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国子民福音驱动的生活伦理Matt5-7

天国子民福音驱动的生活伦理Matt5-7

陈彪

这是马太福音记载的耶稣基督的五大教导(讲道)之一,通称为登山宝训(类似的内容在路加福音6章出现)。此处,耶稣的教导将门徒们如何依靠上帝国度的临在和能力,即福音,每天活在这个依然堕落的世界上。我记得我开始做传道的头一两年,就是讲解过登山宝训。

耶稣的讲道以著名的八福开始的:

Mat 5:3  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Mat 5:4  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
Mat 5:5  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
Mat 5:6  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
Mat 5:7  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
Mat 5:8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
Mat 5:9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
Mat 5:10  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八福生动和深刻的描写了被福音重生之人,从里(心灵贫穷)到外(为义受逼迫)的转变,天(神)国子民的人生样式。

如果你浏览这些充满权柄的教导,你会发现耶稣涉及到门徒人生的不同层面: 律法对子民的约束(不可恨人、不可动淫念、不可无故离婚、不可发誓、不可报复、不可报复、爱仇敌、施舍不可张扬),祷告的生活(主祷文、论禁食),信心的生活(价值观、人生观和信仰观——财宝、里面的灯、主人),群体的生活(不可论断人、依赖天父、待人金科玉律、宽门与窄门、体防假先知),和最后的听道与行道提醒——沙土和磐石的人生。

面对这些既熟悉、又陌生的经文,请问耶稣教导的要点目的何在?它对我们神国人生的指导涵义如何?

1、    耶稣教导的要点目的

有些人解释说,登山宝训的目的在于描写一种超越的、高不可及的道德伦理,只有到千禧年国度来临时才能施行。换言之,对我们今天只是一种期望(这部分人多数为时代论观点)。还有人认为宝训的主要目的在于描绘上帝绝对的道德完美要求,从而驱使人们对自义的绝望,导致他们来信靠耶稣基督得来的称义(信义宗)。

其实,两者都没有把握耶稣的本意在于即挑战世人的伦理,又要建立一种每日的实践伦理,唯有那些真正信靠天国福音、跟随耶稣的门徒,才能在现今悖逆弯曲世代中,活出来的将来世代的美好伦理。为何是这样的呢?也许下面的实际应用和解释,能够帮助你我明白和把握耶稣教导的主要目的。

2、    对我们神国人生的指导涵义

乍看之下,耶稣给了基本的两种人生。特别当你看到登山宝训的结尾时,耶稣说,总之,有两种方式生活。一种是建在沙土上,一种是建在盘石上;有两种树,一种果实累累的好树,一种是坏树的果子;有两条道路可走——大路和下路等等。一位英国牧师,迪克写道,起初他只意识这两种方式生活,于是他的讲道中,只寻找这两种方式。基本上,他在关于登山宝训的讲道中,好像只讲到两种方式生活。于是,当他再回去体味时,他意识到耶稣是在讲其中的两种人。一种是施舍的时候,左手干的事情,右手也知道,另一种则是不知道;一种人希望神垂听他滔滔不绝的祷告,有的人却不是那样祷告;有人表面遵循十诫,有人遵行但其义要超过法利赛人的义。

这位牧师开始意识到,耶稣是在描述两种人。他们都接济穷人,他们都祈祷,他们都试图遵守十诫。他不是说,有人接济穷人,有人不,有人祷告,有人不,有人遵守十诫,有人不。这两种人都做了。这两种人是指谁呢?就是法利赛人和耶稣正真的门徒,他们是这两个不同的类型。耶稣甚至没谈论那些不在乎圣经和十诫标准的人。耶稣在谈论圣约之内的两种人,表面上他们都是基督徒,实际上,一种是尚未重生的假基督徒(他们自己未必知道),另一种是真正的耶稣门徒。提姆·凯勒牧师注意到无论在旧约和新约,都有三种方式的人生:无神论/世俗主义者,宗教人士(肉体割礼/只是身体受洗的),和信靠福音而行的人(心里受割礼/圣灵重生、洗礼、更新的人)。其实,圣约神学在不断在提醒我们,世上有三种人,圣约之外的人(无神论、其他宗教),圣约之内没有得救的人(宗教人士,法利赛人),和圣约之内真正重生得救的人(信靠福音的人)。这里的分类十分类似。

而在教会中,后两种人十分不容易区分。提姆·凯勒牧师在福音的更新讲到中,这样解释和分析他们的不同:

“一边是宗教和一边是福音。现在,两个人坐在教会里- 一个按宗教的原则生活,认为如他们努力行善,自我敬虔,向上帝祷告,上帝就会祝福他们。另一个则是按福音的原则生活,他们知道,不是因为自己做的好,而是因着耶稣成就,上帝接纳你,给你儿女的名分和地位。这两个人将坐在教会的长椅上,在表面上他们会尝试做同样的事情。他们将努力遵守十诫,他们将试着祷告,他们将设法帮助有需要的人,他们会来到教堂,他们会听讲道,做笔记,但他们做那些事情是出于两个完全不同的动机。

一个这样做,严格说是出于恐惧 – 说我最好好好生活,不然上帝会找我麻烦的。一个那样做,完全是出于喜乐 – 因为上帝已经救赎了我。因为恐惧才那样做的那个人,不仅是出于恐惧,而且也出于希望从上帝那里得到什么的欲望。他们说,我要去天堂,我要神回应我的祷告,我需要来自上帝的各种各样的东西,如果我活的良善,我会从上帝那里得到这些东西的。但对于另一个人,那个理解福音的人,已经知道一切必须的已经是我们的了。 在基督里万事相互效力为我们的益处。在基督里坏事也会转变为益处。那些美好的,例如我们的在基督里的名分,救恩,以及成圣是永远不能被带走的。而那最好的还在后头。一个在福音里怀着感激和喜乐生活的人将尝试爱你的邻居,祷告,帮助穷人,好好生活,最深的动机是为了取悦上帝,以他为乐,更像他。这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动机,但看起来他们仍然在做同样的事情。

以下是区别,生活建立在以宗教为基础上人,他里面有各种无生气的灵命枯萎,最终将外流,影响整个教会和周围的人。我所说的灵命的枯萎是什么意思呢?想一想,如果我说上帝接受我,因为我按我的标准生活,敬虔忠心,幷每日有灵修,把自己都奉献给耶稣等等,如果你说上帝接受我,因为我达成了属灵成就,当你认为你达到了你的标准,你会骄傲自义,看不起那些你认为没达标的人,而且,隐藏在下面的是你会缺乏安全感,因为你永远不确定,你是不是足够好。这一点很难知道。如果你了解你自己的心,你知道你幷不像你应该做到的那样,不是完全忠心,都有爱心,总是热心助人,爱基督。因此,一个按自我标准生活的人,当他们作的不错时,就傲慢自义,特别爱批评与他们不同的人,就是因为他们内心实际上没有安全感。

另一方面,这个按标准活在宗教中的人,当你失败时,你会怨恨自己,对己对人刻薄。缺乏喜乐,傲慢,自以为是,憎恨和你不同的人……。就是从那些嘴上说,我知道我是因着恩典得救的,不是因着我的行为,因为他们是这样听牧师说的。但在,他们的心中,这不是他们所相信的。他们的心功能性地安息在他们为自己救恩所作的工作上。因此,基督只是他们的榜样,灵感和帮助,但不是他们的救主,他们是自己的救主。这就是为什么马丁·路德说,即使在头脑上里,人们相信福音,在他们的心里和生活上,却让自己按着那样的功能行事。

有时候,我们之所以对批评如此敏感,因为我们基本上,是把我们是否被神接纳,建立在我们是不是好人的基础上的。如果有人批评我们,那样就破坏了我们的形象,形象是那么重要。如果你知道你是个罪人,因着恩典得救,如果你真实安息在耶稣为你救恩所作的工作上。当有人批评你时,你可以说不一定是真的,最糟的也不过就是事实,但我的天父因着耶稣为我做的接受了我,我就能够看清楚这些。如果你因为受批评而怒发冲冠,即使是不公平批评,那一刻你真幷不相信福音。你是脑袋里相信,而不是你心里有相信的功能,那就是为什么马丁·路德,在他的加拉太书的评论里一度说:‘福音是所有基督教教义原则的最必要的基础,因此,我们应该知道了解福音;同时,教导别人,不断地给他们灌输这恩典。’

…… 这些是三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其中前两个是导致死亡的。事实上,宗教这一种比无神论的可能更致命,因为他们不知道他们离神有多远。如果你得了一种特定的癌症,你知道你得了,你得到良好治疗,你知道你有很大的生存机会,你可能能活下来。然而你可以得同样的癌症,你不去治疗,因为你不想知道,你不想看医生,你不想知道,那么你就死定了。宗教那一类的是就像得了癌症,还不知道得了。无神论那一类是像患上癌症,知道,但不在乎,因为你觉得没救了。这是因为你知道你已经得了绝症。”

也许这会儿,你可能会重新读一遍登山宝训(太5-7章),就像保罗劝勉歌罗西人那样,

当把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的存在心里,以各样的智慧,用诗章、颂词、灵歌,彼此教导,互相劝戒,心被恩感,歌颂神。 无论做什麽,或说话或行事,都要奉主耶稣的名,藉著他感谢父神。(Col 3:16-17)  

发布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