教会使天上执政的、掌权的,现在得知上帝百般的智慧”(弗3:10)。

(4)信实的上帝:“上帝的应许,不论有多少,在基督都是是的,所以藉着祂也都是实在的,叫上帝因我们得荣耀”(林后1:20)。

(5)信实的上帝:“我指着信实的上帝说,我们向你们所传的道,并没有是而又非的”(林后1:18)。

(6)不变的上帝:“照样,上帝愿意为那承受应许的人格外显明祂的旨意是不更改的,就起誓为证”(来6:17)。所以上帝说:“但我的慈爱必不离开你,我平安的约也不迁移”(赛54:10)。

以这些方式,上帝启示自己的完全,使自己的名显为圣。

13.人分别为圣的方式(The Manner in Which Man Hallows)

人也可以分别为圣,分别为圣的对象可以是自己,其他人,或是各种事物。那么它表示:

(1)为了敬虔的目的把普通的东西分别出来:“凡头生的,都要分别为圣归我”(出13:2);“要为我分派巴拿巴和扫罗”(徒13:2)。

(2)委身上帝,献身上帝,服侍主,或献祭:“我为他们的缘故,自己分别为圣,叫他们也因真理成圣”(约17:19)。下面这些经文指的是这个含义:“先把自己献给主”(林后8:5);“另一个要亲手写归耶和华的,并自称为以色列”(赛44:5)。

(3)预备服侍主:“你当自洁,来与我同吃祭肉”(撒上16:5)。

(4)以圣洁的方式参与主的工作:“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出20:8)。这也包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行为中要敬虔圣洁。“所以你们要成为圣洁,因为我是圣洁的”(利11:44)。

人也要尊上帝为圣。但是,这样的尊为圣并不具有前面所列举的含义,因为上帝是完美的,祂身上不能增减什么。

然而,尊上帝的名为圣包括:

第一,认识并留心查看上帝在何处以及用什么方式使自己的名显为圣——在祂的作为中以及在恩典中,正如我们前面所探讨过的。尊上帝的名为圣的人,必须留心上帝在何处启示祂自己,上帝在其中彰显了何等的完全。“你们来看耶和华的作为”(诗46:8);“凡有智慧的,必在这些事上留心;也必思想耶和华的慈爱”(诗107:43)。

第二,一定要认识上帝是这样的上帝,欢欢喜喜地赞美上帝。“是的,主上帝,全能者啊,祢的判断义哉!诚哉!”(启16:7)。

第三,一定这样荣耀上帝的名,高举上帝的名,赞美上帝的名。“万国啊,你们都当赞美耶和华;万民哪,你们都当颂赞祂。因为祂向我们大施慈爱,耶和华的诚实存到永远”(诗117)。

(1)我们应当用心灵来尊上帝的名为圣:“我的心哪,你要称颂耶和华;凡在我里面的,也要称颂祂的圣名”(诗103:1);“只要心里尊主基督为圣”(彼前3:15);

(2)用口唇来尊上帝的名为圣:“我要默念祢威严的尊荣和祢奇妙的作为”(诗145:5);

(3)用生命和行为来尊主的名为圣:“你们多结果子,我父就因此得荣耀”(约:15:8)。

第四,我们必须向别人表明我们的上帝是多么荣耀的上帝。从圣经和上帝的作为中,从祂的普通护理和特殊护理中,我们都必须指出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上帝彰显了自己的哪一种完全,从而带领他们知道上帝、认识上帝、热爱上帝、荣耀上帝。在每一首诗篇中,大卫都劝勉人们这样做——在《诗篇》第148篇中,大卫劝勉众天使、诸军、君王、首领、审判官、少年人、处女、老年人都要这样做。他鼓励他们所有的人都要赞美上帝,在祂的创造、保守、治理、救赎等一切作为中看见主的荣耀。他在第13和14节中总结性地说到:“愿这些都赞美耶和华的名,因为独有祂的名被尊崇,祂的荣耀在天地之上。祂将祂百姓的角高举,因此祂一切圣民以色列人,就是与祂相近的百姓,都赞美祂。你们要赞美耶和华!”《诗篇》的作者也提到了野兽、飞鸟、大鱼、日头,以及树木。这并不是说他们能够赞美耶和华,而是说它们使人们有理由赞美上帝;他以下面这句话作为《诗篇》这本书的结束语:“凡有气息的,都要赞美耶和华。你们要赞美耶和华!”

14.祷告祈求“愿人都尊祢的名为圣”的含义(The Implication of Praying, “Hallowed Be Thy Name”)

我们还远远没有说明上帝的名是怎样以及藉着什么被尊为圣的。现在继续说明祷告祈求“愿人都尊祢的名为圣”的含义。

首先,这表达了对上帝的强烈的爱,以及对于上帝之名得荣耀被赞美的渴望。“愿那些喜爱祢救恩的常说:‘当尊上帝为大’”(诗70:4)。

其次,这包含了一种认识,即我们和其他所有人都不配让上帝向我们彰显祂自己,哪怕是一点点启示,我们也不配;我们应该为上帝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而欢喜;我们应当开口赞美上帝。当圣天使赞美上帝,彼此呼喊“圣哉!圣哉!圣哉!”时,他们用翅膀遮住了脸(赛6)。亚伯拉罕说:“我虽然是灰尘,还敢对主说话”(创18:27)。由此我们承认,假如上帝允许我们,使我们能够荣耀祂,这是上帝测不透的恩典和慈爱。为这个恩典,我们祷告。

第三,这表明我们承认自己没有能力这样做,以尊上帝的名为圣为自己喜乐的人,发现自己在各方面都很困惑。他的悟性太黯淡了,他的意志太迟钝了,他的情感昏昏欲睡。他既不能开始工作,也无法继续;假如他做什么事情,也不过是他的头脑在工作,而不是他的心灵在工作,所以他总是想要停下来。因此他认识到,自己能够尊上帝的名为圣,一定是出于恩典,所以他说:“主啊,求祢使我嘴唇张开,我的口便传扬赞美祢的话”(诗51:15)。

第四,这表明我们有信心,相信上帝有能力这样做,也愿意把这赐给我们——祂确实赐给我们了。“这百姓是我为自己所造的,好述说我的美德”(赛43:21);“他们被称为公义树,是耶和华所栽的,叫祂得荣耀”(赛61:3)。假如把这赐给恳求者不是主的意愿,主耶稣不会把这些话放在我们口中。

第五,这包含着一个衷心的请求:

(1)上帝将会启示祂的本相;祂是那位治理万有的,从最微小的到最伟大的;祂是那位掌管刑罚和赐给祝福的,祂是那位决定着战争胜负的。“以色列的牧者啊,……求祢发出光来。在以法莲、便雅悯、玛拿西面前施展祢的大能,来救我们。上帝啊,求祢使我们回转,使祢的脸发光”(诗80:1-3);“耶和华啊,祢是伸冤的上帝。伸冤的上帝啊,求祢发出光来”(诗94:1)。

(2)恳求者和其他的人都将会认识并承认上帝,正如祂在圣经和藉着圣灵做的工作中所启示的——正如上帝确实喜欢做的。“恶人……不注意耶和华的威严”(赛26:10);“义人见仇敌遭报就欢喜……因此人必说:‘义人诚然有善报,在地上果然有施行审判的上帝’”(诗58:10-11);“你们就知道我耶和华如此说,也如此成就了”(结37:14)。

(3)恳求者和其他的人——由于认识到了上帝是如此威严、圣洁、荣耀、良善和全能的主——将会在他所行的一切上,热爱上帝,敬畏上帝,服从上帝,赞美上帝;因着这样的心态和渴望,他们开始做每一件事,积极向上,并在这样的心态和渴望中结束,在每一件事上都欢呼:“因为万有都是本于祂,倚靠祂,归于祂。愿荣耀归给祂,直到永远”(罗11:36)。所有的这一切都包含在这句祷告中:“愿人都尊祢的名为圣”。

恳求者强烈地渴望上帝在人们中间得荣耀,认识到自己不配蒙允这样做,因为自己的软弱无法做到这样,他就凭着信心,像小孩子一样把自己摆在上帝面前,来到他在基督里的父亲上帝面前,祷告:“愿祢的作为向祢仆人显现,愿祢的荣耀向他们子孙显明”(诗90:16);“祢的赞美,祢的荣耀,终日必满了我的口”(诗71:8)

发布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