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灯台:第一期

本期目录 

刊头词 -- 王立竺

创刊寄语

信仰对话录(一) -- 李洪军

 一粒黄金 -- 魏帼

虽未看见,他已看顾 -- 潘旭光

神奇妙的启示 -- 李洪军

 

 

 刊头词 -- 王立竺

星子闪烁,夜色迷离,又是一个披星戴月的清晨。
一日之首,已见众生营汲,迎向不可知的一天。
多少个披星戴月的日子,我在营汲的行伍中,宁静安稳前行。
我相信也知道夜幕不久留,因为启程之时,晨星已遥现天际。
哦!主耶稣,明亮的晨星!
我们的盼望,我们的喜乐!
我们的根源,我们的目标。

少年时,曾有个天路客告诉我,
「人在江湖,志不在锺鼎,心系天国事!」
二十载寒暑之后,
我经历了江湖风险,清楚了钟鼎的虚荣浮华,
惟有天上的家乡是我们永恒的盼望,
在那里有永远的荣光,因明亮的晨星主耶稣,你是那里的主人。

哦!主耶稣,明亮的晨星,
帮助我们发光像你一样,
帮助我们像一柱灯台,
在众生披星戴月,营营汲汲的奔波中,
使他们找到光明的源头。

比起晨星的明亮,灯台之光是如此的渺小,
然而,晨星初显,天际仍是黝黑一片,
你交与我们的使命是成为一盏明灯,照耀在这黑暗的世代。
黑夜已深,白昼将近,
主耶稣阿!我们愿成为灯台发光,
使世人得见你,直到晨星显现之时。


创刊寄语

  经过近两年的祷告,这份小小的刊物终于悄然问世。没有精美的装饰,也没有华丽的文字,然而却有一个奇妙的名字-金灯台。

  金灯台,你虽雍容华贵,却源于泥土,是那造你的主洗去了你的沙尘,炼净了你的污秽,将你打造成金,塑造成形,又将你高高抬举,为要见证他的作为。

  你不是那光,乃要成为光的见证,你必被安置在黑暗之处,被点亮在长夜之中。你当傲然矗立,胜过寒冷疾风,以慈爱为绳,以真理为镜,见证那即将来到的黎明。

  你毋须惧怕,当壮胆刚强,金灯如戟,挑战邪恶败坏的世代,劲光似剑,刺破迷惑世人的罗网。灯台所至,让寻求者得着引导,让行路者辩明方向,让污秽的显露,让洁净的放光。

  金灯台啊!愿你在慈光引领之下,传扬主爱;愿你灯油满满,为真理而发光;更愿你自洁如镜,让那造物之主从你的身上可以见到他自己荣美的形象。


信仰对话录(一) -- 李洪军

〔郑陆和吴申是好朋友,以下是他们关于信仰的一段对话〕
吴:你能不能给我证明“神存在”?
郑:不能。如果我能证明神存在,除非我比他更智慧、更伟大。若是这样,你不要去信他,最好信我。
吴:你既然不能证明,我怎么能知道有神。
郑:认识神需要依靠你的信心。
吴:我很想信,就是信不起来,任何人也无法说服我相信有神,除非神亲自站到我面前,或行些什么神迹给我看看。
郑:就是耶稣站在你面前,把他行过的所有神迹再行给你看,你也不会相信。你还会利用各种方法来解释,说不定会当成科学新发现。
吴:那到不一定,不过我认为任何事情都必须用科学的头脑分析过以后才能相信,也许我太理性了。
郑:你错了,困惑你的,恰恰不是你的理性,因为你只凭感观作出判断,而没有真正的思考。让你不能相信有神的,不是理性,也不是科学,更不是哲学,而是支撑在你的理性和判断后面的那个最根本的东西,那就是你的信仰。
吴:信仰?我就没有什么信仰。
郑:你又错了,没有任何人是没有信仰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但是任何一个人不可能同时具有两个互相对立的信仰。
吴:我的信仰是什么呢?
郑:很多人都以为自己是生活在“实际”当中,却不知道原来是生活在自己的信仰里。因为在不自觉当中他已经把自己的信仰当成“实际”。当一种观念与他的“实际”矛盾时,他会习惯地用自己固有的信仰架构去思考和判断这个新的观念,因无法理解,就不能接受。
吴:我不同意这样的说法,我很开明,可以接受任何新的观念。
郑:那你为什么不能接受耶稣是神这个观念呢?
吴:因为你首先不能证明神存在。
郑:这个思想,正是因为你根深蒂固的无神论信仰所至。在无神论信仰的架构下,再多关于神存在的凭证都对你没有意义。因为你对任何证据的判断,都是建立在“没有神”这个隐含的前提下面的。
吴:无神论是信仰?第一次听说。
郑:你能证明神不存在吗?
吴:我当然不能证明。逻辑上你永远不能证明任何事物的不存在。
郑:非常正确!那你就只能“相信”神不存在,而且信的非常坚定,以为那才是真的,这不是信仰吗?
吴:可你也不能证明神存在呀!
郑:所以,有神论是信仰,无神论也是信仰,二者的观念完全相反。你已经在潜移默化中选择了后者,你就不可能同时再接受前者,除非你首先放弃原先的观念。
吴:你们基督教太霸道了,我为什么一定要放弃我的观点,而选择你们的观点呢?
郑:我没有强迫你接受我的观点,只是帮助你了解我们讨论的关键不是理性不理性的问题,而是信仰观念上的分歧。一个有神论者和一个无神论者只在理性层面讨论神的存在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二者所持的基本观念互不相容。
吴:我现在好象明白一点你在说什么了。这样说来,信仰无神论者永远也不能相信有神了。
郑:你已经对了一半。一旦你意识到我们是在信仰上,而不是在理性上的分歧,我们就应该反过来检验自己的信仰是否可靠,如果它不可靠,就要勇敢的舍弃它,去寻找更可靠的信仰。
吴:你这样一说,我倒要仔细想一想。没错,无神论确实无法形成自立的可靠论据,只能对有神论的可靠性提出置疑。可有些怀疑也是有道理的。
郑: 让我们再回到最基本的问题上来,你能够证明没有神吗?
吴:不能,但你也不能证明有神。
郑:正确,那我们可不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就是“神存在与否这个问题是不能用人的理性来证明的。”
吴:似乎是这样,不能证明。
郑:既是这样,怀疑神存在的道理又在哪里呢?
吴:那有神论的道理又在哪里呢?
郑: 这就是我们查考圣经的重点之一。要想明白圣经是否有道理,你必须先知道圣经在讲什么。
吴: 既是信仰,就不可能真知道。
郑:又错了,你从刚才不可靠的无神论,跳到另一个的极端:不可知论,它也是一个靠不住的信仰。
吴:我觉得不可知论很有道理。 你怎么说它也不可靠呢?
郑:不可知论在逻辑上是自相矛盾的,首先,当你相信“不可知”的时候,你至少已经确定“知道”一件事了,那就是“我不知道。”
吴:不是所有的事都不知道,有些事可以知道,有些不能知道。
郑:就是说你已经清楚地定义了你不能知道的范围,而且预先“知道”哪些内容你“不可能知道”。那你不是不可知论者,你是“先知”。
吴:这个逻辑太理性了,你不是说理性不能用来认识神吗?
郑:是的,但误用理性,可以阻挡你认识神。它会象石头一样绊住你的脚,把你陷在里面出不来。比如,你的问题,大部分都是一些模糊的理性问题,需用清楚的理性来回答。正确的使用理性,可以帮助你否定一些怀疑神存在的想法和理由,让人没有借口说不知道有神。
吴:人无法用理性证明神,又不是不可知,人到底能不能认识神呢?
郑:你又提到另一概念:认识神。认识神和知道有神不是一回事。人没有能力自己主动地认识神,不等于神没有能力让人被动地认识他。
吴:神用什么办法?
郑:启示!神将自己启示给人。
吴:人又怎么被动地认识神呢?
郑:相信他的启示,这就是基督徒所说的信心。人的信心不能只建立在自己的理性上,这等于一个人想踩着自己的肩膀登高远望。只有把信心建立在神自己的启示上,才能认识符合理性又超越理性的神。
吴:你说的似乎有一些道理,不过我还有很多问题,让我想一想,下次很愿意再和你多谈谈。
郑:下次再见。


一粒黄金 -- 魏帼

   一九九八年夏天,与我一同来美工作的几位同事先后离开美国回北京去了,我留下来继续我的留学美国的梦想。几个寒署,我终于以全A的成绩获得了硕士学位。 当昔日的友人来电祝贺,我对他们说:“真可惜你那么早就回北京了,没有得到美国最好的东西。”而我真的很幸运,我留下来虽然毕了业,美国经济不好,我找不 到工作,但我知道我最大的收获与财富是我有幸认识了神。虽然昔日的同学有的升官,有的发财,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时候找到了自己的一席天地,而我四年以后还是 一介怀才不遇的老书生,但我不后悔,因为留在美国,使我这一次没有与神失之交臂。

  我曾看到有的学生刚来 美国不久就接受了神,真让人羡慕。想一想我可不是随波逐流的人,我是自认为读了许多书,脑袋里有东西的人。所以我花了三年多的时间才肯在神的面前服首就 范。在迪斯尼工作时,有一位叫VI的美国老太太热心地带我去教会,看演出。有时我们一起吃饭,她祷告:“感谢神赐我们食物-”我觉得很可笑,“我的食物是 本人用汗水加泪水挣得的工资买来的,为何要谢他?”不过圣诞节耶稣话剧的演出倒是深深地吸引了我。当耶稣被鞭打,背着十字架在观众中走出时,我头一次觉得 这个为我们被钉死的人是一个英雄。

  但我对人人都是罪人却想不通。我觉得自己至少是个正人君子,而非什么罪人。圣诞节看耶稣话剧的感 动很快就渐渐退却了。我一直生活在自己“好人”的准则里,悠哉悠哉。直到有一天在SMU校园里,两个年轻的学生拦住了我,他们请我回答几个问题。我当时正 闲得没事,就答应了。她的问题是:“你相信有天堂吗?你知道你会上天堂吗?为什么?”我一看这么容易,便毫不犹豫地写到:“我相信有天堂,相信我可以上天 堂,因为我做了许多好事。”但这个模样只有二十多岁的女生看了我的答案说:“做好事并不能上天堂,唯有信耶稣为你的罪而死,才能上天堂。”那一天,我头一 次对自己是好人,做好事,上天堂的理论产生了怀疑。

  在SMU我遇到好几位大陆和台湾的基督徒,从BIBLE STUDY,我学到许多东西。在这本薄薄的世界上最畅销的的小书中,有波澜壮阔的史诗,有惊天动地的神迹,更有超越时空的爱。从这些基督徒的身上,我看到 他们生命自然流露出的喜乐,平安与仁爱。仿佛有一道光照到我的心中,那个曾经自认为清高与脱俗的我看到了自己内心深处阳光照不到的角落。

   记得那个夏天的午后,我独自坐在SMU校园的藤椅上,思考着<<圣经>>与人生的含义。我忽然想起了泰戈尔的诗句,“夏天的飞 鸟,飞到我窗前唱歌,又飞去了-”我想可惜写出这么美丽诗句的泰戈尔不是一位基督徒,我这么一个富有幻想女孩真的会成为一个基督徒吗?

   几天以后,远志明来到Dallas布道,他引用泰戈尔的诗句来描述奉献与恩典。大意是这样:“当万王之王坐着金色的车碾走过,我忙伸出乞求的手,你却问 ‘你能给我什么呢?’我诧异了,颤抖着双手给了你一粒麦子。晚上,在我的袋子里却发现了一粒黄金。”我这才从远志明的讲道中得知泰戈尔留学英国时,深受基 督教的影响,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赞美诗。诺贝儿文学奖的评委们看到在古老的东方竟有人这样赞美神,都被他的诗魅力所征服,泰戈尔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儿文学奖。 这是什么样的巧合?当我在夏天的午后回味着泰戈尔美丽的诗句,神就用奇妙的手告诉我这样一个信息。我就在这个夏天接受了主。

  “夏天的飞鸟,飞到我窗前唱歌,又飞去了-”同样打动人心的诗句,今天读来却大不相同,同样我所热爱的诗人,今天想来却不同以往,我透过他的诗不仅看到一个美丽的夏天,更美妙的是他让我明白在这样一个夏天,在我漂泊异乡的行囊中,我发现了一粒黄金---。


虽未看见,他已看顾 -- 潘旭光

  清早被蔡伟一个电话叫到她家时,心里没有什么准备,当我发现必须立即送她去医院时,的确有点慌了手脚。

   小喜喜刚来,还没换衣服尿布,蔡伟在一边已经肚子痛的直不起腰来。小喜喜跟我并不熟,看我要弄她,就开始哭。我一边轻手轻脚的但又是强制性的把她放躺 下,给她换尿布,口里轻声哄着她,一边心里在祷告,求神帮助我不要紧张,至少不要露出紧张的样子,因为大人的情绪会影响孩子,如果她紧张害怕,就会更不合 作。感谢神!她很快就不再哭闹,开始配合。几分钟后,她已经安坐在车座里喝牛奶,我们开始向医院出发。

  正是上班的交通高峰时间,越 是无法开快越是心里慌乱起来。蔡伟在后面忍不住的在掉眼泪,当然不光是因为疼痛。她的第一个孩子是在28周的时候早产,孩子有先天问题,没有存活。喜喜是 第二胎,足月生产,一切正常。现在肚子里的这个才31周,突然要早产,该不会又是个有问题的胎儿吧?志群偏巧这时候出差在外,在她最需要他的时候,他不在 身边。蔡伟这时候的心情可想而知,我怎么才能安慰她帮她?万一有什么意外,万一胎儿或大人有什么情况发生,需要我来拿主意作决定,我怎么能帮她或他作决定 呢?就算到时候蔡伟还清醒,她又怎么能承受呢?还有两岁不到的小喜喜,她会被吓着的...我的心都揪起来了。

  “他要开道路,在旷野 无路之处...虽未看见,他已看顾”我车里正放着我前一天才拿到手的诗班练唱的磁带(诗班准备圣诞节演唱的大型组曲《神同在》),车子发动时就自动播放, 大概太紧张了,一路上我根本没注意到磁带还在唱着,这句话突然钻进我的耳朵。是的,虽然我们不知道事情会怎样发展,虽然我们看不到未来,但神已看顾!神已 看顾!既然有他的应许,我就不用害怕。我唯一要做的是集中精力开车,尽快到达医院,不要出差错。“刚强,不要惧怕,因为那在你里面的主今日能使你刚 强...”,“信实,何等信实...”奇了,整卷磁带似乎就是为了这一天预备的,每一句话都是特意对我说的,感谢神!神也借着这歌声安慰了蔡伟吧?她平静 了许多。大约半个小时以后,我们到了医院。

  护士检查完说胎儿正常,我舒了口气,这口气还没吸进来,就憋住了,护士说太晚了,没法保 胎了。医生很快就赶来了,他告诉我们胎儿的器官还没有发育成熟,情况会怎样很难说,最坏的可能性是不能呼吸,一生出来就必须安上各种仪器放在育儿箱里,靠 机器维持她的生命,直到她的器官发育成熟。真佩服蔡伟,这个时候一点都不乱,疼痛的间歇中,该问医生的都问了。

  我趁机打了几个电话,给志群留了言,老板那儿请了假,告诉我先生请团契的弟兄姊妹为我们祷告,还打电话给另一位姊妹来把喜喜接走。到生产的时候喜喜是不能待在产房里的,到时候她赶不到的话,我就得带着喜喜到外面等,就没人陪蔡伟了,不过,怎么也不会这么快就生吧。

  喜喜那时候特别的乖,开始看着医生护士陌生人和地方还有点怕,后来就跟我玩的挺好了,跟着我去买了点心,回来吃着吃着就在椅子上睡了。刚给她盖了件衣服,医生就进来说胎儿心跳不正常,如果不能尽快生出来就要开刀。

气氛一下子又紧张起来,我一边走到蔡伟身边,一边心里在感谢神,喜喜刚好睡着了,否则我分身无术,可就惨了。

   紧接着的是一场战斗,都看过电视里的镜头吧?所不同的是这里所有的一切都是真的,真的刀和钳,真的血,躺在产床上为着一个小生命奋力挣扎的是我的姊妹; 叫声,呼喝声,护士在大喊“屏住气,一,二,三,...”;医生不停的发出指令...,什么都顾不上想,我只是把手让她紧紧的抓着,我也紧紧的抓着她的 手,口里不停的在说着什么,试图鼓励和安慰她。在这忙乱嘈杂中,我抬起头瞄了一眼睡在一边的小喜喜,这么大的动静她竟没有醒?然而就这一眼看过去的时候, 我的心融化了,神啊,你就在这里,你与我们同在!就象你应许的那样。喜喜是在你天使的看护中,她睡的多么甜蜜!你也必看顾这即将出生的婴儿,就象你应许的 那样。我的心里立即充满了喜悦。我低头跟蔡伟说了句什么,她抬起身来看了一眼喜喜,也笑了。就象电影里面的无声的慢镜头,突然之间置身事外了。

   当然,很快又回到现实中,几分钟以后孩子出来了,当我们听到她微弱的但是清晰的哭声时,喜极而泣,她会哭?她会哭!她会哭哎!!她是能自己呼吸的!!! 这比医生估计的要好的多。这哭声是世间最美的声音!感谢神!赞美神!他的创造多么奇妙!他的信实何其广大!神啊,你是赐生命的主,你是掌管万事万物的王, 你是慈爱的父!

  〔后记〕
  《神同在》这组歌中的这段歌词是根据以赛亚书43章的经文创作的:

  雅各 阿,创造你的耶和华,以色列阿,造成你的那位,现在如此说,你不要害怕,因为我救赎了你。我曾题你的名召你,你是属我的。你从水中经过,我必与你同在。你 趟过江河,水必不漫过你。你从火中行过,必不被烧,火焰也不着在你身上。因为我是耶和华你的神,是以色列的圣者你的救主。我已经使埃及作你的赎价,使古实 和西巴代替你。因我看你为宝为尊,又因我爱你,所以我使人代替你,使列邦人替换你的生命。不要害怕,因我与你同在。(赛43:1-5)

  看哪,我要做一件新事,如今要发现,你们岂不知道么。我必在旷野开道路,在沙漠开江河。野地的走兽必尊重我,野狗和鸵鸟也必如此,因我使旷野有水,使沙漠有河,好赐给我的百姓我的选民喝。这百姓是我为自己所造的,好述说我的美德(赛43:19-21).

  神借着这组歌曲提醒我们他在圣经中的应许,叫我们信靠他,因他已救赎我们,我们是属他的,无论我们经历何等艰难都不要害怕,因他与我们同在!他使旷野有水,使沙漠有河为的是供应我们的需要。

  事后发现歌词中是‘他仍看顾’,被我听成‘他已看顾’。也许是神有意让我听错吧,‘他已看顾’,也许更确切的表达了经文的意思,多么确定的应许!

小宝宝出生的当天,请况还很不稳定的时候,志群和蔡伟给她起名叫张安悦,小名乐乐。这生命是神所造所赐,好述说神的美德,因此,神必为这小生命负责到底。父母的爱、希望、对神的信心都在这名字中了。

  感谢神!在最难熬的日子中,有神的话语所赐的平安随着他们,蔡伟很坚强,情绪基本上都蛮稳定,身体恢复的不错。

   一星期后,小宝宝还在特别看护中,当一个小生命还在母亲肚子里的时候,一根脐带供应了她所有的需要,她是那么安稳和舒适。神的创造多么奇妙!但是,当她 提前来到这世界上,无论多么精细、高超的技术,她还是要经受很多的痛苦,满身安着管子帖着胶布…人真是很无能和无奈。

  然而,感谢神 特别的恩待!小宝宝请况已经较稳定,氧气管已经拿掉,由氧气罩帮助她呼吸,随着她肺的发展,医生会逐渐减低氧气罩的压力,直到她完全不需要帮助为止。几天 前医生开始给她通过管子试喂母奶,她的消化和吸收很好,已经长到4磅3oz。医生已经把输液吊针去掉,很多监测的东西也都去掉了。

  四星期以后,乐乐平安出院,比医生当初的预计提前了两个星期。感恩节的感恩见证聚会中,志群上台代表全家向神献上感恩,并感谢弟兄姐妹的爱心关怀和帮助,送汤送饭,照顾喜喜,几乎每天接送蔡伟去医院陪伴乐乐,每一点一滴都彰显了神的爱。将一切荣耀归与神!


神奇妙的启示 -- 李洪军

  从前听过一个笑话,说的是神到一所大学申请终身教授职务,结果被评委会一致拒绝,拒绝的理由有一大串,我已经记不太清了,只记得有下面三条:

  (1)他莫名其妙,别人无法与他合作,因为没有人能够知道他在想什么。
  (2)他工作成果的真实性值得怀疑,因为至今还没有一个人能够重复他作成的事。
  (3)他发表的文章不够,总共只写了一本书,还是由多人代笔。

  这只是一个笑话,但却把神的性格描写了出来,就是(1)神是奇妙的神,他的旨意无人能够参透;(2)神是创造的神,他的作为无人能及,(3)神是启示的神,他将自己启示给人类。

   神是一位不可思议者,他的神性决非人心所能参透和理解。约伯的问题就指出人没有认识无限者的能力:“你考察,就能测透神吗?你岂能尽情测透全能者吗?” (伯11:7)。以赛亚书也说明这一点:“耶和华说:‘我的意念非同你们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们的道路,天怎样高过地,照样,我的道路高过你们的道路; 我的意念高过你们的意念’。”因此,任何以人的手段来推断或猜测神的意念都是徒然的。然而这位奇妙的神,却愿意自己将认识他的能力与知识传递给人,给人开 通了认识他的道路,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启示。人类可以通过对启示的相信和接受,来达到认识神的目的。

  神的启示通常分为两个部分,即普 通启示与特殊启示。普通启示以神的创造和神与人之间的关系为根据,神首先创造世界,将规律和信息隐在万物之中。“诸天述说神的荣耀,穹苍传扬他的手段;这 日到那日发出言语,这夜到那夜传出知识。”(诗19:1,2)然后,神又有目的地造人在这个环境里,将自己的形象赋予人类,使人类有能力认识周围的世界, 在挖掘宇宙奥秘的过程中,认识这位造物之主的荣耀、能力和智慧,并在其中尽情享受神为人所预备的一切。然而,当人犯罪与神隔绝以后,万物犹在,人心已死。 “他们虽然知道神,却不当作神荣耀他,也不感谢他。他们的思念变为虚妄,无知的心就昏暗了,自称为聪明,反成了愚拙”(罗1:21, 22)。因罪的污染,人再也不能从神普通启示中产生正确的信仰,只能产生科学、哲学、和宗教。人们在科学和哲学的领域也只能寻找运行在其中的规律,却无法 得知一切现象的来源。那隐约在人心里的对永恒的渴望促使人竭力寻找精神寄托,于是出现了各种以人为本的宗教,他们“将不能朽坏之神的荣耀变为偶像,仿佛必 朽坏的人和飞禽,走兽,昆虫的样式”(罗1:23)。尽管如此,“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藉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 得,叫人无可推诿”(罗1:20)。虽然人已经全然堕落,神的普通启示依然光照每一个人。智慧之人可以从普通启示当中看到神的能力和荣耀,但却无法得知他 是谁,更无法知道他的旨意与作为。如果没有神进一步的启示,人们必然会按自己认为最佳的理解来解释所观察和感觉到的一切现象,其结果必然是人们在无际的猜 测和想象中盲目的寻求人生和宇宙的答案。神是启示的神,在普通启示以外,他必定要赐下进一步的启示,使寻求真理之人得着人生真正的答案,这就是神的特殊启 示。特殊启示是以神的救赎工作为根据,是在人犯罪与神隔绝以后向人发出的,旨在藉着在基督里所显明的神救赎之爱,把罪人引回到神的面前,神的特殊启示就是 圣经。特殊启示不象普通启示一样光照所有的人,而只光照那些被圣灵引导准备接受真理的人,虽然这一点很不容易让人接受,但圣经在多处都是这样教导。如果仔 细观察我们身边所发生的事,你会发现事实果真如此。不相信神的人,在神普通启示的光照下,同样可以发现运行在宇宙间的规律,可以成为著名的科学家,可见神 的普通启示光照信他的人,也同样光照不信他的人。但是,再聪明的人,如果不认识神的儿子耶稣,他(她)就不可能真正看懂和明白圣经。“属血气的人不领会神 圣灵的事,反倒以为愚拙,并且不能知道;因为这些事惟有属灵的人才能看透。”(林前 2:14)可见特殊启示不是人人能够领受的,只有透过耶稣基督,人才能明白神的特殊启示。因为耶稣基督不仅是我们的主和救主,他也是神启示的中心和焦点。 “神的神能已将一切关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赐给我们,皆因我们认识那用自己荣耀和美德召我们的主。”(彼后1:3)。因此,认识耶稣不仅使我们罪得赦免,与神 和好,进入永生,而且让我们能够明白神奇妙的作为,和他在创世以先就为我们预备好的福分,即使在苦难与试炼当中信心也不动摇,“因为知道我所信的是谁” (提后1:12)。

  “求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神,荣耀的父,将那赐人智慧和启示的灵赏给你们,使你们真知道他。” (弗1:17)


三分人论的商榷 -- 吴英强

前言

   在正统神学的人论中,人是由灵魂与身体组成的,这在神学上被称为「二分法」(Dichotomy)。在这种一般被接受的看法外,令一种强调人是由「灵、 魂、体」三部分组成,神学上称为「三分法」(Trichotomy)。三分法和二分法都承认人有非物质性〔看不见〕及物质性〔可见〕两部分,不同的是三分 法更进一步将非物质性的部分〔灵魂〕划分成属地的魂与属天的灵两部分,并强调其为功能与实质上都不同的两部分。以下是三分法论者对三分法的一些简介。

  「我们可以说体、魂与灵分别所提供的是知觉、自觉与灵觉。因为体所提供的是五种知觉,魂包括我们赖以存在的理智及感觉所产生的情绪,而灵是我们最尊贵的部分,直接由神而来,唯有藉着它我们才能理解并敬拜他。 」 G.H. Pember [1]

  「人全然堕落…他的灵昏暗了,魂贬值了,体因死亡而受死的辖制」Herbert Locker [2]

  「灵、魂、体三者,分别在其特定地位上构成一个全人,灵使人与天上的智慧相连接,是人接受赋予生命的至高部位,那不属灵的人,他的灵沉陷至深,直到动物魂的层次」Jamieson [3]

  「灵、魂、体的次序,似乎也指出成圣的过程。圣灵首先进入并内住我们的灵里,从那里他掌管心的欲望,最后在掌管体的欲望…魂好像肉体,倾向于恶,即使重生后亦然。但灵或人里面神的形像是不会倾向于恶的」Heard [4]

  「体是生物性的生命,魂是人的生命,而重生的灵是永远的生命。体为了适应地上的环境,魂会适应人际关系,而灵是为了敬拜。」[5]

  「当神藉着他的灵,生命和能力内住于我们的时候,他进入我们的灵里,也就是"里面的人"。这里面的人的外面是魂,也就是我们的思想、感情、和意志的功能所在。最外面的是我们的身体。」倪柝声 [6]

  这篇文章从圣经、影响和历史三方面探讨与评估三分法对人的灵魂所提出的不同解释。

  圣经中灵魂的定义与用法

  三分法论者指称,圣经中希伯来文的Ruwach,即希腊文Pneuma,是人的最高部分,称之为灵。而希伯来文Nephesh,即希腊文Psuche,介于人的灵与身体之间,但属于身体非物质性部分,称之为魂。

   但从圣经中Pneuma和Psuche两个字的实际用法上来看,并不足以支持以上的论点[7]。Pneuma原意是风、吹气、气息,该字应用范围极广, 在中文圣经中,用来指人非物质的部分,而被译为灵魂的经文如:路8:55; 林前5:5,7:34; 林后7:1;徒7:59; 来12:23;雅2:26。用来指心思意念而被译为心、心志或心灵的经文如: 太5:3, 26:41; 可2:8; 路1:80; 徒17:16; 腓1:27; 弗4:23。

  Psuche原意是气息生命,和Pneuma一样,应用范围极广,在中文圣经中被译为灵魂"的经文如: 太10:28; 徒2:27; 路21:19; 彼前1:9, 2:11, 2:25, 4:19; 约三2; 雅1:21, 5:20; 启6:9; 创35:18。被译为心或心志的经文如: 太11:29, 22:37; 路2:35; 徒14:2,22, 4:32; 弗6:6; 腓1:27; 来12:3; 诗84:2; 民21:4; 申11:13。

  从以上的比较可知,Pneuma和Psuche在圣经中普遍地交替使用,几乎是同义字并无法用来支持三分法中严格区分灵与魂的说法。但这许多经文明确指出人有物质及非物质两部分,足以支持二分法中人是由身体与灵魂组成的论点。

  在以下几处的经文中,Pneuma和Psuche以平行方式出现,更可印证上述说法。哈拿回答说:「主阿!不是这样,我是心(Pneuma)里愁苦的妇人,清酒浓酒都没有喝,但在耶和华面前倾心(Psuche)吐意"(撒上1:15)

  "我禁止我口,我灵(Pneuma)愁苦,要发出言语,我心(Psuche)苦恼,要吐露哀情"(伯7:11)。

  "马利亚说:「我心(Psuche)尊主为大,我灵 (Pneuma)以神我的救主为乐(路1:46-47)。

  中文圣经中有几段经文因翻译不当,可能使人误以为灵与魂的可分。谁知道人的灵(Pneuma)是往上升,兽的魂(Pneuma)是下入地呢?(传3:21)。在圣经中原文是同一个字,并无灵与魂的区别。此节经文是中文翻译的问题,因此三分法论者从未引用过。

   Pneuma和Psuche在圣经中也有用法不同的地方。Pneuma特别用来指神的灵、圣灵(约4:24)、风〔约3:8,来1:7〕、圣灵的恩赐 〔林前14:12,32〕、天使〔来1:14〕或邪灵〔太8:16,路4:33〕。而Psuche用来指生命〔太2:20,路12:22,徒20:10, 启12:11〕,这些不同的用法亦不足以支持灵魂的可分性。

  最常被用来支持三分法的两处经文:

  "愿赐平安的神,亲自使你们全然成圣,又愿你们的灵与魂,与身子得蒙保守〔帖前5:23〕

  "神的道是活泼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两刃的剑更快,甚至魂与灵,骨节与骨髓都能刺入剖开"(来4:12)

   帖前五章廿三节中保罗的重点显然不是在于说明人的构造,根据圣经中Pneuma及Psuche普遍交替使用的原则,这种两个字以同义平行方式出现,加强 语气来强调人的全然成圣是很自然的。马可福音12:30中耶稣说:「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神」,很明显的,也是用同样方式强调全人的爱主。 若是帖前五章廿三节要用来说明人是灵、魂、体三部所构成,此处是否就要解释成为人有心、性、意及力四部分呢?

  希伯来书四章十二节已 有部分三分法的神学家承认不适合用来支持三分论点,原因是他们虽然支持三分法,但不同意灵与魂可分割,而主张包含的关系〔灵在魂里面〕。另一方面,若是此 处前半段经文支持魂与灵的可分性,后半段对应经文应该是骨与骨髓才对,而经文中的骨节与骨髓显然不能用来形容东西的分割。所以此处经文的重点乃是强调神的 道的穿透力,连看不见的灵魂、骨节、骨髓都能一并穿透,并非说明灵魂的可分性。

  三分法的影响

  由于三分法中灵魂的区别,强调与神沟通只可能在灵的部分发生,而理性、感情、意识是魂的功能,全是属地属肉体的。这种神学思想所带来的直接影响显而易见。

  反智(anti-intellectualism)或反神学

  我们唯一的路是让主吹出一条路来,摧毁外面的人(魂)…教义没甚么用,神学亦然…唯有我们的灵和神是相同的…我们的理性和感情都是人的能力…当外面的人活跃的时候,会搅扰里面的人,因此外面的人〔魂〕不是帮助者而是搅扰者岸倪柝声[8]

  三分法导致的反智情绪,在李常受的教导中更为激烈。"…当他读经,祷告或谈及属灵的事时,他应该拒绝他的思考,想像,推理及察询….没有必要解释经文,只要用经文祷告,不用读、研究、理解、学习经文"李常受[9]

   圣经中的教导,肯定人理性的功用。耶稣要我们查考圣经(约5:39),庇哩亚人贤于帖撒罗尼迦人是因为他们天天考查圣经,要明白真道(徒17:11)。 但人的理性也绝不能达到对神的全知,他的意念永远高过我们(赛55:9)。在圣灵的带领下明白理性与心灵的并重(林前14:15),乃是信徒平衡成长的重 要功课。

  人为中保

  三分法坚称灵是通往神唯一的通路,而将思想、感情贬至肉体的邪恶档次〔称之为魂〕。这种强调 马上导致的另一问题是如何区分每个意念的属性档次。除非是圣经中明明规范的善恶事物,大部分时候这种区分都是无法寻得标准的。信徒因此常常陷在困惑中,结 果是自然地在凡事上诉诸于负责教导或带领的人,在他那里寻求每一意念是属魂还是属灵。信徒与神之间,重新加上类似摩西角色的人为中保。

  神在教会里设立使徒、先知、牧师等职份,为的是让圣灵的恩赐在各人身上有果效,在元首基督的身体里各尽其职(弗4:11)。带领教会的长老是信徒的榜样,绝不可辖制信徒(彼前5:3),人神之间只有一位中保,就是基督(提前2:5)。

  神秘主义

  三分法贬低理性的另一个结果,使人可以或者要刻意地避开理性来寻求神,因此替神秘主义开了大门。许多较偏激的灵恩或是五旬节教派中,都出现这种强调以超越理性的神秘灵恩经验来接近神的教导。

  人对神的认识绝不能越过神要我们知道的范围(申29:29),人的好奇、贪婪想要有神的智慧,都是人本性中由亚当而来的罪性。

  三分法的历史轨迹

  尽管三分法论者指称其人论与古希腊哲学中的思想不同,但早在柏拉图对灵魂的解释中,已显然易见三分法的立论基础。

  柏拉图相信灵魂有三个部分,第一是从神而来的不朽坏或理性的部分,第二是会朽坏、动物性或感觉的部分,是喜好与感观的中枢,属于身体。第三部分,介于前两者之间,使其能相互沟通,也就是意志或灵,藉着它,理性得以控制情欲。Hollander [10]

   在强调物质邪恶的诺斯底主义中(Gnosticism),亦可看见其对三分法的影响。早期教父如亚历山太的革利免及俄利根等,在这些强烈的希腊哲学思潮 中发展三分法的架构。一直到了亚波里那留主教使用三分法导出了否认基督人性的论证而被判为异端,三分法终于因其严重影响在众教会中得到共视而渐渐式微。 [11]

结论

  这篇文章探讨了神学人论中关于灵魂的不同看法,特别是以圣经及历史的角度剖析了三分法的立论根据及影 响。二分法和三分法一致承认人是由身体及灵魂所组成,不同的是三分法进一步划分灵与魂成为两个不同的部分。圣经中Pneuma和Psuche两个字普遍被 交替使用,虽然存在不同的用法,但并不足以支持三分法所指称灵和魂是本质不同而可清晰划分的两个部分。进一步划分灵魂而将人的思想、情感归入低档次的部分 (魂),造成反智,促成追求神秘主义经验,或在信徒与神之间树立摩西职份的人为中保等,都和圣经中的教导不符。人的身体、灵魂都一样宝贵,为神所造,应该 以神赐的一切,包括了理性、感性、知识、全人和全心事奉神(可12:30,徒17:11)。信徒与神之间只有一位中保,就是神子耶稣基督(提前2:5), 神所设立永远大祭司,他已将自己为我们献给神,成为永远的赎罪祭。

  人论的探讨中指向一个更基本的问题岸人如何寻求神?这问题的立足 点必须首先承认人是受造物,不可能完全理解造物主,只能在神所启示的范围内对他作有限的认知,人只能知道神要我们知道的部分。圣经就是这范围最精准的标 记,因为圣经是神启示人的话,人在这个范围内寻求神,过与不及都会出现问题。怠惰的信徒不肯在经上下功夫,对神的事一知半解,信仰没有根,结果必然经不起 考验(路8:13)。过份的钻研圣经,为了满足理性上的成就感而强解难解的经文,也就陷入彼得的警告里(彼后3:16)。

  人在被造 时就被赋予认识神的义务与本性,人类的历史自然充满了人神的对话。圣经中的历史显示了启示的渐进,从创造、救赎到启示的完结,而教会的历史显示了圣灵的后 继工作,带领人渐渐明白已完成了的启示。神的儿女虽然经历百般的试练、错误与失败,仍然在神的计划中一步步地归正而回到他的国度里,历史因此成为我们归向 神的重要鉴诫。前人所犯的错误,我们不要重蹈覆辙。愿主赐福给一切顺命的儿女,在圣经的权威及历史的鉴诫下同心归向他。

[1] G. H. Pember, Earth’s Earliest Ages (Grand Rapids: Kregel Publications, 1942), 77.
[2] Herbert Lockyer, All the Doctrines of the Bible (Grand Rapids: Zondervan, 1964), 145.
[3] Robert Jamieson, A. R. Fausset, and David Brown, Commentary on the Whole Bible, Revised ed.,(Grand Rapids: Zondervan, 1961), 1339.
[4] Heard, The Tripartite Nature of Man, 76.
[5] Woodward, John, Man as Spirit, Soul, and Body Implications in Exchanged Life Counseling, Chapter 6, 2002.
[6] Watchman Nee, The Release of the Spirit (Cloverdale. IN: Sure Foundation/Ministry of Life. 1965), 10.
[7] Vine’s Expository Dictionary of Biblical Words, (Thomas Nelson Publishers, 1985).
[8] Watchman Nee, op. cit., 24-25, 17.
[9] Witness Lee. The Knowledge of Life, (Anaheim, CA: The Stream Publishers, 1973), 33.
[10] Hollander, Bernard, M.D., In Search of the Soul, I, 35.
[11] Berkhof, Systematic Theology,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