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March 13th, 2013

灵修阅读和实践:美德论 第六十五章 舍己

Wednesday, March 13th, 2013

第六十五章 舍己

1. 舍己的界定

2.舍己不是什么

3.舍己的具体方面

4.舍己的动机:爱慕上帝的旨意

5.舍己的目的:荣耀上帝,使我们的邻舍得益处

6.区分归正者与未归正者

7.需要省察自我

8.劝人舍己

9.对那些渴慕舍己之人的最后建议

第六十五章 舍 己

舍己发自对上帝旨意的爱,舍己就是以上帝的旨意为满足。在希腊文中,我们有arneomai一词,这个词源自 arneomai,其意思就是完全、彻底地排斥、放弃财产和荣誉,放弃控制,否定,不晓得或不承认某物是自己的财产,从而舍弃,断开(来11:24)。这个词与其他词连在一起,也指治死自己在地上的肢体(西3:5),脱去旧人(弗4:22),把肉体连同邪情私欲一同钉死在十字架上(加5:24)。

1.舍己的界定(Self-denial Defined)

舍己是基督徒的一种美德,是上帝赐给祂的孩子的,由此,他们出于对上帝旨意的热爱,当他们的悟性、意志、情感与上帝的旨意相悖时,他们既不听任,更不屈服,而是予以抵挡、阻止。如果上帝的事业要求他们这样行,他们就甘心乐意地放弃与他们肉身有益的一切,目的就在于荣耀上帝,使他们的邻舍得益处。

首先,舍己是基督徒的一种美德。异教徒已经观察到,种种情欲搅扰了他们内心的平安。因此,有些人就试图通过理性的方式来灭除这些情欲,在某些方面操练舍己。但是,这种舍己并非来自正确的动机,也就是并非出于对上帝的旨意的热爱。他们的目的也不正确,不过是寻求自我而已(当然是以与他人不同的方式),他们以此为自己的栖息之所,并寻求得到别人的荣耀。因此,这种舍己是一种华丽的罪,有一层虚假的表面上的光泽,并没有真正的行为相伴。

然而,我们此处所说的乃是基督徒的舍己,这种舍己排除一切不正当的自爱(以及由自爱发出的对自我的倚靠)以及对自我利益的追求。这样的舍己发自对上帝旨意的热爱,以荣耀上帝为其顶峰。

其次,舍己的动因是主,不是人本身。人深深地陷在自爱之中,无法摆脱自己。即使他能摆脱自爱,也无法把自己带进相反的美德倾向中。舍己并不仅仅是否定,而是一种积极的心态。这是主亲自把这种美德赐给祂的孩子们的,因为在重生的时候祂赐给他们属灵的生命(弗2:1;雅1:18)。通过这种美德的倾向,祂使他们行动起来,从而在他们心中作工,使他们定志,使他们行动(腓2:13)。祂特别在他们心中作工,使他们治死罪:“若靠着圣灵治死身体的恶行必要活着”(罗8:13)。上帝把生命赐给人,通过祂那拦阻与合作的大能,激发这一生命,使这一生命活跃起来。信徒已经藉着信心与基督联合,并藉着基督与上帝联合,仅仅抓住上帝所赐给自己的力量,并且通过从上帝所领受的力量积极治死自己身上的罪。因此,上帝是初因,而人则在上帝所赐予的力量的影响下,积极地去除罪恶的对自我的贪恋及其影响,洁净自己,并用与之相反的美德来装饰自己。“我们既有这等应许,就当洁净自己”(林后7:1);“……作成你们得救的功夫。因为你们立志行事都是上帝在你们心里运行,为要成就祂的美意”(腓2:12-13)。

第三,舍己的主体就是上帝的孩子。未归正者没有属灵的生命,因此这种生命的运动不会从他们身上发出。准确地说,舍己是赐给那些处于归正和信靠状态的上帝的孩子们的一个礼物。他们是基督的门徒,是跟随基督的人(太16:24)。舍己并不在于几件事,而是心灵的一种倾向。他们的心灵已经被扭转,不再沉浸于自爱和寻求自己的私利,虽然这种扭转并不完全。在这一方面,有的人要比另外的人进步更大。这种倾向越是强烈,人所行的事就会越坚强,越纯正。对其他所有美德适用的,对舍己这一美德也同样适用:就其本质而言,属灵的美德都是上帝注入的,并通过不断地操练而得以坚固。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在这一美德上有进步,而另外的人在另一美德上没有进步的原因。一旦这一舍己的美德深深地扎根,操练这一美德的人就会有更大的内心平安。他不会轻而易举地就受到诱惑,屈从于各种隐秘的动机,比如嫉妒、愤怒、曲解等,这一切通常都是因为贪恋自我,追求自己的私利而轻率发生的。他不怕不好的消息,不怕别人的伤害。不管外界发生什么影响到他的事,他都不惧怕,始终保持安静,保持清晰的思路。同时,他勇敢地尽自己当尽的本分。外界所发生的一切都不会使他动摇,他所做的一切都使他自己在上帝和世人面前都得蒙喜悦。

第四,舍己的对象就是人自身。上帝在人心中造了自爱,并且把这种自爱的践行刻在第二块法版上,吩咐我们当爱人如己(太22:39)。但是,在始祖堕落之后,堕落使得人抵挡上帝,把自己当作上帝,试图使人成为万有的中心,因此爱已经完全被扭曲了。这种原则渗透到堕落之人的各种行动之中,他所想的就是每个人都当根据这一原则来对待他。

2.舍己不是什么(What Self-Denial Is not)

一定不要否定自己属灵的自我(spiritual self),也就是已经重生的自我,这就是保罗在《罗马书》7章20节所说的“我”。很多真正的但却是软弱的基督徒常常犯这样的罪:当他们陷入罪中,当有罪恶的念头升起,当他们受到魔鬼的攻击,他们就立即否定自己的属灵状态,心想:“我没有蒙恩;我欺骗了自己,这一切都不过是幻想而已。”这样想就是否定自己已经领受的恩惠,在某种程度上使圣灵担忧。这其实是骄傲的表现,因为这样想就是暗示说,我生来就比其他人更有德行,以前那些美好的属灵情感、行动和事情都是来自我自身的力量。因此,当约束自己,不要否定你自己的灵命状况;要持守你所拥有的,归荣耀给上帝。

另外,也不要否定自己属血气的自我(natural self);也就是说,不要否定自己提高身体健康的倾向,否定自己对衣食住行的需求。“从来没有人恨恶自己的身子,总是保养顾惜,正像基督待教会一样”(弗5:29)。当然,当此类倾向有悖于基督和基督的事情时,我们就必须予以舍弃,视如粪土。

我们一定也不要否定促进我们灵魂的的益处的愿望(the well-being of our soul),比如对地狱的惧怕,对信、望、爱的渴慕,对上帝的相交和永福的切慕。拉巴第派就曾经提出这种错误主张,上帝已经倾覆了他们的事。他们坚持说,对这一切的爱慕(因为这一切都会使我们快乐),就当视为在上帝面前是不洁的,是可憎的,当予以排除,不当带着切慕与基督有份的心来到基督面前。他们坚持说,人应当首先向这样的切慕而死,否定这样的切慕之心,否则就会使基督成为罪与罪人的仆人。人来到基督的面前,应当单单出于荣耀上帝之心,仅仅因为上帝自身的缘故。他们这样主张就拦阻了软弱的灵魂,因为他们教导人们,首先要舍弃这种对诸般属灵恩惠以及自己的救恩的切慕之心,他们带领人们认识上帝的荣耀,激励他们为上帝自身的缘故荣耀上帝。只有当人们达到这样的境界的时候,他们才带领他们归向基督。这样一来,他们就误导了那些渴慕的灵魂,使他们自身犯了使别人灵魂沉沦的罪。由于他们的错误教导,在他们中间很多人死时也未归正。因此,他们违背了上帝的圣言。圣经激励人归向基督,信靠祂,或者是通过对愁苦与地狱的惧怕,或者是通过对救恩的渴慕。若想更加详尽地了解这个方面,请参考我所写的《拉巴第派的教义与生活》一书。

3.舍己的具体方面(The Specific Aspects of Self-Denial)

一定要否定有罪的自我(sinful self),也就是说,一定要否定普遍意义上的老亚当及其一切活动和欲念――只要这些活动违背上帝的诫命就当予以否定,施行这些活动的灵魂与身体的官能也当否定。

具体而言,首先必须否定他自身属血气的被蒙蔽的悟性,也就是说,拒绝以这样的悟性为教义与生活的标准。有时我们说:“我认为某某是这个意思,否则的话我就无法明白。我可以不做这个,我可以做那个,这不是犯罪。”此时我们就是以自己的悟性为标准,我们所依赖的就是这样的推理。但是,属血气的人并不明白属灵的事(林前2:14)。我们必须弃绝这一败坏的悟性,不要留意,不遵从。“将各样的计谋,各样拦阻人认识上帝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又将人所有的心意夺回,使他都顺服基督”(林后10:5)。

其次,我们必须否定我们自己的意志。人人都想自行其是,不管付出多大代价。如果他有不纯洁的色欲,也必须予以满足。如果他好吃好喝,也必须予以满足。他所想的就是随心所欲,他说:“谁是我的主呢?”其他人也是根据自己的心意而行,就像国王一样,他希望自己立法,一切都以他为中心,仿佛他就是神灵。假如事情并没有这样成就,他就变得很不满意,充满嫉妒,愤愤不平,要施行报复。这样以来,那一味追求自己私欲的人就在上帝和世人面前成为可憎的怪物。主耶稣说:“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祢的意思”(太26:39),祂也教导我们这样祷告:“愿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太6:10)。

第三,我们必须否定我们自己的倾向。属血气的人是空虚的,他所想的就是填补自己的空虚。他并不晓得上帝是至足的上帝,也没有追求上帝的愿望。因此,他的情感总是集中在受造物上,谁能使他高兴他就对谁说:“你就是我的快乐。”他的欲念不会止息,直到他得到自己所想要的;假如得不到,他就变得骚动不安。对于这样的倾向,我们一定不要屈服。“亲爱的弟兄啊,你们是客旅,是寄居的。我劝你们要禁戒肉体的私欲;这私欲是与灵魂争战的”(彼前2:11)。

第四,我们一定要否定自己的虚荣。再没有比贪图虚荣更常见、更深入人心的罪了。即使一个极其卑鄙的人,虽然他的行为是令人憎恶的,但他仍然希望得到荣耀,受到敬重。他不管做什么,都考虑到自己的荣耀,想让别人按着他自己所想像、所认为的那样承认他,对待他。假如没有做到这样,假如有什么对他不敬,他一定会非常恼火。对于这样的目的和欲望,我们一定要予以清除。“不要贪图虚名”(加5:26);“不可贪图虚浮的荣耀”(腓3:8)。

第五,我们一定要否定我们的占有欲。人败坏的性情总是集中在物质性的东西上。他渴慕拥有更多的东西,把自己的倚靠寄托在这些东西上,决心靠这些东西活着。如果缺乏这些东西,他就变得非常难过;他的激情、目标和追求完全集中在财产的占有上。如果得到了,他就得到鼓励,并且依赖自己所得到的东西。但是,一个舍己之人,满足于生活中必须的东西,并清除自己那种试图占有更多东西的欲望。如果他拥有的东西不多,他也很满足;如果他兴盛了,他也不以此为念。在《提摩太前书》6章8至9节有以下的劝勉:“只要有衣有食,就当知足。但那些想要发财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网罗和许多无知有害的私欲里,叫人沉在败坏和灭亡中。”如果基督的事业要求如此,舍己之人就会放弃他一切所拥有的,甚至包括他所需要的,把一切拦阻他来到基督面前的东西视为粪土,正如当初保罗所做的那样(腓3:8)。

第六,我们必须舍弃自己的朋友。人非常容易依恋另外一个爱他或使他高兴的人。父亲、母亲、孩子、丈夫、妻子,这些人都是人心里所珍爱的。在第二块法版中,上帝也吩咐我们对这些人当有正确的爱。然而,我们很容易使他们成为偶像,以不适宜的方式依恋他们,依赖他们,信靠他们。舍己之人会除掉这种不正确的依恋,尤其是当这种依恋使他偏离真正的敬虔,偏离对主耶稣的认信时。那时,他不认父亲、孩子或朋友。“爱父母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爱儿女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太10:37);“人到我这里来,若不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门徒”(路14:26)。

第七,我们必须舍弃自己的性命。每个基督徒都有责任保守自己的性命。然而,假如我们依恋自己的生命,使其与救恩和永福相等,从而一想到死亡就发抖,或者是源自对永远的荣耀的无知,不相信我们与之有份,或者是因为被定罪的良知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死在这种状况中,我们将会永远沉沦。因此,基督徒不当贪恋性命,必须藉着信心把自己的性命交托在主的恩手之中,并从中安息。如果基督的事业处于重大的危险之中,我们必须舍弃自己的性命,或者舍弃、否定基督,此时舍己之人就会放下自己的性命,为他有宝贵的弟兄交托基督而感到高兴。“人到我这里来,若不爱我胜过……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门徒”(路14:26);“我却不以性命为念,也不看为宝贵”(徒20:24)。

4.舍己的动机:爱慕上帝的旨意(The Motivation for Self-Denial: Love for the Will of God)

舍己的精义就在于它是发自对上帝的旨意的爱慕。信徒的愿望就是,不管什么事情,若是与上帝的旨意相悖,他既不会以自己的愿望为念,也不会顺着自己的愿望而行,而是予以抵制和清除。

(1)他之所以这样行,是出于对上帝旨意的爱。除非有更值得爱的东西,否则人就不会放弃自己所爱的。舍己之人爱上帝超过爱世上的一切,甚至超过爱他自己。既然他爱上帝超过一切,他也爱上帝的旨意超过一切,甚至超过他自己的意志。既然上帝喜爱圣洁,恨恶罪恶,既然上帝吩咐人这样行,禁止人那样行,那么,上帝所吩咐的他就喜爱,上帝所禁止的他就恨恶。

(2)出于这种对上帝的旨意的热爱,他并不注意自己的欲念。他既不留意听从自己的愿望,甚至也不考虑是否合乎他自己的愿望。

(3)他不向自己的愿望屈服。他既不去行肉体所意欲的,也不去行思想所渴慕的。他既不是自己情欲的奴仆,也不顺服他们。

(4)当自己的私欲出现的时候,他就予以压制,并且快快地把它们赶出去,就像一个人把衣服上的火抖掉一样毫不犹豫。

(5)他把自己的私欲连根拔除,因为我无法容忍各样私欲继续在他邪恶的心中连连升起。一有私欲出现,他就立即予以排斥。但他并不以此为满足,而是不想让这样的欲念出现。所以,他努力使自己的动机更加纯正。他藉着信心净化自己的心灵,努力与上帝交通,努力敬畏上帝,切慕上帝,以便使他的心境更加纯洁。在这样更趋圣洁,罪性弱化的人心中,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愿望涌现,因此,重生之人必会更有力量否定来自肉体的各样邪情私欲。

(6)如果基督的事业确有需要,他会轻轻松松、甘心乐意地离开自己可以拥有而且享用也不是犯罪的一切,只要是上帝的旨意,他就为上帝、为上帝的旨意而奉献上一切。这样,舍己之人就会晓得拥有什么是合乎上帝的旨意,还是与上帝的旨意相悖。

5.舍己的目的:荣耀上帝,使我们的邻舍得益处(The Objective of Self-Denial: The Glory of God and the Welfare of the Neighbor)

舍己的目的是荣耀上帝,增进我们的邻舍的益处。

(1)这一目的并不是要消除所有的欲望,从而达到不怕任何邪恶,一心追求良善的状态。这样行就会使人失去人性,使人不再能够根据上帝的旨意服事上帝,造福邻舍。

(2)这一目的也不是为了要得人的荣耀,也不是为了使别人尊自己为圣人;因为若是如此,最终而言就是假冒伪善。

(3)目的也不是在上帝面前建立什么功德。这是一些瞎眼的教皇派人士的做法,由于目的错谬,他们也使用错谬的方法。他们故意不吃合法的食物,穿着破烂的衣裳行走,不在床上睡觉,鞭打自己的身体,并施行类似的各种私意崇拜,“自表谦卑,苦待己身,其实在克制肉体的情欲上是毫无功效”(西2:23)。

(4)目的也不是把救恩建立在这种舍己的基础上。假如这样,就成了异教的修行。

准确地说,舍己的目的在于:

1)荣耀上帝,以祂为圣洁的,是配得顺服的,是唯一的赐律者。这对他们而言是真实的,同时他们也向别人显明当如此承认上帝,当如此顺服上帝。如果对于基督的事业而言确有必要,就当舍弃我们自己所珍惜的一切,这一切在其他情况下,本来都是合法的,我们既可以渴望,也可以享有。舍己的目的就在于荣耀上帝,既然祂是至高无上的上帝,祂当然可以要求我们把祂所赐给我们的奉献出来。如此我们就表明,祂是珍贵的,为了祂的缘故,我们宁愿舍弃自己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

2)在舍己的时候,我们的目的也是为了造福我们的邻舍,也就是说,以敬虔为装饰,使不敬畏上帝的人由此可以知罪并归正,使敬畏上帝的人得到激励,否定他们有罪的自我,并且甘心乐意地为基督的缘故而舍弃万物。

6.区分归正者与未归正者(The Converted and Unconverted Distinguished)

我们已经向你们说明了舍己的性质及其有关的情况,使你们可以引以为鉴。未归正的人可以由此而认识到自己在舍己方面的失败,认识到他是在为世界,为自己的私欲而活,他所贪恋的就是世界,就是自己的私欲。归正的人可以由此发现他自己的错误,老我到底在多大程度上仍然存留在他的身上,他自己到底是在多大程度上仍然贪恋自己的罪我。为了使这一切对你更加明了,我们将把舍己之人与未舍己之人加以对比:

未舍己之人:

(1)是自己私欲的奴隶,以世上的东西为自己的福分,坚持他的私欲必须得到满足,不惜任何代价。他紧紧地抓住世上的东西,就如蝙蝠咬住熏肉一样,即使熏肉钉在木头上,仍然是咬住不放。不管是金钱、荣誉、娱乐、淫荡、食物,还是饮料,只要激发起他的欲望来,他就非得到不可,即使违背他理性的判断,即使他已经厌烦了犯罪,他也仍然一意孤行。

(2)自视甚高。有的人看自己很漂亮,很有吸引力,有的人看自己很有聪明智慧,有的人看自己出身高贵,有的是看自己是学者。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虽然事实上并不是这样。未舍己之人就这样自高自大,如同充满空气的气球一样。

(3)心里有骄傲的倾向,因此就希望自己受到敬重,而且认为理当如此。他是配得这一切的,这是他当得的份。即使他明白自己并不是他自己所想像的那样,他仍然希望自己受到人的尊重、侍奉、敬畏和爱戴。

(4)他心里所想的就是当他在人面前时,在别人的眼中是否诚实不要紧,关键是受到人的敬重。当他打扮自己的时候,目的就是这样。他对颜色和时尚的选择,他是否参加一定的聚会,他言谈举止的方式,都是为了寻求满足他自己的私欲。如果他的自我没有被打动,他就像驴子一样懒惰,像猪一样肮脏,比乞丐还邋遢,比鱼还愚蠢,比傻瓜更能多言多语。不管他怎样行,都是他自己的自我在作怪。

(5)他对别人说他的话非常留意。如果他得到赞美,即使在他面前,他也非常开心。他任凭别人赞美他,更加高看自己。

(6)照他看来,假如他没有根据他自己所愿望的那样受到别人的爱戴、侍奉和敬畏,他立即心里就不高兴。假如别人受到的爱戴、侍奉和敬畏比他更多,他心中立即大为不悦,并且憎恨这样的人。他仇恨这样的人,不愿意和这样的人继续在一起。他怒火中烧,尽其所能施行报复,或者用言语,或者用行动。

(7)如果别人比他受到更大的爱戴和尊重,做的事情比他更多,他就妒火中烧。即使他人比他更配得,他也仍然认为自己比别人更有价值。即使他自己也相信他的不配,他不仅希望得到平等的待遇,还想超越他人之上受到敬重。那些被提升到他上面的人,以及那些提拔别人在他上面的人,都是他的仇敌。

(8)如果别人没有满足他的愿望,他就感到难受。他的工作就会停滞不前,他放慢步伐,甚至走向截然相反的方向。风向对他不利,因为他既没有得到别人的爱戴,也没有得到他人的敬重。因此,一个没有舍己美德的人的表现就是如此,除非一切事情都是以他为中心,否则他就不满意。在他的所作所为中,他考虑的都是他自己,都是以他自己为最终的目的,而且他还希望别人也都这样对待他。

(9)只要他能得到爱戴、荣誉和好处,在敬虔方面,他就是一个大发热心的基督徒,他甚至还被认为是最正统的人。然而,如果他并没有受到这样的待遇,相反的事情就会发生,他的敬虔就会宣告终结。为了保住荣誉、地位或财产,他宁肯放弃基督和祂的事业。一旦否定了基督,他就会成为丧心病狂的迫害者,目的就在于使更多的人把他的离经叛道之举当作一个荣耀之事。这就是一个未舍己的人。

与此相对,我们将描述一个在很大程度上操练舍己美德的人,敬虔之人通常都是这样。我们的目的就在于使人晓得舍己到底是什么,怎样才能以舍己为装饰,怎样在舍己方面不断长进。

(1)一个舍己之人并不渴望得到人的尊崇。当然他也不希望自己去行任何使他显得不诚实的可鄙之事,因为那样做就是犯罪,就会损害真正的敬虔。如果他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爱戴,他就承认自己是不配得的,并因此而更加心存谦卑。他不想让人们以他为中心,而是想藉着他使上帝得荣耀。因此,他让万事经他而过,使万事最终归于上帝。但是,他自己既不努力寻求名誉,心里也不渴慕名誉。即使名誉不属于任何人,就在大街上,他也不会出于对名誉的爱慕而拣起来。他认识到,如果有某人当得到名誉,他绝不是那个人,因为他深深地晓得自己的败坏。既然他并不渴望得到任何名誉,如果别人得到了,他就坦然视之,毫无不平之意。他并不嫉妒,因为他既不渴慕名誉,也不配得名誉――是的,他不想让人们以他为中心。假如这样的话,就使他感到烦扰。因此,不管做什么事,名誉绝不是他的目的。如果他没有为自己的成就得到名誉,他既不会闷闷不乐,也不会愤愤不平。他行做万事都是出于上帝,藉着上帝,并归于上帝。对于他来说,侍奉上帝就足够了,他已经把自己的名誉完全交托给了主耶稣,因此名誉不再属于他个人。

(2)舍己之人也不渴慕别人的爱戴。在我们心中,我们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当更想得到别人的爱戴,后一点在人心中更是根深蒂固。未舍己者都想得到他人的心,而舍己之人对此既不渴慕,也不寻求。他正确地看待自己,晓得自己是可恨的、污秽的、可憎的。他认识到,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残缺的、扭曲的,不仅不会激起人的喜悦,反倒招惹人的反感。因此,假如他寻求别人爱他,就是做出不合理的要求。他所喜爱的是爱别人,他所追求的就是用全副身心来爱别人。他所喜悦的是以下的事:其他人都那么可爱,而且操练爱德,甚至对他也是如此,尽管他认为自己并不配得。如果他得到别人的爱戴,他就把这当作是一个造福那些爱他之人的机会。但是,他既不寻求,也不考虑别人对他自己的爱。他并不喜欢别人因他自身的缘故而爱他,当别人不爱他的时候,他也不会因此而忧伤,更不会因此而雷霆大怒。当别人比他更受人爱戴时,他并不嫉妒,因为他晓得自己并不配得别人的爱戴。如果别人见到他身上有些方面显明基督的形像,是真正令人喜悦的,他愿意别人喜欢这些方面。但是,这并不是从他自己发出的,因此他并不希望别人在表达爱的时候以他为中心。他既不想对他人有不适宜的依附之情,也不希望自己成为别人的偶像。他谨慎地保守自己,不从那些依恋他的人那里接受任何上帝当得的东西,绝不使人减弱对主的爱。他就是以这样的心爱自己的上帝,这心与受造之物完全脱离。对他而言,这就足够了,他所惊叹的是上帝对他的爱。

(3)舍己之人也不想得到人的敬畏。一个缺乏舍己的人想得到别人的敬畏,因为他认为自己配得别人的敬重和爱戴。他认为自己拥有令人生畏的气质,认为他的财富、境遇和位置,这一切都使得他人不如他那么重要,使得他令人生畏。认为自己就是那个令人生畏的男人,自己就是那个令人生畏的女人。当别人见到他的时候,当他说话的时候,其他人应当因为害怕他发怒而恐惧战兢。可怜的虫子啊!另一方面,舍己之人则认为自己不仅不具有令人生畏的气质,反倒具有令人鄙视的特征。因此,他并不希望得到别人的敬畏。他晓得,外在的财富和尊荣不过是披在人身上的衣裳,并没有改变他这个人本身。所以,他认为,假如任何人因为这种外在的衣裳就敬畏他则是愚蠢之至。不管是在家庭中,还是在公民政府中,如果他被放在比别人高的位置上,他就会坚守岗位,让别人因为他的这一职分而对他加以承认、尊重和敬畏,但不是因为考虑到他这个人本身,而是因为这是上帝的命令。即使身处高位他也会这样谦卑,想得到人的敬重,同时又不想得到人的敬重。

(4)舍己之人并不想得到别人服事。一个不具备舍己之美德的人,总是认为自己有权利享受一切,所有人都当随时听候他的招呼。那些对他处于附属地位的人绝不能使他满足;如果他们在顺服上稍有不足之处,他就大发雷霆。然而,一个舍己之人则总是想服务别人,帮助别人,这就是他的喜乐。当别人跑来跑去,汗流满面,辛辛苦苦地服事他,随时听从他的招呼的时候,对于他来说不是喜乐,而是负担;因为他并不认为自己配受别人的服事。如果他要求某个附属他的人为他提供服务,这并不是因为他自身的缘故,乃是因为上帝所确立的次序。当他人服事他的时候,他很容易得到满足,并且满有恩惠地忽略别人的过失。他温柔地照料自己的仆人,注意他们在服事的时候不至于太劳累。即使对他自己的牛羊,他也充满怜悯之心。

(5)舍己之人也不想发财。他以选择上帝为自己的产业,因此舍弃一切属世的所有。他相信上帝必照顾他身体的需要。他晓得自己不配一点面包渣糊口,也不配得到任何粗布麻衣蔽体。他也认为这个世界上的一切美物都是微不足道的,同时也变幻莫测。有必要的衣食他就知足了。他靠上帝的供应而生活,因此,既不妒忌别人的财产,也不艳羡别人所赚取的巨额利润。假如别人夸耀他们的财富胜过他,他也不介意,最卑贱的地方就是最适合他的地方。如果他所拥有的财产为数很少,或者丧失了财产,他也不会因此就感到沮丧,因为这些并不是他的产业。对于他而言,殷勤地使用这些工具谋生就足够了。即使他一帆风顺,也没有贪恋之心,而是因此更加谦卑,正如族长雅各一样。对于钱财,他绝不浪费,而是对穷人慷慨大方。假如基督的事业确有需要,他就会甘心乐意地放弃这一切,高高兴兴地见证自己曾经拥有的一切都失去。舍己之人就是这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惟独与上帝联合,离弃其余的一切。

7.需要省察自我(The Need for Self-Examination)

请注意,这就是一面镜子,当用这面镜子来省察你自己。未归正的人能够意识到他完全缺乏舍己的美德,仍然是根据他自己的私欲生活,在各样的事情中他所寻求的是他自己的益处,他所希望的是一切都以他为中心。你这从未舍己的人啊,当思考你自己现在的处境!首先,非常清楚,你仍然没有重生得救,因此将来无法升天(约3:5)。其次,你与基督和祂的功德无份(路14:26)。第三,你是以世界为念的人,你的产业只是在这个世界上(诗17:14)。第四,你在今生今世,不管是寻求、发现,还是丧失这个世界上的东西,最终你所经历的不过是愁苦而已,而今生之后,等待你的将是永远的毁灭。“你们若顺服肉体活着,必要死”(罗8:13)。

另外,敬虔之人也能由此而晓得自己在舍己方面到底如何。他们的心灵仍然在如此地渴慕这个世界上的名誉、爱戴、尊重、侍奉和财富!这些隐秘的动机常常污染他们最美好的工作,使得他们忧伤不已,夺走了他们在工作中的一切喜乐。他们沮丧、紧张,彼此疏远,发怒,争吵,对于自己的表现自吹自擂,不管是以公开的方式,还是以巧妙的隐秘的方式。导致这一切的原因就是缺乏舍己。你们这些敬虔的人啊,当严密地省察你自己。想一想死苍蝇使美好的膏油发臭。想一想这一切在上帝面前都是可憎恶的,并且也使别人难受,因为早晚归正的人和未归正的人都会晓得。想一想,在很大程度上,你使自己归于无用,既不能用自己的才能为自己得到什么,也不能造福他人。所以,你当恨恶自己,抵挡自己的老我,努力胜过它。假如你在和平时期不能否定自我,在教会受迫害的时候你又怎能付出代价呢?

8.劝人舍己(Exhortation to Self-Denial)

因此,我们应当勇敢地抵挡罪我,努力使内心达到舍己的心境,并且在各样的环境中展现出舍己的美德来。请留意以下的话:

首先,思考你自己的处境。你是谁呢?为什么在各个方面你都这样骄傲,只是为你自己寻求好处呢?上帝对你的答复就是:“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创3:19)。书亚人比勒达说:“何况如虫的人,如蛆的世人呢?”(伯25:6)。约伯的回答是,我们不过是“被风吹动的叶子”(伯13:25)。如果这些话语太高深莫测,请听大卫的回答:“人好像一口气”(诗144:4)。如果这句话还是太高深,再听大卫另外一句话:“上流人真是虚空;下流人也是虚假;放在天平里就必浮起,他们一共比空气还轻”(诗62:9)。这就是你的真实处境。难道你真的配得名誉、爱戴和尊崇吗?你现在还敢追求什么,使之以你为最终的目标吗?

其次,你到底渴慕什么,贪恋什么呢?你渴求的一切与你自身一样,都是微不足道的,都是虚空的虚空。假如有一只死狗――其实每个人都是如此――尊敬你,爱戴你,与你为友,你就感觉更好吗?就胜过一块泥炭或木头对你顶礼膜拜吗?假如你像小孩子一样得到一堆贝壳或陶瓷的碎片,就感觉更好吗?难道这就会使你看自己的时候更有魅力吗?你竟然把自己的心灵和眼目转向这些虚浮的东西,为你自己感到羞愧吧!为什么你追求这些琐碎的东西,污秽自己的灵魂,使自己开心,却使上帝和世人都不喜悦呢?因此,使你自己从中摆脱出来吧。

第三,信徒啊,难道主没有把更好的东西赐给你,摆在你的面前吗?主已经把那稳固成就的益处赐给了你,就是以上帝为乐,与基督相交,经历平安、喜乐和永远的荣耀。祂已经在原则上把这一切都赐给了你,而且祂必会使你最终完全拥有。所以,上帝说:“我已经把这一切赐给了你,还要不断地加添。现在,我的旨意就是让你单单记念我给你的赐予,单单寻求我所赐给你的,单单以我所赐给你的为喜乐。你不要因为世上的东西就调转你的眼目。你既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个世界上,也不要苦苦寻求,而是要断然离弃,在这些事情上否定自我。如果我在某种程度上把世上的东西赐给你,你只可把它们用于增进自己的美德,用于荣耀我,这是我对你的旨意。”因此,如果主的事业需要,就当以永恒的事物为满足,离弃世俗的污秽。

第四,就世上的东西而言,舍己乃是正义之举,因为所有的名誉、敬畏、侍奉和财产都是属于上帝的;你对这些并没有任何权柄。一个人能抢夺上帝的东西吗?当把属于上帝的归给上帝。如果你想在这个世界上有所得,就不合乎公义。若是你想得到他人的尊重,想出人头地,就当思考你自己算不了什么;若是你想受到别人的爱戴,就当思考你其实是可恨的;若是你想得到别人的敬畏,就当思想你不过是最底层的奴仆。认为你自己不得了,虚伪地以另外一副面目出现,希望别人承认你本来不是的样子,或者让别人把你抬举到事实上你并不具有的高位,这些都是不义之举。所以,当认识到这是罪,要恨恶这种罪,并且逃离远之。

第五,舍己能够产生大平安。你的一切骚动不安都是你寻求你自己的私欲的结果。因为你总是寻求自己的益处,你的良知就使你知道自己有罪,你得不到你自己所渴望的,有人挡在你的路上,人们抵制你的言语行为,你所得到的与你追求的恰恰相反。总是出错,到处都有荆棘刺伤你。有太多的东西你必须看顾,必须保守,这一切使得你不得安宁,充满愁苦。然而,对于舍己的人而言,心中就充满了平安,这种平安就是与基督同在。这样的心灵超越这个世界,超越这个世界所能达到的一切,超越这个世界上所能找到的一切。那时,一个人就会藏身在至高者的隐秘处,安居在全能者的庇护下。因此,你当舍弃自己,正如舍弃令人烦扰的重担一样。你当对自己说以下的话:“离开我吧,罪恶;离开我吧,骄傲;离开我吧,自恋。我早就被你们害苦了。我不再认识你们,我不再渴慕你们,我希望与我的上帝和好,自由自在地完成我的任务,高高兴兴地奔我自己当走的路。”

第六,一个真正舍己的人有真正的自由,因为他没有任何可以丧失的东西。他既不害怕羞辱、仇恨,也不害怕任何对他财产的损害,因为他弃绝这一切――不管主借给他什么,如果主要求返还,他都随时准备返还。因此,他说他需要说的,当主吩咐他安静的时候,他就保持安静。尽管有些人恨恶他发光,因此希望使他感到悲哀,但他仍然让他的光散发出来。他不受任何约束,摆脱了万事。就这样,舍己之人把自己显明出来。他的道路是发光的道路,他不断前行,光芒四射,如日直升。他力上加力,在自己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因此,他承担自己的使命,以男子汉大丈夫的勇气奋然前行。

第七,要不断把主耶稣和众圣徒摆在你的前面,以他们为榜样。主耶稣为你的缘故舍己。难道你就不肯为祂的缘故而舍己吗?祂本是富足的,却成为贫穷的;祂本是上帝的真像,却取了奴仆的形式。荣耀之主竟然受人的嘲讽和藐视,祂本是爱,却受到人的憎恨。祂配得所有人的侍奉,却来侍奉人。生命的君王为你而被钉死在十字架上,难道你还有什么宝贵的东西不愿意为祂名的缘故而舍吗?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都曾背井离乡,舍弃他们一切所有的。先知为了忠于主而舍弃一切。当初使徒们也是撇弃一切跟随耶稣。敬虔的殉道士见到他们的财产被掠夺仍然高兴欢喜,并且甘心乐意地为主名的缘故把自己的生命献上。你当如此行,不要再寻求自己的私利。

第八,虽然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不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与身体相关的一切都不值得我们操心,若是我们以爱心顺服上帝的命令,上帝仍然要丰丰富富地报赏我们所舍弃的一切。如果我们舍弃我们的荣誉,祂要赐给我们恩典和荣耀(诗84:12)。如果我们否定对自身的爱,主要爱我们(约16:27)。如果我们舍弃财产,主就成为我们丰富的宝藏。既然上帝不会让任何服事不受报赏,我们出于对祂的爱,为祂名的缘故所舍弃的一切,祂也必然会回报我们。请注意以下的经文:“为我失丧生命的,将要得着生命”(太10:39):“凡为我名的缘故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姐妹、父亲、母亲、儿女、田地的,必要得着百倍,并且承受永生”(太19:29);“没有不在今世得百倍的,就是房屋、弟兄、姐妹、母亲、父亲、儿女、田地,并且要受逼迫,在来世得永生”(可10:30)。舍弃那有罪的东西,摆脱拦阻我们进步的一切,把我们借来的东西返还,然后却得到极大的荣耀的东西为回报,这真是大有所得。这确实当激励我们舍己。既然上帝乐意这样应许,我们就当靠着这应许而生活。

9.对那些渴慕舍己之人的最后建议(Final Advice for Those who Desire to Deny Self)

如果你确实渴慕达到这样的境界,得到这样的自由,不管主让你离开什么,你都愿意舍弃,那么:

(1)下定决心――不仅是在一般的意义上,而是针对你最依恋的,对你拦阻最大的,对你生活污染最大的。

(2)但是,不要认为你确实想达到这样的境界,确实想舍弃一切,现在完全立定心志要这样行,就万事大吉了,因为你自己的“我”是很强的。这个“我”原来就居住在你的里面,现在也不想随随便便地离开,舍己是不容易的。因此,你当晓得老我的厉害,明白新我的软弱,呼求上帝帮助,祈求上帝赐给你力量。

(3)你当留意你所有的行为,免得你的老我掺杂在其中。如果你确实留心,不久就会认识到这一点,并且这会给你带来极大的震撼。

(4)然而,你仍要刚强壮胆,因为老我必定要除掉,如果你已经决定要这样行,你就必定会在舍己方面不断取得巨大的进步。这种舍己会稳步前进,越来越容易。

(5)要留意一开始出现的骚动,当它一开始浮现的时候,就把你的老我制伏。

(6)即使你不能如此轻松地把老我连根拔除,也不要停止这一工作,只要坚持操练舍己这一美德,你就会经历到自己在不断取得进步。